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棣酷爱行军打仗,为何谥号是“文皇帝”,而不是“武皇帝”?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初为燕王,后起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使帝系由太子朱标一系,转到自己一系。

建了个文史交流群,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扫码加入哈。

明成祖朱棣这一生,可以说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路上。登基之前,靖难之役是亲自率兵南征北战,成为皇帝以后,也没有闲着,是经常是御驾亲征蒙古,留下了五征蒙古的辉煌记载。


朱棣在位22年,刚开始庙号为太宗,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祖,改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简单来说,朱棣的谥号不论是改之前还是改之后,都简称为文皇帝。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疑惑了,朱棣一生酷爱行军打仗,一生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路上,为何谥号不是“武皇帝”呢?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首先来说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可以说对于人物的功过是非是进行了概括。

“文”字谥号,是为美谥,而且是最上等的谥号之一。意思为“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按照古代来看,抛开那些乱上庙号、谥号的乱世来说,一般来说,这个大家注意下,是一般来说,并非意指全部哈;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多为太祖或者高祖;遇有特殊情况,像断代史开创者,或者将所在政权由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是为世祖庙号,诸如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元世祖忽必烈。



这些开国皇帝往往配的谥号是“高”,诸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朝人都是称其为“太祖(庙号)高(谥号)皇帝”。


当然有些特殊情况的,谥号为“武”,这种情况多见于乱世。诸如南朝第一帝刘裕谥号就为武皇帝。


而王朝的二代皇帝,注意这里指的是二代皇帝,不是指的王朝第二位皇帝。像西汉太宗是汉文帝,明朝太宗(成祖)是朱棣,虽然他们都是所在王朝开国皇帝的儿子,是二代皇帝;但他们之前都有其他皇帝,汉文帝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前面除去开国皇帝刘邦,还有三位皇帝;朱棣前面则是除却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以外,还有一个建文帝朱允炆。

优秀的二代皇帝,往往庙号是太宗,谥号一般为文皇帝,这里注意一下并非全部都是文皇帝谥号。


也就是说王朝优秀的二代皇帝,一般是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皇帝。诸如汉文帝刘恒谥号为“孝文皇帝”;清太宗皇太极谥号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明成祖朱棣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再通俗来说,优秀的王朝二代皇帝,往往庙号是太宗,谥号为文皇帝,合起来简称为太宗文皇帝。


以这个来看,朱棣的谥号简称为“文皇帝”也很正常,因为按照传统,他身为二代皇帝,又有着一番大作为,称之为明朝的太宗文皇帝属正常情况。只不过他死后一百多年,庙号改为成祖罢了。


而且他那么长的谥号中也带“武”字了,只不过很明显以“文”字谥号为主。


再纵观朱棣的文治武功,他在位期间不只是南征北战,大规模开疆拓土,使明朝的疆域达到巅峰,文治上也不错,并非只会打仗;诸如创下永乐盛世,使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还修了《永乐大典》,通过削藩等方式加强了中央集权等等,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物,所以谥号简称文皇帝也属正常。

最后再来说说中国古代皇权加强下的庙号和谥号的滥用。


在很多人眼中,古代皇帝都是大权在握生杀予夺言出法随的存在。其实在古代,皇帝并非一直都是大权在握的。比如在秦汉之际,皇帝虽是九五之尊,但在制度上也有诸多制约,诸如身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往往对皇权就有很大制约,皇帝想要真正的大权在握随心所欲,只能是通过高超的权谋之术来达到这种目的。


后来皇帝也想明白了,不能总这样吧?


于是后续朝代,一直在制度上加强皇权,毕竟总是指望皇帝的个人能力来达到言出法随生杀予夺的目的很麻烦,不如通过制度,使后世皇帝一劳永逸的牢牢掌握大权;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就是在制度上加强皇权,而明朝、清朝,也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大体来看,是越往后皇权越强大,因此也伴随着很多名器的滥用。

诸如庙号、谥号刚开始很严格,西汉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的谥号都是孝后面加一个字,为“孝x皇帝”;诸如孝文、孝景、孝武,说白了谥号也就是一个字,因为另一个字固定死了是孝字。

庙号方面,并非是皇帝就有资格上庙号,有着严格标准,必须要有一番大作为。像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汉武帝庙号也只是“世宗”而已。汉武帝父亲汉景帝,身为中国第一个治世“文景治世”中其中的景帝,作为很大,但连庙号都没有。


而随着皇权的慢慢加强,到了唐朝开始,一般情况下除了亡国之君,皇帝是人人都有庙号。可以说越往后往滥用;对比一下汉景帝没有庙号,而清朝的道光帝,在位期间割地赔款,庙号竟然是宣宗,就可以看出庙号有多么滥用了。


皇帝谥号也是自唐朝开始加多,前面是一个字两个字的,到了唐朝开始成为好几个字,最后到了清朝,成为二十多个字,简直是滥用至极。在这里可以对比一下,汉景帝死后谥号是“孝景皇帝”;道光帝死后的谥号,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


正因为谥号越来越多,所以自唐朝开始皇帝谥号都是以简称来代称的,如果全写出来或者念出来,是十分累人的。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朝各代都有太宗,唯独明朝没有,这是为什么?庙号谥号是啥
开国皇帝才称“祖”,庙号明太宗的朱棣为啥改成“明成祖”?
古代皇帝为什么有些称祖,有些称宗?
朱棣的庙号本来是”明太宗“,为何却被改为了“明成祖”?
为什么刘邦、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庙号是太祖?
朱棣庙号本是“明太宗”,为何变成了“明成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