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波沙冲锋枪小史,上甘岭战斗期间中国军人把它玩得出神入化

一:前言

冲锋枪是为大众准备的枪支,虽然最初是意大利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苏联人对冲锋枪的概念接受得相对较慢,苏联第一支冲锋枪是1926年的托卡列夫冲锋枪,由苏联传奇枪械设计师费多尔·瓦西里耶维奇·托卡列夫(1871-1968)设计。托卡列夫设计过tt30和tt33半自动手枪以及后来的SVT-38、SVT-40自动步枪。但托卡列夫冲锋枪是一种看起来很奇怪的武器,最奇怪的是一个弯曲的21发弹匣,。该弹匣装有7.62x38mmR纳甘子弹,该子弹也用于纳甘M1895左轮手枪,托卡列夫冲锋枪只是一种实验武器。它相当复杂的设计和不合适的弹药意味着它在试验中表现不佳。也没能让当局相信冲锋枪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一位伟大的枪支设计师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德格季亚廖夫(1880-1949)设计了另一种冲锋枪-PPD34,这次装的是新的7.62x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子弹,也可以装7.63x25毫米毛瑟枪子弹,71发圆弹鼓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芬兰的索米冲锋枪,pp -34/38的性能相当不错,但因为它的制造完全依赖于坚固的机械零件——苏联的武器生产还没有进入粗金属冲压件的时代。所以只分配给少数专业用户,如边防警卫或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内部安全部队。1940年之前总共只制造了4174支PPD34。苏联普遍不太热衷于向卑微的步兵分发速射武器,认为这样会加速弹药消耗。

1939年11月,苏联入侵芬兰,尽管最终以某种形式的胜利而告终,但通往那个目标的道路却是痛苦的,它显示出红军战术和领导能力的严重局限性。在可怕的北极条件下,苏联步兵部队经常被意志坚定的芬兰人击败,芬兰人利用索米冲锋枪近距离的火力达到可怕的程度的效果。1939-40年的冬季战争对苏联军队的自信造成了深刻的冲击。在战术上,对地形和小型武器熟练的芬兰步兵部队让苏联新兵们混乱不堪,惨重损失,敌军被芬兰巡逻队包围,通讯线路被切断,每个巡逻队由8至12名携带自动武器的人组成,被包围的敌人被无数的突袭、严寒和缓慢的饥饿所摧毁。这个包围圈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直到敌人被完全摧毁,这里的战术很像掠袭者,用小单位蚕食大部队,直到它因伤亡和后勤上的钳制而崩溃。这种战术的另一个重要之处在于,这种战术的主要手段不是大炮或空中支援,而是冲锋枪。芬兰人确保在近距离的地形中可以对那些辛苦使用莫辛-纳甘步枪的部队取得即时的火力优势。

二:起源

只有战争才能刺激苏联对冲锋枪技术的投资,苏联发展了PPD-40。PPD-40本质上是一种PPD-34/38,但为了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合理化,PPD-40与其前身的直接区别是重新设计的管套和一个单独的枪管和枪管,除了这些变化之外,PPD-40基本上和它的前身一样,尽管设计合理化,但对于全面战争的大规模生产要求,仍然坚持昂贵的机械加工工艺的PPD-40仍然过于复杂。德国的MP 40制造成本低、速度快,因此非常适合为大规模步兵提供前线火力。PPD-40并不是同类产品。1941年6月,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给苏联武装力量带来了一系列史诗般的失败,当德国人涌向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各国和乌克兰时,大量的工业设施落入了德国人的手中。苏联人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值得庆幸的是,一位名叫格里吉·s·施帕金的士兵从1940年开始努力工作,研制出一种PPD-40的替代品的PPS-41,这款武器考虑的是依靠冲压金属部件,通过廉价的焊接工艺大规模节约生产成本,莫辛-纳甘步枪枪管可以被切成两半成两条PPS-41枪管,这不仅意味着大规模工厂可以迅速生产,而且更适合在分散在全国各地小型工业单位生产。PPS-41在1940年10月的冲锋枪试验中最终获得了胜利,在1941年秋季开始制造。到1942年春天,苏联工厂每天生产3000支枪,战时总产量超过500万支,这证明了它适合大规模生产,此外,7.62x25毫米手枪弹药远比步枪弹药便宜,

