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棣华堂·乡韵】秦文堂:清明烧纸








清明烧纸

        按照故乡南马过去的风俗,清明祭祖是最大的事情,也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内容之一。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清明节,除了特别远的,一般都要回乡烧纸,这就是中国传统、中国文化。虽然这些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不少,质疑的地方也很多,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老规矩,也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改变的。

       清明上坟烧纸,提供了家族成员相聚的又一次机会,体现的是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以及向后代传送的一种精神力量。人做事,往往是给活着的人看的,展示的是自己的道德水准和办事能力,并得到有序传承和社会认可。现在国家提倡文明祭扫,这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在故乡,我们家族算不上一个大家族,却是一个名家族。从清代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字记载,我们祖先的名字都特别有文化,也特别霸气。如:秦经、秦纬、秦通,等等。可以看出,这些名字和农村人常见的含有富、旺、昌、财、发等名字,明显带有小农经济的色彩,完全是两种概念。就农村来说,单字的名字是改革开放后逐步时兴起来的,而秦姓祖先在清代就已经使用了,可见秦姓家族当时经济文化的不一般。民国时期,秦姓宗亲是故乡的最高管理者,也是拥有土地和房产最多的家族。新中国成立后,依旧是文化人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多。现在,故乡副处以上的公职人员仅四人,与秦家有关的就占了两位:我哥和我的姑舅表弟。即使在家务农的,也大都是村里的能人富户,日子过得不太好的比较少。

       我们这一支秦姓的坟茔,在我的记忆中有四处,最早的那处可能是清中期或者更早,父亲那一辈就不再烧纸了。直到现在,烧纸的只有祖坟两处,新坟一处。新坟也就是和祖坟相比较而言,其实也有六七十年了,最少也安葬了三代人。

        根据祖制,我们秦家每年清明早一天为烧纸祭祖日。如果当年有老人去世,烧新纸是否要再提前,当事人可以自由安排,提前通知整个家族。一般来说,大家基本遵循“新不新,早一天”的不成文规定。

       小时候,跟着大人们上坟烧纸,少年无忧无愁,一路蹦蹦跳跳,和春天一个节奏。山花烂漫,春风和煦。知道这是祭奠死人的节日,但不知道思念亲人的痛苦和悲伤。

       南坡祖坟,埋葬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好几代祖先。看坟地的地上建筑,应该属于家族比较鼎盛的时期。一座座碑楼直立在坟丘前,碑楼用灰色的青砖砌成,上面覆盖着瓦顶,下面有长方形底座。多少年过去了,每块砖都依旧显得棱角分明,一条条白色的石灰缝整齐划一,砖与砖之间细致而紧密。其中有一座碑楼,上面覆盖的不是普通的泥瓦,而是黄色的琉璃瓦,岁月的洗礼使之更加锃光瓦亮,在春日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每座碑楼从整体上看,四角翘起,作飞翔之状,大气而有张力。它的每一个建筑细节,都特别的讲究和精致。墓地前面有青石雕刻的供桌,两旁还有雕花的沙石立柱,大约两米多高。无论圆形的石柱底座,还是碑楼的长方形底座,都雕有精致美丽的花纹。碑文清晰可见,可惜我们那时弄不懂写的是什么,对其内容也不感兴趣,连一句也没记下来。只知道在碑楼与碑楼之间的土地上,挖几棵刚出土的野小蒜或者嫩野菜带回家。

        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上午,叔叔领着我们一群孩子来给祖先烧纸。那时候,社会贫困,物质匮乏。蒸一些小米面馍馍作为供品,外加一小铁桶浆水菜汤,算是给祖先的一顿美食。把几张草纸剪成圆形方孔的图案,算是一串串的铜钱。还有冥币,是用一个像大印章一样的木头模型,抹点红水印在白纸上,模糊不清,算是纸钞。虽有“铜钱”,也有“纸钞”,但总共加起来也没多少。

        烧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烧后土,在墓地的后面左右两个角上。后土是管理土地的神仙,即土地爷。神不仅管着活着的人,而且管着阴间的鬼。所以,首先要敬神,烧香磕头,用锡泊叠成元宝的形状当银子,用黄纸叠成条状当金锭,烧给土地爷,再献上馍馍供品。神仙收了金银,吃了美食,才肯开门。否则,你烧再多的纸,供再多的美食,祖先也是收不到的。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下来的规矩,具有很浓厚的迷信色彩。

        第二步才是给祖先烧纸,叔叔把所有的纸和冥币在坟前中央放成一堆,拿一块小石头压着,风儿吹起,纸片随风起伏,但不会吹跑。前面燃起一把香,一缕缕的香烟在春风吹拂下,飘的无影无踪。然后点燃纸堆,叔叔面朝墓地,双膝下跪,我们在他的指导下,在他的身后跪成一个半圆。叔叔拿铁勺舀一勺浆水汤,在窜着火苗的纸堆外边,张开手臂画一个圆,浆水汤随即淋在地上,地上显现出湿湿的一个圆圈,好像是把金钱圈住一样。他口中说着拖腔:老爹收纸。声音沉闷而悲伤。我们也一起跟着齐喊:老爹收纸。叔叔一直重复着他的动作,四个字一遍遍的说,我们也盯着燃烧的纸堆,一遍遍附和着,好像我们是真的来给祖先送钱来了,祖先似乎就在面前。这时,心情也陡然复杂起来,来时的春暖花开似乎忘的一干二净。直到火焰越来越小,灰飞烟灭,浆水汤舀完,才磕头起身。再把剪成的白色纸条挂在各个坟头的紫荆树上,这种白纸条故乡人叫“财马圪地”(音)。一张长条形白纸,正剪三条,反过来再剪一条,然后掉头再剪三条,依次剪下去,提起来可以连绵不断。看它的形状,它的寓意可能是表示家族兴旺,子孙世代繁衍不息。挂在坟头的最高处以彰示路人,说明此坟后人已经烧过纸。最后放鞭放炮,收拾用具供品,各回各家。

        清明的天气很不稳定,来时的阳光似乎正在暗淡,和煦的风似乎夹着凉意。回头望去,一条条白色的“财马圪地”在风中飘扬,像一面面白色的不规则的幡,整个墓地显得深奥而肃穆。

       上世纪“农业学大寨”运动兴起,平坟头,增加土地,扩大种植面积。祖坟上的建筑被拆除,砖头被生产队修了公家的房屋,石碑石桌石柱等建筑构件都被安了房屋地基。祖坟复耕,和其他地块一样长起了庄稼。小时候记忆里的祖先安睡的这片土地,犹如繁华过后的又一次落幕。

                    2020.4.7.于陵川

图片:网  络

文章:秦文堂

排版:顽   石

文字凝固时间 乡土永连心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茌平菜屯镇商氏家族举行隆重的立碑仪式
​迁坟的风水讲究有哪些
临近清明,祖坟被人提前扫墓祭拜了,这样好不好?
赣鄱专栏 | 王运美:点灯
一支隐姓埋名的司马氏后裔为祖先修坟
祭祖有多灵?不看别后悔!!!万万没想到,祭祖竟然如此灵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