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看这部电影,先把片名读出来…

榫卯,这两个字怎么念?相信好多人都会一愣。而这两个字,小时候在农村,是经常听说的。只是发声比较四川方言化。那时候,农村的做家具、建房子,总会说到这个字,比如榫头。

榫卯,是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木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但是现在,用得比较少了。那些不会榫卯的木工,都曾被讥为“钉子木匠”……

这些传统技艺,在面对现代文明时,总是挺尴尬的。一些电影对此有所表现,或许可以抽空看一看,也有一些思考。比如今年上映的《榫卯》,2017年上映的《百鸟朝凤》……

《榫卯》,电影本身拍得比较一般吧,但故事反映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陈文远是一名古建复建工程师,妻子则是一个现代建筑设计师。陈文远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产生了怀疑,想辞职回老家居住,却发现老家的家祠因为修高速公路被拆,并被自己的老板买了下来,准备在景区重建。而自己的父亲陈守拙也跟了过来,要亲自参与重建……

陈文远只好留下来,和父亲一起重建家祠。而在重建过程中,产生很多矛盾。比如老板希望赶工期,使用水泥钢筋,而陈守拙则坚持要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家祠最终在异地景区重建,但已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家祠。而陈守拙也在病痛中去世。陈文远一家开车“回家”,可家又在哪里?

或许太想表达“榫卯”这个意境,电影里设置了很多对立又和谐的关系,显得有些刻意和概念化。比如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艺术和商业之间等。导演试图找到这些关系中如同“榫卯”的相处模式,比如夫妻间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但在建筑理念上,其实又是相懂相通相扶相持的。比如老板既是商业目的,又对艺术有一定尊重。

但是说实话,看到电影最后,我们还是知道,实际上,这种和谐的关系,已然不可能找回来了。固守传统是行不通的,抛弃传统又失去了根。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个人觉得,这个电影改拍成纪录片也许更好,可以把重点放在技艺上,可能更能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

而吴天明的《百鸟朝凤》,讲了一个更精彩的故事,而且把重点放在唢呐这种传统技艺,以及艺德上。呈现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时代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在艰难保为了信念而坚守,而其间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更是让人动容。

特别是焦三爷在最后那场沥血演奏中,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门传统手艺的没落,更是一代手艺人的无畏坚守和无奈挣扎,而观者,除了伤感之外,也是无能为力的。

像这种以传统技艺为背景的电影,还有一些,比如2012年的《美姐》,说是以“二人台”这种传统演艺形式为背景的。多年前,吴天明还拍过一部《变脸》,故事是以上世纪二十年代为时代背景,但还是可以看传统技术和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

电影只是故事,而在现实中,很多类似的场景早已被忽略。比如在农村,现在建房几乎不再用传统的木工,屋顶改为混凝土浇注,传统的小青瓦也不再会使用,门窗改为铝合金或者不锈钢。而从前结婚总要去打一套木工家俱,现在都去商店买了。而真正的实木家俱,几乎已然成了奢侈品。

至于其他一些原本是生活中必须的传统技艺,也是很多都在没落之中,比如裁缝、石匠等等。这种没落,更多是时代的自然选择。但也不未有些遗憾吧。而像《百鸟朝凤》《榫卯》能让人们多少对此有所关注和思考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产电影】榫卯
古代木工不用钉子的秘密已被专家破解!
一榫一卯,天人合一,电影《榫卯》隐含传统文化与家庭关系的反思
90后小伙展示中国传统木工技艺,无钉全榫卯结构,这技术怎么样
传统技艺,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为什么越来越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