二战时苏联军队要数百万几乎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在几周内转为军人,在战争年代,苏联步枪兵的训练可能只持续几个星期,训练士兵使用标准步枪需要时间和耐心,步枪远距离精确射击要求士兵对自己的呼吸、肌肉、姿势和射击位置有熟练的控制。此外,要向几百米外射击,需要士兵对远程弹道学有一个合理的了解,以及如何在不同射程内使用他的瞄准器,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二战期间的普通苏联士兵往往没有多少时间或受过多少教育来详细理解这些观点。冲锋枪可以大幅度减少苏联士兵训练时间。冲锋枪实际上只在200米的范围内有效,完全在士兵的视觉范围内,因此不需要复杂的距离计算。

全自动射击也是可以控制的,这意味着新兵可以在几天而不是几周内掌握实际的枪支操作技术,在对目标射击方面冲锋枪就像散弹枪发射的子弹一样,PPSh-41可以在一秒内发射15发子弹,“有效火力区”约为70x70cm。虽然这些数字对远程步枪射击来说可能是不可接受的,但对冲锋枪手来说,这些数字是对武器控制不良的某种补偿,而且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至少有一颗子弹有可能击中目标,而且PPSh-41的设计的极其简单,便于拆卸和清洗。这个简单的过程对前线作战部队来说是天赐之物,因为它消除了涉及复杂拆卸步骤的繁琐维护,

PPS-41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飞跃,但71发圆弹鼓不仅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重新装弹也是一种折磨,这种复杂的弹鼓并不完全符合大规模生产的简单理念,另一个问题是836毫米总长度和3.64公斤的重量对于装甲车辆成员和侦察部队来说仍然太长和太重,尽管圆弹鼓在整个战争期间仍将受到军队的欢迎,国防委员会下令开发和生产一种更简单的35发弹匣,第一代这样的弹匣是用一种过于脆弱的金属制造(0.5毫米),不适合前线使用的剧烈碰撞,从1943年11月起,弹匣壁厚度增加到1毫米,大大提高了可靠性。苏达耶夫设计的PPS-42可折叠的金属枪托使总长度下降到635毫米,

该枪有效地使用了金属冲压和焊接工艺。制造一支只需要2.7小时的机械加工和6.2公斤的金属,还不到PPSh-41的一半,这意味着生产每月节省1000至1100吨的金属和减少生产时间55至60%,无需额外的资源开支每月可生产多达30至35万支冲锋枪,PPS-42于当年12月在列宁格勒前线投入使用,根据战场反馈,新的PPS-43投入生产。PPS-43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冲锋枪。在结构简洁性、可靠性方面,没有任何一种国外设计能与之相比。功能的耐用性和易用性。空降部队、侦察兵、游击队和滑雪部队都喜欢它的质量加上它的小尺寸和重量,PPS-43在1943年和1946年之间制造了将近200万支。

三:苏联人的战场经验

1939年1月,步兵师的冲锋枪总数为零,到1944年12月,步兵师的冲锋枪总数为3594支。这种惊人的增长不仅反映在所有部队携带的冲锋枪的数量上,而且还反映在完全装备冲锋枪的特种部队上,一个能够产生像海啸一样提供近距离火力的PPSh-41冲锋枪连被增加到每个步兵团。装备莫辛-纳甘步枪的步兵班实际火力最多可以达到150发/分,而PPSh-41的火力可以达到350发/分到1500发/分。苏联山地步兵师在1943年接受了一个冲锋枪连,每个连加一个步枪排发给了冲锋枪。从1941年12月开始,坦克旅拥有一个完整的机动冲锋枪营,一半以上装备了全自动武器。装甲编队中配备冲锋枪的部队典型功能是骑在坦克的外侧进入战斗,为装甲部队提供近距离的保护,以对抗敌军步兵。

滑雪部队是一个独特的部分,苏联在战争开始时并没有专门的滑雪士兵,与芬兰人战斗的悲惨经历很快让他们明白了这是多么愚蠢,到1939年12月,第一批滑雪部队就草草地拼凑在一起了,一开始小型武器偏重于步枪,第二批滑雪部队是在1941年10月/ 11月建立,大部分部队在1942年5月解散,当1942年9月开始组建新的滑雪旅时,冲锋枪在苏联军队中变得更加普遍。它们为滑雪部队提供了天然优势。PPSh-41和后来的PPS-43可以暴露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工作,

