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棣华堂·乡味】马栓贵:夯歌








夯(hang)歌

过去没有电动打夯机,人们修房盖屋做地基时,全凭用石夯将虚土或三七灰土捣实作基础。

夯,用青石块锻凿而成,圆型,直径约尺半,高约七、八寸,重有百余斤。上面儿中间凿一圆眼儿,径约三寸。眼儿内镶一木桩,桩高尺余。桩上部凿眼儿穿一横杆称为夯把儿。打夯时由两人分执两边夯把抬夯并掌控方向,叫抬夯人(其中一人为领夯)。桩上拴四根麻绳由四人拉攥助力,叫助夯人。

打夯通常是六个人共同操作,因此需要一种口令来协调动作以使一致。如果用喊“一、二、三” 的办法虽然也行,但本就单调的动作,再加上单调的口令会使劳动者感到疲劳、乏味且无持久性。因此,在实践中劳动人民创造了“夯歌”这一独特的口头艺术形式。

夯歌不仅起到了协调动作、指挥群体的作用,而且从心理、生理方面对强体力劳动者发挥了舒缓作用。从心理上来讲,它用“歌”的形式,用即兴而编的“词”来调动劳动者的情绪、激情,消除疲劳。从生理来讲,一是它体现了劳逸相间的原则,将劳和逸有规律地排列进行;二是在需要特别用力的一瞬间(即用力点)让人呼出口令,而释放因突然用力而产生的身体内部憋力,不致于对身体造成损伤(老百姓叫“努着”)。

夯歌采取领夯人“唱”、其它人“和”的方式唱和。

夯歌的曲调比较简单:基本曲调是:(领)55 6532 1 12 5326 11︱,(和)5 321 1  55 561  1︱。

夯歌的亮点和生命力在于歌词。夯歌歌词一般为六、七、八、九字句,押韵。中间可转韵。

夯歌分为起夯、正歌、收夯三个阶段。起夯相当于前言,呼吁助夯人准备干活儿。由于刚开始准备劳动,起夯时的节奏较慢。歌词则以号召干活为内容,如“唉嗨同志们,咱们就干起来呀” ,或“唉嗨嗨,唉嗨嗨,咱把那老夯抬起来呀” 。好的领夯还会把主家的情况、修建的目的等放在起夯段里。收夯相当于尾声。一般愉悦性更强。如“太阳儿头落了山,嗨乎儿嗨哟,马上就吃黑来饭……”好的领夯还会把今天的干活情况、对主家的祝福等放在收夯段里。正歌则是夯歌的主要部分,内容更加丰富。

夯歌的创作者是领夯人。领夯人应该是一个不一般的角色。他首先需要有个好体力,能长时间地抬举石夯,其次他需要一定的眼力,一看就知那里虚、那里实、那里需要轻夯、那里需要重夯、那里需要加夯,但最重要的是他有创作夯歌的本事,这关系到劳动情绪、劳动效率、工程质量。

夯歌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语言通俗。都用方言土语唱,谁也听得懂。

二、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一句干瘪瘪的话。

三、语言幽默。有时故意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甚至反话以求取乐。

四、取材广泛。天文地理、家常琐事、古典故事均可入歌。

五、随机性。看见什么随时入歌,如“前面来了个小姑娘,胳膊腿短脖劲长,姑娘她有个小相好,就是我面前的短脖筋王呀”。

六、歌中掺杂着劳动指挥:“小屁股你别圪扭,小心捣了脚指头呀” ,“王小二你别哈哈,东北角上来几下呀”。

七、不断以点名不点名方式以及诙谐的语言鼓励助夯人。“王小二你别哼哼,是不是夜来黑来没睡醒呀”。

夯歌的这些特点自然要求领夯人必须聪敏、反映快、语言丰富、出口成章、富于幽然感、善于插科打诨。有了一个会唱夯歌的领夯人,不仅大伙都感到不累,而且觉得是一种享受。有了一个会唱夯歌的领夯人,往往会吸引周边闲散人、过路人聚众而听,而这时,夯则越打越有力,打夯人越干越高兴。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读书的附城中学通过师生自己劳动,平出了一大块操场。操场要挡围墙,于是和盖城村说好,抽些农民来安根捣基(土坯)帮助挡围墙,适当付些工资算大队集体的副业收入。围墙很长,用了两组捣夯人。腊生这一组最活跃,就是因为腊生能说会道,肚里东西多,又会见景生情、信口掂来,而且腊生有个特点:愈周围有人看,灵感来的愈快,发挥的愈好,语如泉涌。上午课间操时间,下午二节课后自由活动时间,腊生的夯歌能把满操场的学生逗乐,因此都在围着腊生这个组看细听,弄得那助夯人也披身流汗,越干越勇。相比之下,小崔那个组就尴尬了。小崔是个政治队长,他似乎想把政治宣传放在夯歌这个平台,来一场又红又专的劳动,但无奈小崔还没有“顺口溜” 的底功,更不会进行临场创作与发挥,所以,他借用来的“阶级斗争一抓灵呀”、“ 要斗私呀、要批修呀”、“ 破四旧呀、立四新呀” 等“新药”,总是装不进夯歌这个“旧圪芦”,韵律不清,节奏拖沓,弄得四个助夯人都感到有力出不到点上,蹩气得不行。好在有个高人给了指点:你编不好不能照抄?!毛主席诗词就是压韵的,你不会背!一语点醒梦中人,于是黑夜小崔就下暗功夫,第二天,工地上就有了“四海翻腾云水怒呀”、“ 五州震荡风雷激呀” 之类的别出心裁的夯歌。甭说,在那个年代,还是极大地提升了小崔这个组的收视率。虽扳不倒腊生,但还是挽回了些许尴尬。

八十年代初,我自家盖房,帮工的都是自家亲戚和本家,因为都是自己人,谁也拉不开脸来领夯歌,于是就这么“一、二、三”、“一、二、三” 地干夯着,整个工地沉闷、呆板,大家出力不少,但效率却不高,还没少喝水抽烟歇歇荫凉儿。所以,我想:原来夯歌也是生产力啊!

图片:网   络

文章:马栓贵

排版:顽   石

文字凝固时间 乡土永连心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敬最美劳动者
中国·林州 夯歌的记忆
史克己 | 此曲只应天上有
邳州民歌:打夯歌
范县夯歌,有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这声音了。。
萦绕在梦里的夯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