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一首插上音乐翅膀的古诗『袁丹银』




一首插上音乐翅膀的古诗


 作者|袁丹银  编辑|吟之



❤️ 一首插上音乐翅膀的古诗(散文)袁丹银



 

近日,在手机上看到一个视频节目,之所以我连续看了几遍,是因为听得让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它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属于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其收视率颇高,好评如潮。

五千年文化,三千诗韵。正是一首只有20字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的小梁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质朴无华的天籁之声,不仅唱哭了评委,也让观众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却让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梁俊老师怀揣着这一信念,为大山中的孩子们谱写了一本最棒的教材。就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所说,因为有了梁俊老师,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通过鉴赏《苔》这首小诗,方知袁枚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营造理想中的诗情画意,偶尔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成就经典之作。

倘若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与其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难怪梁俊老师这样说:“为什么想带他们唱这首歌,就是因为我也是一样的从山里出来的,也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人们看不见,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但是他们,他们真的像一朵朵的花很美。”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着一个乡村教师文人风骨的情怀。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道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内涵。如今,我们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于是,梁俊老师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诠释了“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这首诗歌的意义,让大山的孩子们找到生命的价值,告诉他们不要小看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

一首《苔》,穿越历史的时空,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为什么这首诗令人震撼?为什么这首让人动容?因为它不光是写给梁俊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

曲不扬,声不息。我们要把像这样励志的好诗,都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它流传到更宽广更久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袁丹银、生于1958年、中共党员、荆州市江陵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以笨拙之笔记录点滴生活,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的花朵,永远放歌在文学的路上。曾在报刊、电台、国家网站发表诗歌、歌词、朗诵诗、散文随笔等文学作品千余首(篇)。于2014年12月出版散文集《浅吟流年》,约二十多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丹银组诗:女人手中的伞
龙坞茶村风景
【七夕征文展播之廿五】袁丹银 |​七夕恋歌(外一首)
原创【古诗】荷塘月色 作诗:严丹莉(金鑫) 书法:大雁南飞
袁朗的诗词全集
【筝讲】向大师林玲、袁莎学习古筝名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