滑雪分队通常在敌人后方作战。敌人阵地的缺口、破地和树木繁茂的地区有利于滑雪分队向敌人后方渗透,就像空降部队一样,他们只能携带方便的武器在远离主力部队的地方冒险,因此,随着战争的进行,滑雪部队越来越倾向于冲锋枪,苏军是少数几个真正使用骑兵的国家之一,尽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过时了,但在不易被车辆穿越的地面上进行侦察时骑兵特别有用。苏联的骑兵师从1943年2月后冲锋枪装备到每个步枪排,在骑兵作战中,他们经常把ppsh -41挂在脖子上,随时准备在马的两侧展开战斗。

随着战争的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为PPSh-41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战斗经验,德国的进攻战术——依靠快速、深入的移动切断敌人的后勤保障,同时炮兵和空中支援提供压制,当德国军队在战场上有移动空间时,这种战术很有效,但在斯大林格勒,这种空间严重缺乏,街道上,德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所有运动和战术的优势,在斯大林格勒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冲锋枪、手榴弹和狙击步枪,八人组成的冲锋枪小队是近距离肉搏的理想选择,给他们装备pps -41,合在一起就能在200米范围内真正饱和火力。苏联人在后来被称为“斯大林格勒巷战学院”中学到的教训是首先“拥抱”敌人是有好处的,双方的近距离,意味着德军失去了空间感和战术方向感,

苏联的主要目标是让德国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压力,德国士兵从来都不知道死亡会从哪个方向来。苏联的许多攻击都是在夜间发动的,使已经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人们失去了恢复体力的睡眠机会。即使发动了攻击,不断向夜空发射的照明弹也使德国士兵的神经紧张不安。苏联的战术造成了巨大的恐怖,德军的任何进攻都必须穿过来自四面八方的冲锋枪的密集火力,在进攻行动中,快速射击的PPSh-41是完美的,弹鼓尽量减少了近身战斗中重新装弹的时间,此外。每个士兵都要携带5到12枚手榴弹,外加各种各样的刀子和磨尖的铁锹,每个分遣队又细分为侦察部队和突击部队。侦察分遣队确定了最佳的接近路线和掩护,突击部队主要的擅长攻击战术和肉搏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还带来了其他战术上的革新。为了对付德国人频繁的进攻,苏联军队利用物理障碍物将敌人引到杀伤区,或者破坏进攻的连贯性。德国人被迫适应环境,也创建了装备冲锋枪、手榴弹和其他各种手持武器的小单位突击队。俄国人还有一种令人困惑的倾向,重复攻击的方式和以前一样。这样的重复使得德国人能够准备好他们的武器,并对攻击者造成可怕的损失。不可否认的是,苏联打的是他们想打的那种仗。冲锋枪是近距离战斗的完美工具,

正如一位苏联将军解释的那样:“在战斗的第一阶段,我们的损失当然是非常大的。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在挨家挨户的战斗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两三个有这样经验的人可以抵得上一个排。他们知道每条排水管,每一个沙坑,每一个弹坑和弹坑,他们知道每一块可以用作避难所的砖。在一堆一堆的碎石中间,冲锋枪的便携性足以让士兵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使用,使士兵有足够的空间安全地呆在掩体后面,除非直接击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把他击倒。”

四:中国人的战场经验

二战后,苏军中的PPSh-41和pp -43服役到20世纪50年代,直到它们被AK-47自动步枪取代,1951年后大量装备中国军队,中国人喜欢叫它波波沙冲锋枪,中国也生产了自己的版本50式冲锋枪,正如苏联士兵在二中发现的那样,中国士兵发现冲锋枪是近距离作战的理想武器,这种近距离作战是步兵作战的主要特点。在经验丰富的军队中,冲锋枪经常在成千上万场越过前线的小规模战斗中打破平衡,美国士兵在受到进攻时经常听到一种类似汤普森冲锋枪的断断续续打嗝声,以及沉重的机关枪发出的低沉的咔嗒声,这表明步兵紧随其后进行攻击了,美国老兵帮它们起了个名字“打嗝枪”,打嗝枪射速每分钟550发子弹,凭借它们的破坏力,可以让一个没有经验的士兵感到强大,

