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的痛苦,想立谁谁就死,一共死了4个,才选择了平庸的嘉庆帝

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第四位皇帝,在位60年,禅位儿子嘉庆帝之后又通过训政方式,实际掌握大权3年,实际行使了最高权力长达63年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握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享年89岁,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可谓是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帝,在位时间长不说,又有着祖父康熙帝和父亲雍正帝给他打下良好的基础,接手清朝最高权力之时,正是清朝走上坡路的时期,是躺在功劳簿上数钱,所以干什么都得心应手。

但就是这样有福气的皇帝,也有着自己的痛苦,就是在立储君方面,乾隆帝共有17个儿子,虽然最终选择了第15子嘉庆帝,但在嘉庆帝之前,在储君人选上,乾隆帝其实还选择了4位皇子,至于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嘉庆帝,不是因为这四位皇子没有经过乾隆帝考验,而是这四位皇子都不长命,要么早夭,要么英年早逝,所以乾隆帝一度遇到了立谁谁就死,即使想立还没立也死的尴尬,还好最后选择的第十五子嘉庆帝命硬没英年早逝,不然就真的尴尬了。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在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对于立储一事,乾隆帝就发表过自己看法:“
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永琏)为孝贤皇后所生,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于正大光明匾内,未几薨逝,因追谥为端慧皇太子,其旨亦即撤去,不复再立。且皇七子(永综)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永璜),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设如古制之继建元良,则朕在位而国储四殒,尚复成何事体乎?

这段话,乾隆帝提到了四位曾属意为储君的皇子,第一位是他的发妻孝贤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排行皇二子)永琏,乾隆帝继位当年就密立永琏为储君,还将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后。

不过到了乾隆三年,年仅9岁的永琏因病早夭,乾隆帝伤心不已,不只是违反常例,将立永琏的密旨谕天下臣民知之,并且以皇太子规格为其办理丧事,而永琏也是清代唯一一位以皇太子身份被下葬之人。

第二位是发妻孝贤皇后所生的嫡次子永琮(排行皇七子),在嫡长子早夭情况下,永琮这个嫡次子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乾隆帝自然属意他为储君,不过可惜的是永琮还不如哥哥永琏长命,活到了2岁就因病逝去。

第三位是皇长子永璜,可以说是被父亲乾隆帝活活吓死的,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病逝,因不懂礼数,使乾隆帝认为他觊觎皇位,受到乾隆帝狠狠地责备,两年以后是忧惧而死,年仅23岁。

乾隆帝虽说曾考虑过他为储君,其实并没有,只不过因为愧疚皇长子永璜被自己吓得忧惧而死,所以才那么一说。

所以在乾隆四十八年,乾隆帝提到永琏、永琮、永琪三位皇子情况时,又说道“则朕三十余年之内,国储凡三易”。这次并没有提到皇长子永璜,说明乾隆帝是真没有考虑过他为储君人选。


不过虽然皇长子永璜没有考虑过,但他
却考虑过皇三子永璋,皇三子和皇长子遭遇一样,在乾隆十三年同样是因在孝贤皇后丧礼上不懂礼数,被乾隆帝认为他和皇长子一样觊觎皇位,因此狠狠地训斥了这两个人一顿,不过皇长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两年以后就忧惧而死,皇三子好歹还活到了乾隆二十五年,年仅26岁而死


乾隆帝
曾属意皇三子永璋,应该是嫡长子永琏早夭以后,嫡次子永琮还没有出生这中间的时间段,乾隆帝不得不在庶子中寻找继承人选,所以永璋才入了他的法眼,不过嫡次子永琮出生以后,永璋自然被取代,嫡次子永琮自然成为储君人选的首要选择。


关于曾属意皇三子永璋这点,乾隆帝在乾隆十三年指责他和大阿哥时曾说道“
至三阿哥,朕先以为尚有可望,亦曾降旨于纳亲等”。这个“尚有可望”说明乾隆帝的确考虑过皇三子永璋,不过永璋先是庶子身份限制了他,后又在孝贤皇后丧礼上表现不佳,直接被乾隆帝排除在继承人选之外。


所以虽然严格来说,乾隆帝没有考虑过皇长子永璜,但考虑过皇三子永璋,因此乾隆帝考虑过,想要立为储君的人选,可以视为有四个。

第四位是皇五子永琪,这位皇子因为电视剧《还珠格格》中苏有朋饰演的五阿哥永琪而知名度颇高,与电视剧相同的是,历史上的皇五子永琪也是文武双全,在嫡次子永琮去世后,乾隆帝如此评价皇五子永琪:“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

皇五子虽然没有早夭,但属于英年早逝,在乾隆三十一年病逝,年仅26岁,在患病期间的乾隆三十年的十一月,乾隆帝为了留下这个爱子,破例封永琪为和硕荣亲王,除却过继出去的皇子,永琪是乾隆帝诸子中最早享受生前被封亲王爵位待遇之人,乾隆帝想要以这种方式来冲喜,使永琪的病情好转,可惜并没有用,永琪还是英年早逝了。

