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如烟系列文章索引(老同学)

阎王弄口(定稿,不改了!)

老章小章——追忆我的章军兄弟

桂花飘香忆石梅

石梅小学桂花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新华书店(征文)

四进“午间风”

百忍堂旧事

童年的河东街 1 号

西门湾的馄饨店——庆六一

青龙巷的老虎灶——庆六一

上山扒柴——庆六一

虞山遇鬼——庆六一

老地主——庆六一

旧文  《老同学》

西门(阜成门)内外原是常熟城的繁华之地,虞山十八景之一的西城楼阁就在此处。民国初,邑内有识之士利用一些老屋,背倚着城墙,开办了新式小学、中学各一所(我的母校)。几十年风雨沧桑,这两所治学严谨的学校,现在已是桃李满天下了。

三十年前进中学要考,小学却都是就近入校读书。那时还没有择校风气,学校、老师对学生也没现在管得严,因此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走出校门后有的鹏程万里、事业有成,而大部分只是默默无闻。

去年夏季,有一天我在某水果店挑了些荔枝,递过去上秤时,发现对面竟然是我的小学同学。

“周建国,不错啊,当老板了啊!”我说。

“原来是你啊,好多年没见了。这店是我姐姐开的,我是帮忙的。”他回答时,脸上显露着尴尬。

1980年秋,我升四年级,周和另外两个男生留级进了我们班,三个人都是读一年留一年的老留级生了,年纪比我们大很多,人高马大的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他们在家都是老幺,父母也不在乎他们成绩的好坏,反正社会主义饿不死人,将来到哪都能混碗饭吃。两年后,我小学毕业进了中学,他们都成了待业青年,后来顶替了父母进了工厂。

“你原来在哪个厂?”我问。

“色三,做保全工。94年从厂里出来的,一直是东混混、西混混,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找不到好饭碗啊!”他回答得有点凄凉。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常熟城内有五家色织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厂都已关停并转,工人们也各逃生路,有关系的、能力强的,还能重新上岗,剩下的就混迹于市了,成天泡麻将馆的也很多。

“还是你好啊,读书好就能捧上铁饭碗,日子过得潇洒。”他开始调侃我了。

“还行吧。”我顺口答道。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候虽然背得滚瓜烂熟,但怎么就不理解呢?都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缺少竞争意识,但我的感觉不是完全没有,只是相对少点而已。

“张卫文和刘国庆现在怎么样了,你还和他们有联系吗?”我想起了另外两位老留级生,知道周和他们熟。

“张和我进了一家厂,做打包工,就是把织布机上织成匹的布卸下来,再用包皮布捆扎好,然后装在手推车上送进成品仓库。那活很累,钱也不多,他做了几年就出来了。”

“后来呢?”

“他去学了修自行车,就在西门外摆了个修车摊。96年道路拓宽时,他也有了点积蓄,就在新路边买了个小门面,继续做修车生意,现在好还会修摩托车了。”

“那不错啊,多少也是个小老板了。”我说。

“呵呵,也只能混碗饭吃罢了。”他的话语中略带着苦涩。

“那刘国庆呢,现在在干嘛?”我问

“几年前被人杀了。”沉默。

我吃了一惊,连问:“怎么回事?”

“他脑子比我们活络,进机械厂没过几年就出来了,跟亲戚做生意。前几年去外地讨欠款,结果钱都抢,连命也搭上了。”他边说边在摇头叹息。

周四十多岁,眼角的皱纹已经很深。古人说四十不惑,热血沸腾的年龄已经过去,应该具有的是成熟、老练和清醒。但我这几位老同学,他们从小到大、到现在,在身心、能力、机遇等方面处处输人一着,未来对他们说是一片迷茫,对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也只能用忍受来消解自己内心的烦闷和失望。

注:文中所用都是化名。

2006年9月22日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事如烟系列文章索引2.0
三厂记忆,三十二
我变了
我与林淑贞老师母女之间的深厚友情
【智慧背囊】只剩下小学同学
五世修得同窗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