在巡逻和伏击的情况下打嗝枪的火力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一场近距离巡逻战很快就结束了,不知多少美军士兵被波波沙冲锋枪砍倒在荒凉的山腰上,大部分的杀戮都是在非常近的距离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很快——取决于谁反应更快,谁火力更强,在这种情况下,打嗝枪比美军拥有的八发弹匣M1半自动步枪和30发M2/M3全自动卡宾枪还要强大,M1半自动步枪没有全自动的能力,M2卡宾枪100-150米射程的精确射击方面优于PPSh-41,但人们对它的可靠性有很多抱怨,特别是在冬季缺乏穿透力,相比之下,PPSh-41/ 50型有先进的高弹匣容量和良好的穿透力。

上甘岭战役是狭小山头上的战斗,比的是高超娴熟单兵作战技能和轻武器性能,敌我双方攻防转换迅速,炮火都非常猛烈,离己方稍远的目标用炮火攻击,压缩了双方步兵的战斗距离,经常一照面就是抵近交火,开火距离多是20~30米,至多不超过50米,加上敌军多采用集团冲锋,所以成了打火力而不是打精度的战场,当时中国军队的步兵轻武器已经改换成苏式PPSH-41冲锋枪、1944年式步骑枪、DP轻机枪和1943年式重机枪。战士们嫌1944年式步骑枪击发速度慢,无论守备还是反击都耽误事,在上甘岭上几乎是个累赘,俗称为“转盘机枪”的DP轻机枪虽然弹匣装弹量大,火力凶猛,但转盘弹匣稍有晃动就咔啦咔啦乱响,夜袭时很容易暴露行踪,而捷克式轻机枪使用多年已经老化,卡壳率高得让人恼火,

这样波波沙冲锋枪成了上甘岭战斗的利器,枪体轻,射速高,特别适用于伏击、反击,由敌军是向上仰攻,前面一被打而停止,后面拥上来就挤在一起,这样密集的队形对于冲锋枪来说更容易发挥威力。所以补充新兵只教使用冲锋枪、手榴弹、手雷和爆破筒,冲锋枪手每人携带500发子弹,两颗手雷、10个手榴弹、1个炸药包,所有步枪手一律不带步枪,改扛爆破筒和手雷,上甘岭上这些训练有素、充满进攻意识的中国军人把波波沙冲锋枪玩得出神入化,遇到战友就自动组合结伴,碰不上便自己指挥自己,见着地堡就炸,遇到敌人就一轮扫射,在600 - 900发 /分钟射击下,总会有一个受害者。在经验丰富的老兵手中,PPSh-41成为最终的“力量倍加器”,特别是在近战中,残酷的近距离火力真的很重要,唯一不足之处是平均每支枪只有两个弹鼓,子弹一旦打光,肉搏起来还不如烧火棍,后来几乎全换成弹匣。

五:结语

二战期间苏联的冲锋枪都是不起眼的武器,它们是严格意义上的功能性装备,旨在快速、反复地发射弹药,不需要复杂的维护,在很大程度上也不需要高级的训练。它们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最强大的枪械,也不是发射速度最快的枪械,也不是最精确的枪械。从特性和能力的角度来看,它们并不特别。当然这没有抓住重点。战场上的士兵对于自己的枪支和平民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士兵想要一把可靠的枪,没有什么比在战场上扣动扳机,除了机械的咔哒声,什么也听不到更让人焦虑的了,苏联的冲锋枪成功地实现了可以在战场上持续工作这一标准。

现场维护要求相当低,只要给枪适当润滑,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它都能工作,然后是火力问题,生产一些简单而坚固的可以工作的东西,比生产一些在战场条件下会失败的复杂的东西要好。这种枪在设计时考虑到了耐用性和实用性,对于在世界上最艰苦、气候变化最剧烈的环境中作战的军队来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在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国士兵装备7.62x51毫米M14步枪,射程和威力远远超过PPSH-41冲锋枪,但是在丛林战中,沉重、后座力巨大的M14步枪就成严重的问题,我们甚至看到美国士兵在越南挥舞PPSH-41冲锋枪的照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风与西风(一) [ 晨枫]
二战冲锋枪四分天下,司登、MP40、波波沙、M3黄油枪,小型武器的狂欢
二战时,苏军补充兵力为何那么快?
二战最知名的波波沙冲锋枪,不靠颜值靠火力的近战利器
冲锋枪采用弹鼓供弹,为什么突击步枪却用弹匣?
我国第一支卡宾枪,短小精悍火力凶猛,可惜生不逢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