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室优待条件”有什么呢?是清廷是没有退回东北的原因嘛?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和平亡国,其中“清室优待条件”是功不可没的,但满清皇族中并非铁板一块,也有一些不甘心亡国之人,而且再是优待清室也是要付出亡国代价的,为何清庭没有退回龙兴之地以图东山再起呢,具体原因如何,下面我们来分析分析。

优待条件中以下五点对于已经退位的清室小皇帝最为重要。

一、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二、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三、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五、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这些优待条件意味着清廷并没有彻底亡国,小朝廷班子继续在紫禁城内居住运转,宣统年号也继续在紫禁城使用,溥仪还享有外国君主之礼仪,对于前清遗老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还有民国政府每年给的岁月之钱也是天价的,当然民国政府也是经常拖欠的。

这套封建制度的保留,与民国的观念无疑是冲突的,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成功。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还修改了部分优待条件,主要有两点:一、大清宣统帝从1924年10月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二、清室按照原优待条件的中第三条,即日移出紫禁城,以后要自己选择住所,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使自己赶走溥仪成为合法化,并且顺便废了他的皇帝尊号。

也就是说1924年以后,清室的优待条件其实算是名存实亡了,虽然对于皇帝和皇族有诸多优待,但是民国乱世里政府多是拖欠不给。

再说说满清为什么没有退回东北祖地。

这个疑问相信是很多人都想问的,稍微了解点历史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当年同样少数民族的元朝政权,在亡国后就退回了漠北老家,而清廷为何不退呢,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条件退二是清室优待条件还不错,没必要冒风险退回关外。

清末中国的局势严重至极,除去明面上无数的割地赔款及其沿海有借无还的租界。还有被列强慢慢蚕食实际控制的疆域。这些被实际控制的疆域有大半个中国之大了。

西方列强之前没有将中国彻底变成殖民地,主要在于中国太大,谁也不想看到对方一口气吃下一个胖子,互相牵制比如说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还有就是文明体系的不同,殖民难度过大。所以选择了以清政府为代理商似得压榨中国。到了清末随着时间发展,西方列强的势力范围也开始定型,所以大半个中国被列强实际控制着,清廷的祖地东北就被沙俄与日本控制着。

沙俄与日本对于东北的控制已经接近于深化,甚至为了争夺东北控制权,在1904年爆发了第一次日俄战争,当时清廷面对自己祖地上的战争,竟然无能的选择了中立,可见清廷对于东北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了,只剩下名义上的所属了。

东北为沙俄与日本控制,这两个国家都是狼子野心,一个比一个狠毒,清廷退回东北东山再起想都不要想,轻则傀儡,重则利用完以后被屠族。当然不敢回去。

辛亥革命时南方革命党一方面自身实力不足一方面他们提倡的是五族共和。所以对于清室的安排当然是极为重视,自然是提出了优待条件来给清室更是给其他民族吃一颗定心丸。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退路的清廷自然是接受了优待条件,没有退回东北。

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末代皇帝溥仪如何被赶出紫禁城?
“皇权帝制”何以走向“共和立宪”
民国初期的圆明园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逊位,但为何清朝的终止标示却是在1911年?
冯玉祥为何会将溥仪赶出宫,他的行为究竟对错?
溥仪1952年回国后,仅上缴486件小玩意,其他珍宝哪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