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晋文:夏末 秋初

大暑,中伏,夏末。
今年的伏天不怎么热,没有往年伏天热得受不了的感觉。可毕竟也是中伏,午后三点多,街上还没几个人。我走到巷口,看见李文庆老人拄着拐根儿,在老伴的搀扶下,小碎步“嚓嚓″地响着,从东向西沿着老街走了过来。
走近了,我问,叔,干甚去来?
搀着他的老婶答,去大队签字来。村民们都习惯把村委叫大队,尤其是老人们。
李文庆老人顾不上回答我的话,只说,歇歇,歇歇!就小碎步“嚓嚓″响着,向着巷口边阴凉处走过来,随即坐在那块被人不知坐了多少年的已磨得面光如镜的石头上,微喘着气。
喘匀了,李文庆老人才和我说,去签了字,拿回了土地确权本。
我问,你老俩还有几亩地?
一亩半。老人答。
你还能种了地?
孩给我种呢。可地归在我名下呀。确权得我签字。
老人停停,又说,这不,这回好了,我俩的地都被工厂占了,一分地也没了。虽说签字领了确权本,可地不用种了,大队直接给成钱了。每年一亩给一千。一亩半这就有一千五。我俩的老人钱合起来一年也有两千多。光吃粮买菜,够了,花不了。
老婶说,可知足着呢!
不知足怎么?我这辈儿还能赶上俺爸?
老婶和我就都笑了起来。我说,全村全镇,就说到全县,也没几个能赶上你爸的呀!
是来!是来!俩老人答着。
李文庆老人的父亲李如葵老先生,那可是我们村的骄傲。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老一辈的村人口中绘声绘色,津津乐道,长期流传,经久不衰。如今略有年纪的人还时常提起,以作谈资,并传给后辈。他的事迹是我村对外村炫耀的资本,是外村对我村仰慕的原因之一。
话说民国初年,农村凋弊,李如葵家,家境贫寒。时年十余的他,外出谋生,多年杳无音信。忽一晚,村中老街上,走进一长驼队,驮来无数财宝,直走到李家门前。时已掌灯,李家屋内却一片漆黑,原来是如葵老母喝罢稀饭,早已躺下。听得扣门声响,如葵老母便问,谁呀?扣门者答,妈,我是如葵!快掌灯。如葵老母从炕上爬起,下地开门,并说道,哪有灯油钱?就黑圪摸吧。待到门开,见黑压压一长队人马立在眼前,惊得说不出话来。李如葵叫身后马弁,取蜡烛来!登时,小院里点起几十根胳膊粗的大蜡烛,把邻里院子都映得亮如白昼。原来是在军队中做到某师军需处长的李如葵回家探母了。
人生得意事,衣锦还乡时。村中人听得李如葵富贵了,便都来探望,把个寒酸的小家门户,拥挤得不成样子。李如葵当夜待客,和了成袋的白面,烧起成摞的油馍,豪奢气概,不能尽说不能尽说!让人长久回味。这实在是个好故事,值得传扬,很快便传遍十里八乡,人尽皆知。
而更值得传扬的是,李如葵后来还做了某省某市商会会长,为本村维修古庙古阁古道出钱,为本村兴修两级小学捐资,后来又以高价买下平展展几百亩的一大片土地,要在这山村开一家现代工厂,给村民造万世福祉。不过,厂未开,土改来,李如葵烈火烹油的传奇人生就此打住了。家中一切都没收归公,他家被安置在一座高阁上,一住就是四十多年。他到年近八十时,还每日拄了拐杖,沿着陡峭的砖砌台阶,从阁上走下来,然后长舒一口气,到老街上来圪遛两遭。人这一辈呀,再强还强得过命去?一部雪白长髯,一派仙风道骨的李如葵老先生如是说。人这一辈,忙忙碌碌,争来争去,可争个甚呢?!李如葵老先生抽罢一袋小烟儿,把烟灰往地上一磕,感叹道。
我年少时,见过李如葵老先生风貌,记忆犹深。
回哇?歇够了没有?老婶问李文庆老人。
回!李文庆老人答。
老婶向我说,俺着回啦昂。就去往起搀李文庆老人。
李文庆老人手撑拐杖,立了起来,在老伴儿的搀扶下,迈着小碎步“嚓嚓'地响着,沿着百年老街向西走去。
夏末,大暑,中伏天的午后,天气很热,街上少人行。
火热的天气还有几天呢?毕竟中伏了。

