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刘 颖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刘春生

  摘 要:创业教育是21世纪国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它的提出,对解决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及其管理部门必须共同努力,促进其广泛开展。
  关键词:创业教育;就业;城市化;生存;发展;能力

  创业教育,也被称为“自我谋职”的教育,是指通过学生创业、立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其毕业后不再依赖工资形式就业,而是自办公司、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机构,实现自我就业,并能带动他人就业的教育。
  创业教育是21世纪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职业教育追寻的目标。1999年4月,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主要工作文件指出:“为了适应21世纪新的挑战和变革中的需求,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必须包括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这种能力在各种工作领域对于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创业者创立的小企业能够提供现代经济中大量的工作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这里所提的培养创业能力,就是指创业教育。
  那么,为什么人类在迈入新世纪的时候提出了创业教育?其深刻的背景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要求创业教育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激增,失业率上升,各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的就业报告估计:全球人口已达60亿,其中劳动力30亿。在30亿劳动力中,约有25%—30%的人未能完全就业,失业人口达1.4亿。1998年以后,由于东南亚经济危机,每年又有约1000万人加入到失业大军中来。世界平均失业率已超过5%,越过了4%的恩格尔系数警戒线。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更是供大于求。来自国家计生委的数字表明,到1999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1%。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预计,未来几十年每年还会净增1000万人以上,到2005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3.3亿,其中劳动年龄人口约有7亿。面对如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要保持较高的社会就业率,使人们普遍拥有一份较为理想的职业,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表1  中国相关指标与世界大国比较

项目/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8.6
3.2
131
27.5
19.1
2.4

总劳动力(千人)
-
12340
583640
116877
-
7713

人口总生育率
2.1
1.8
2.2
2.1
2.8
1.9

预期寿命(年)
70
77.4
70.9
75.9
66.2
76.9

成年女性识字率(%)
-
98
62
99
80
-

人均成熟土地面积(公顷)
1.39
2.5
0.21
1.64
1.47
25

人均水资源(立方米/人)
30599
98462
2292
9413
42975
18963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6—1998),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企业职工转岗、下岗、失业、再就业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失业问题将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据劳动部门统计和预测,目前,我国失业人员己达5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人员1000多万。今后三年,国有企业职工还将下岗400万,每年失业人员要高达200万。同时,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1100万,转移农村人口近1000万。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是任何社会都在追求的目标。因为劳动就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对个人而言,就业乃是谋生的手段。“民以食为天”,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了生存、生活,个人有获得职业、选择职业和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权利。作为国家,则有提供充足就业岗位,满足劳动者就业的义务。对社会来说,就业是实现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解决好就业问题,既是个人最大的安全需要,也是社会稳定所必需。所以,世界任何国家都将减少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作为历届政府重要的执政目标。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不仅通过积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满足社会广泛的就业需求,而且还积极倡导和开展“再就业工程”、“温暖工程”、“阳光工程”等各种社会活动,解决近年来大量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但是,面对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巨大的现实,要实现我国充分、合理的就业,减少社会失业,除了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岗位,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向已有的职业岗位输送具备必需的职业资格的劳动者外,还应注重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强烈创业意识,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走出一条自我谋职、自我发展的路子来。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指出:“未来职业学校毕业生50%不能获得领取工资的就业岗位,创业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发展中国家和市场转轨国家,自我谋职将为绝大多数青年经济独立提供最大的潜力。”

  二、转移农村人口,推进城市化,需要创业教育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世界人口大会”指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第三级发展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是必须看到,在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有一项艰巨任务,就是要减少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在这方面,我们不仅同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而且与一些低收入国家比也有一定的距离(参见表2、表3)。

表2  世界一些国家就业分布(1980—1992)

国 家
就业的劳动力百分比(%)

