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信任与依恋”议题:心理动力学取向治疗必读01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公益团队招新贴@上海

心理师成长专刊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70篇文章

整理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三大王

编者按:

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理论博大精深,卷帙浩繁,常常让初学者如入迷雾中。对于咨询师来说,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切实有效帮助来访者是最重要的事情。英国精神分析师Michael Jacobs创造性地提出,精神动力学治疗要着重针对这三个主要议题——“信任与依恋”、“权威与自主”、“合作与竞争”,并据此撰写的《精神动力学咨询与治疗的精要:再现往昔》极具实践参考价值,这本书出版至今已经30多年,经过多次修订,最近第四版刚刚引进出版。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读书组和一杯咖啡心理咨询师经过整理将这三个主要议题的要点梳理成文,供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和心理学爱好者参考。

如何理解来访者成长过程中
的“信任与依恋”议题

    自体与非自体

    就是我和非我的界限,任何关系都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混淆。当然,这种情况也并非一无是处,如“移情”,就需要深入对方的内心。而与之对立的“分裂”,则是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将实际属于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归咎于他人,称之为“投射”。

    类似的情况还有“投射性认同”,是他人将同样的感受“植入”我们的内心。投射性认同在亲密关系中并不罕见,在治疗关系中也如此。对治疗师来说,需要充分接纳这些投射过来的感受,寻找适当时机帮助来访者接受这些感受。

    自恋

    “我想要的,就能得到”。在温尼科特看来,这是人一生“错觉”的首位。而母亲的任务是为这种错觉发生打好基础,一旦母亲能做到,那么随后的任务是帮助婴儿从错觉中醒悟,让孩子知道不会永远唾手可得,事情也不会总是如愿以偿,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成长中的挫折非常重要,幻想破灭对婴儿的成长颇有益处。

    精神分析理论将“自恋”分为“初级自恋”和“次级自恋”,前者是指婴儿需要他人充分呼应其自恋性需求,才能逐渐对照顾者报以关注,被爱的安全感使我们获得自信,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如初级自恋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会演变成“次级自恋”,他们似乎只爱自己,但其实缺乏充足且强烈的自爱意识,因此无法感受或传达对他人的关心,也不知如何为自己的幸福着想。

    憎恨

    有些思想比较偏执的个体会将自己恶劣的感受投射到外界,把世界、特定个体、人群当做敌人和迫害者,要来攻击无辜和善良的自己,这一类人竭力否认自己的负面感受。每当生活转入低谷,就把自己的挫败投射出去,哀叹别人,命运为何对他不公。

    对多数人来说,恨是一种短暂、强烈的情感,而有些人是经常发作的。

    寂寞

    人群中的寂寞指无论外人给予多少肯定,内心都有一种与自己格格不入的感觉。具备独处的能力需要同自己好好相处或拥有内在的满足,但是不是自满,需要爱自己,而非自恋。这种自体满足感对亲密关系和独处都很重要。

    治疗关系中如何处理“信任与依恋”

    来访者的问题多少和信任有关。在治疗中,治疗师要注重自己能为来访者提供什么,尽量让自己言行可靠如遵守约定,恪守时间,以及不会让来访者焦虑的方式静心聆听,并包容对方“坏的”体验和感受。

    对有些缠住治疗师不放的来访者,治疗师要守住双方的边界,在时间限制和会谈频率上保持坚定不移的态度,频繁的会谈对于这类案例而言并不益处,甚至会引发更深层次的退行,导致边界被进一步推远。

    初次访谈前

    建立信任在治疗开始时很重要,在治疗结束的时候也不可或缺,因为此时双方都认为定期的会谈已无必要。不过信任议题在治疗开始或即将开始时意义更大。

    初次治疗之前,来访者虽然与治疗师未曾谋面,但心中依然有期待。毕竟他们先用一段时间去考虑是否去寻求帮助,以及向谁求助——既有期待,又有焦虑。这类被称为“预期移情”——虽然基于一定事实,但是发生在幻想之中。当然,治疗师也会有“预期反移情”。

    初期访谈阶段

    这是治疗师和来访者共同的评估过程,双方都希望对彼此做出推断,努力去感受对方,因此也都想知道对方是否希望了解彼此,以及两人是否能通力合作。

    首次治疗看起来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来访者阐述其困境,治疗师则尝试理解其本质和触发因素,并作出初步假设。这一阶段双方都只呈现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同时获取对方的第一印象。

    心理动力学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是拼接来访者的个人史,注意一些可能将当下呈现的问题与过往经历相联结的点。但是需要考察来访者承认或作出类似联结的能力,然而在来访者极度痛苦的时候,很难以这种方式思考。

    有些来访者只是想倾诉,并不在意是否被理解,就是单纯的不吐不快,这时治疗师会感到自己成了“垃圾桶”,但这个过程对于治疗而言非常重要。治疗师接受来访者的倾诉,给予抱持和容纳,然后在后续治疗中或接近治疗结尾时,加工返还:疗愈式倾听并不是在进行废物处理,而是循环再利用的第一步。

    而有些来访者则很想知道别人能否理解他们的话,这对于从未被信任过的人而言至关重要。治疗师也很想知道,治疗中针对来访者作出的那些有意义的解释,能否被对方理解以及是否有效。这种沟通的能力对于治疗联盟的建立必不可少。

    随着治疗进展,治疗师应当把注意力从来访者的“问题”转向一些直到现在来访者仍未在意的潜在方面:其他重要人物,别的事件,来访者的想法,他们与自己的相处方式,以及与治疗师的相处方式。

    治疗初期,来访者会找寻对治疗师的初步信任,可能还会适时增加信任的考验,而治疗师也会观察来访者是否在治疗中恪守承诺。因此有些治疗师会先提供一段时间的初始访谈,再决定是否进行长期治疗。


    如何处理早期的理想化

    来访者会对治疗师寄予厚望,甚至希望保证疗效。当然这种保证是很难做出的,因为连治疗内容可能都不了解。但是来访者会希望治疗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并盼望治疗能迅速起效。那么治疗师该如何应对这些期待和理想化?

    就像母亲要允许孩子先持有全能错觉,然后让孩子醒悟,让孩子逐步向现实妥协,意识到母亲也是独立的,不受孩子控制的一样,治疗师也要暂时允许来访者持有治疗总能见效、治疗师无所不能的“错觉”。这并非是让治疗师炫耀来访者不懂的知识和能力,更不是鼓励任何形式的欺骗和不切实际的承诺,只是因为治疗早期并不适宜对治疗工作的性质和治疗师的局限性进行开放性讨论。

    来访者期待过高,是因为他们在绝望中很希望抓住这样的救命稻草,因此可以允许他们持有这样的错觉,当谈到这些期待时候,保持沉默是一种选择,当然纠正错觉的时刻很快会到来,而纠正错觉的过程极需处理得当。

    本文整理自

    《精神动力学咨询与治疗的精要:再现往昔》

    (万千心理)

    作者:(英)迈克尔·雅各布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熊玲:朗读治疗的心理动力学(二)
    被同性取向来访者依恋,心理咨询师该如何斩断情缘?
    50分钟的心理咨询,如何达到治愈效果? || 渡过
    微课逐字稿|精神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如何有效干预
    1年2万元,心理咨询的钱花得靠谱吗?
    咨询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