立秋后,天渐凉,特别是早间,应该穿件单衣。这天早上,阳光照在我家大门前,听得有人在门外高呼我母亲的名字。随后,就见老婶搀扶着李文庆老人,进了我家的院门。
母亲从屋里出来,一见来人,便也高兴地大声打招呼,哎呀!一大早你俩这是去哪来?吃了没有?
我已故去的父亲和李文庆老人是好朋友,当年在村文化室,我父亲唱戏,李文庆拉二胡。他们相处多年,很是要好。李文庆是年近四十时才娶的现在这位老伴儿。而他老伴儿在没嫁他以前,就和我母亲是好朋友了。有了以上关系,我两家多年互通庆吊,相处如亲戚般。前十数年,李文庆夫妇俩在镇上开了一爿小铺儿,后来又变成了在小镇街上摆了个小摊儿。近两年,李文庆老人身体不好,查出了病,才收摊儿回到村里来养老。
没去哪。就是扶着他在街上走一走。老婶说。
看着颜色还不错呀。母亲说。病怎么样了?
没做手术。他说不做,就没做。老婶说。
老婶又说,每天清早出来到西头村外路上转一圈,很少过这边儿来。今儿他说来老街这边儿走走。我就扶他过来了。
来屋儿坐会儿吧。母亲说。
我就门口歇歇。李文庆老人坐在我家门前石礅上,对他老伴儿和我母亲说,你俩去屋儿喷会儿哇。
老婶就和我母亲进了屋儿去,只听得她俩嘻嘻哈哈地边说边笑。
我就和李文庆老人也聊起来。
当年和你爸都上砖窑,到夏天哪歇过晌午觉?哎,就都是受罪的命!李文庆老人说。
你爸比我大几岁,在他那班,他学习是这!李文庆老人伸出一个大拇指,比划了一下,接着说,他那届学生考上初中就转供应粮了,你爸上初中一年,你爷爷遣回村来,不让教书了。你爸也回队里上地干农活了。
我在俺着那一班,我也是回回考头名。我念初中就不转供应粮了。我初中毕业往上考,全县第一!一查家庭成份,地主。不行!回农村种地哇!哎,没出头之日,就是要让你落死在村里,娶不上老婆,断子绝孙。可也没有呀,我这不也凑成了一家,子孙满堂。李文庆老人说。
哎,可毕竟过得不如意。你爸在文化室,唱戏是头圪截把式。《红灯记》他唱李玉和,有人不同意,说让他唱主角,贫下中农没人了?可就是都没他唱得好。最后不得不让你爸唱。
我的病和你爸一样,也是胃癌晚期了。你爸手术后支了几年?四年?我没做,这不,也支了两年多了。能活一天活一天哇。得了要命的病,就是再大的干部,看得起,插一身的管儿,也就是多受几天罪,还能起死回生,永远不死?
人这一辈呀,谁还能强过命去呢?!
回哇,不要喷了!李文庆老人冲着我家堂屋喊。
老婶和我母亲就边说边笑地走了出来。
回!回!老婶应允着。
就往这儿吃碗饭哇!母亲让着。
不了不了!老婶就来搀李文庆老人。他一顿吃一圪几几,回去吃。
你看你着,真是呀!母亲嗔怪着。
李文庆老人已在老婶的搀扶下站了起来,慢慢地迈开小碎步,“嚓嚓嚓″地向大门外走去。
辰时的秋阳明媚而恬靜。老夫妇走上老街,向西缓缓走去。

不几天,刚入处暑,晨起,听有女子哭路声,一打听,说,李文庆老人昨天不在了。
我心一沉。
望望天。秋初的天,天高云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人养老的春天在哪里?
《在希望的田野上》:表叔公养儿不能防老,只因自己找了伴
让你看看什么叫“自拍的最高境界”!
李文:山坳里的守望者
被我们抛弃的村庄
冯子栋丨老宅里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