农 业
工 业
服 务

美国
3
25
72

英国
2
28
70

日本
7
34
59

德国
3
39
58

韩国
17
36
47

马来西亚
26
28
46

墨西哥
23
29
48

俄罗斯
20
46
34

匈牙利
15
31
54

阿根廷
13
34
53

秘鲁
35
12
53

菲律宾
45
16
39

印度尼西亚
56
14
30

埃及
42
21
37

巴基斯坦
47
20
33

印度
62
11
27

加纳
59
11
30

中国
73
14
13


  资料来源:吉利斯,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应该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城市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1999年,中国城镇总数达1.9万个,设城市668个,城市人口3.8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0.90%。据2001年6月中央电视台报道,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全国城镇人口已达4.5亿,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6%。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平均70%以上的城市化率相去甚远。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化率与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率50%水平相比,低了14个百分点,与人均GNP相当国家的城市化率水平46%相比,低了10个百分点。同时,与中国的工业化率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低了12个百分点,与中国非农业就业比重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低了20个百分点。按照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50年必须达到70%—80%。这意味着在今后50年的时间内,中国的城市化率增长率要以每年0.78%—0.98%的速度增长;这也意味着在未来50年之内,中国约有7.2—8.8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表3  1997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国家
比例
国家
比例
国家
比例
国家
比例

澳大利亚
85
法国
75
荷兰
89
瑞士
62

奥地利
64
德国
87
新西兰
86
英国
89

比利时
97
爱尔兰
58
挪威
74
美国
77

加拿大
77
以色列
91
葡萄牙
37
   
丹麦
85
意大利
67
西班牙
77
平均
76.29

芬兰
64
日本
78
瑞典
83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9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必然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并且还会深刻影响经济与社会、资源与能源、生态与环境等诸多方面,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空前的。难怪国外有学者惊叹:“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
  农业人口转移,其形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无序转移,即农民在毫无职业能力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流入城市,掀起一股股“民工潮”。这种转移的结果,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马约尔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开幕词中所说的那样:“近年来我们目睹了人口大量从农村流向城市的现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移民通常生活在难以接受的贫穷条件下,伴随着高失业率和犯罪。”另一种是有序转移,即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农村转移人口适应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自我谋职的能力,减少盲目流动和由此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由此看来,在职业教育中进行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城市化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能力,需要创业教育

  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20世纪末提出的新概念,是教育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时代信息化和学习社会化所面临的新任务。
  21世纪已被公认是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人人学习,人尽其才,弘扬人性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社会理念的具体体现。美国教育家何钦斯在他的著作《学习社会》中认为,学习社会是以经学习达成自我实现,发展人性为目标,进而改变个人的价值观念,使所有制度均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
  在学习化社会里,教育必须教会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国际教育组织一再倡导的思想。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能自我肯定、自我独立,使人能真正成为自己。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特别强调了两个概念: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针对21世纪的来临,提出了人类教育未来的走向,发表了《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新世纪学习宣言。该报告指出,面对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冲击:包括人口急剧增长与老化,经济与生活国际化,信息传播全球化及世界紧张关系的处处存在等,教育正是人类朝向和平、自由与社会正义的一张不可少的王牌。展望未来,终身教育将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为此,教育必须依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重新认识与设计:(一)学会认知;(二)学会做事;(三)学会与人相处;(四)学会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一历史性文件中,不仅对教育赋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内涵,而且对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它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所谓生存能力,是指劳动者能适应环境,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能力。生存能力主要表现在专业能力上,即要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
  所谓发展能力,是指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掌握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新的开拓和发展的能力。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上,其中尤以关键能力最为重要。关键能力,是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关系,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并能凭借这一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由于这种能力在人的未来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被西方称为关键能力。
  一般性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对21世纪的人类来说,是一种普适性的要求,是人人均需具备的能力。这里的关键是能否具备关键能力,或被国际劳工组织称之为“核心技能”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在归纳提高就业能力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态度时,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企业和自我谋职技能”,这里的“技能”显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具体包括培养工作中的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谋职的技能。
  由此看来,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也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基础性的工程和最为重要的内容。如果职业教育能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既有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又有善于创业、善于经营的本领,在各个领域里成就一大批自我谋职的人才和劳动者,不仅将大大减轻就业压力,减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且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繁荣民营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像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号召的那样:“职业技术教育的举办者及其社会合作伙伴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政策,使创业教育成为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使毕业生获取较高的自我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我国政府发表《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N].中国教育报,2000—12—20.
[3]刘春生.21世纪仍需要中等职业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1—8—17.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研究组.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谷鸿溪.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8]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A].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文见《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年第2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的社会功能
技工学校开展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初探
谁能提供当代大学生如何成才论文1500字数?_可怜我自己_天涯问答
发展职业教育,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就业与创业》授课讲稿
谢宇:为什么女性的成就越来越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