其实除却以上四位皇子,乾隆帝的继后那拉氏所生的十二皇子永璂,在前面两个嫡子均以早夭的情况下,永璂可以说是实际上的嫡长子,他的名字也大有深意,意为永固基业,乾隆肯定考虑过他,不过后来因为他母亲在南巡途中,应该是因为剪发事件惹怒了乾隆帝,是不废而废,乾隆帝这个人又是小心眼,因此永璂自然也跟着排除在继承人人选之外。

在经过选择储君的一系列意外以后,在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立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为储君,当时嘉庆帝年仅14岁。

虽然现在看来嘉庆帝相对来说能力平庸,资质一般,但客观来说,嘉庆帝是当时乾隆帝的最佳选择


因为乾隆帝虽有17子,但命不长者不少,早夭和英年早逝的真不少,到了乾隆三十八年他确定立嘉庆帝为储君时,除却过继出去的儿子,只剩下五个儿子,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其中皇十二子永璂因为母亲皇后那拉氏不废而废,自己也受到波及,自然排除在外,所以当时乾隆帝只能从其他四位皇子之中选择,这其中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为同母兄弟,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为同母兄弟。

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这对兄弟,皇八子是个长寿之人,活到了87岁,但他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好,皇十一子以书法见长,但待人处事方面并不得体,还不重骑射和书生气太浓,这两兄弟因此被排除在外。


剩下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在乾隆三十八年,永琰14岁,读书骑射,还有为人处世方面也都不错,截止乾隆帝在乾隆六十年禅位给他之前,更为朝野所认可,是处事成熟稳重,度量豁达,颇有人望。

永璘更小,才8岁,但已经显示是材质中平,读书资质稍差,骑射也不行,不为乾隆帝喜欢。

所以综合之下,乾隆帝最终选择了在诸子之中,相对来说较为优秀的皇十五子永琰。


嘉庆帝登基以后,虽然看其表现,也就是一位能力平庸的守成之君,但客观来说,嘉庆帝的所作所为其实很不错了,换一般人,别说收拾和珅了,就是乾隆帝当太上皇那几年都不一定熬不过去,因为乾隆帝禅位给嘉庆帝,却没有给嘉庆帝实权,大权还在自己手中,嘉庆帝如同傀儡皇帝一般。

一般人要这么被架空几年,肯定有怨气,甚至还会想办法推翻太上皇,但嘉庆帝并没有,他心里肯定是一万个不高兴,但表面上一切如常,没有怨气表现在脸上,也没有向乾隆帝要权,而且还是很迎合乾隆帝,一切按乾隆帝意思来,乾隆帝高兴他就高兴,乾隆帝不高兴他就不高兴。

乾隆帝当时主要通过和珅掌握大权,和珅当时就是“二皇帝”的存在,所以嘉庆帝其实挺憋屈的,上面不只是有一个太上皇,还有一个比自己权力大的二皇帝和珅,但他都忍了下来,而且还对和珅表示重用,这样一来,麻痹了乾隆帝和和珅,顺利熬死了乾隆帝。

和珅呢,一方面向嘉庆帝示好,一方面又不放心嘉庆帝,害怕乾隆帝死后自己被收拾,于是利用滔天权势都在嘉庆帝身边都安排了吴省兰当内线,来监视嘉庆帝的举动。

而嘉庆帝在麻痹乾隆帝和和珅的同时,还韬光养晦,是积极谋划和筹备力量,因此乾隆帝一死,权势滔天的和珅马上就被收拾,一点风浪都没有掀起,光是这个表现,就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

嘉庆帝之后的执政生涯,之所以给人平庸的感觉,一方面是他能力虽有,但整体偏保守,而且并非具有很强能力,不适合当时局势;另一方面关键在于清朝在走下坡路,王朝初期走上坡路的时候,明君之所以很好出现,因为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这时候皇帝个人能力虽重要,但要求不高,只要不像隋炀帝杨广那般作死,也不大兴土木什么的,在好的局势下,社会自然欣欣向荣,而在王朝走下坡路的时候,皇帝的个人能力,尤其是有没有力挽狂澜革除弊端的大能力大魄力就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守成明君不少,但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却不多的原因,在这种走下坡路局势下,嘉庆帝确实也没什么发挥空间,光是收拾烂摊子就够费劲了,所以只能给人平庸之感,其实要换在走上坡路的时期,他这个作为,不说可以成为明君,但成为一个评价不错的守成之君还是不难的。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古代皇帝继承,老有那么多弟弟杀哥哥的桥段?
康熙将他圈禁当成猪养,因为无聊只能生孩子玩,结果生了29个孩子
嘉庆帝突然驾崩在宫外,大臣忙着找遗诏,道光看到绵忻备受煎熬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何传位给了资质相对平庸的嘉庆皇帝?
到民国的时候,乾隆皇帝最小的孙子有没有可能还活着?
​道光帝有何才能,能够让乾隆帝和嘉庆帝都认为皇位非他继承不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