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惜缘文学》散文推荐之郑书元:我那故乡的老井彻底死了。


老井

  文 郑书元                              


老家挖池塘修路,延续百年的老井掩了。从此,我们告别了老井。
老井在村子的西头,与“蝎子”湾相邻。井口用乱石块垒砌,条形的石块把井口砌成一个正方形井口。井旁边有一颗老枯槐,槐树的年轮谁也记不清了。老井究竟建于什么年代,似乎连那些耄耋老人也没有留下考古的依据,传说是明末清初村里的人们开挖砌成的。
老井大约数十米深,上小下大。听曾经洗井的人讲,下边能放一张八仙桌,足够做满一席人。到底有多大、多深,谁也说不清楚。井里的泉眼一共有三,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依次称作头泉、二泉和三泉,源眼之多。最大的是西南方位的泉眼,足有碗口那么大。就是这些泉眼,才使老的井水不曾出不穷。就是遇上旱天,井水仍旧保持原位不变。平日里,人担水、洗菜和洗衣,几乎都用老的水休闲时,人们甚至可以坐在老井旁的青石上歇息片刻,抽一袋土烟,或悠闲地聊天。
老井的景致也很优美,当“蝎子”湾岸上垂柳和桑树舒枝展叶,开花结果的时候,老井里常常飘着柳絮儿和桑叶。老井旁边的古槐树荫要把整个老井入怀中。即便是晴空烈日,村人也能享受它荫庇的清凉,提一桶清凉的井水解解渴,分享它的甘甜。少年来,老树与老井相依相伴,见证者历史的沧桑。老井西边“蝎子”湾,犹如一只让人望而生畏的大蝎子,时代守护着老井。湾的四周绿树成荫,湾水碧绿,鱼虾成群,当村人担水走过的时候,常会惊吓浮动的鱼群,引发一阵阵惊窜入水的响声。远处,便是广阔的田和不大的村落,时有成群的麻雀黑压压飞过老井,落入附近的田;或者孤独的老鹰,在老井上空高高盘旋着,突然俯冲下来叼起一只鸡,旋即腾空而起扑进了远
老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始终如一汩汩地流淌着她的乳汁,即便大旱之年也时刻源源不断地供给着它的甘泉。老井是如此的慷慨,哪怕你是一个异乡的行客,渴了,你可以跪在水井的石沿上,打一桶水径直用嘴咕咕地喝个痛快;要是累了,你可以在老树下的石口气临走时,你甚至可以用水壶装一井水,或者,到老井旁的“蝎子”湾里采一只荷叶扣头上,高兴而去。更不忘戴上一壶清凉的井水继续着你的行程。
老井的水十分清澈,站在井凝视,可以看到里面很深很深。夏天,老井里常有几个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在水里戏游。四面井壁,密密麻麻长着绒毛状的苔藓,覆盖了老井的井壁。当太阳光透过老树的枝叶井,一缕缕光柱直透井底,甚至能清晰地看见沉在井底的砖石,以及井壁形泉眼处外涌的泉水。当井壁的丝草长了,或者掉进了铜壶瓦罐,或者有人不小心掉进去被拉了上来,村里为头的人一声呼号,便会有男人们自发带着木桶等用具前来洗井。大家齐心协力把井水斛干,有赤膊的青年人下到一丈多深的井底,将泉眼堵住,上上下下把老井四壁和井底清理干净。当泉眼再次恢复涌动,用不了多久,一汪清泉又溢满了老井,汩汩流淌。
小时好奇地问父亲,这老井的泉水究竟来自哪里?父亲告诉我,这泉水源头南有小清河水域,北有母亲河---黄河的水域供给,源源不断,祖辈流溪。为了这口生命之泉,当时的先人该是花了怎样的代价和物力?即便现在看来,也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浩大的工程。
数百年来,老井清泉就这样日流淌着,用她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村中孩子降生,会打来一罐新鲜的井水,煮开冷却后给孩子擦洗,喜迎新生命的到来。村里有孩子病痛多或者哭夜,村人便会起个大早,趁着天尚未亮,在老井旁的老树干上贴一张写有孩子名字和祝词的菱形红纸,在树枝上,然后摆上供品,点一对蜡烛,三柱香,七片纸钱,一番作揖祷告,算是把孩子寄名老井爷爷和老树爷爷的名下,保佑孩子易养易成。每到过年时,母亲伙同村里的婶子大娘拿上黄纸,带上供品,来到老井旁,虔诚地做着同样的仪式,祈祷老井保佑孩子们平安,先后把他们的孩子名字都寄名到老树和老井的名下,保佑孩子土生土长。
老井犹如一位母亲的乳汁,日夜流淌着,哺育了村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也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村人。当村人寿终正寝,子披麻戴孝,提一个铜壶,跪在老井边,抛几枚硬币,打一壶井水,头也不回地走到家,给至亲最后一次擦洗。我就这样用老井的水擦洗着,送走了我的父母
谁也不曾想到,也许是时代的变迁,承包蝎子湾的农户开阔拓展水面,把蝎子湾改型了。从此,再也看不到“蝎子湾”的模样了。村里修路、农户建房子,把老井挤在了中间。开始人们还饮用老井的水,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人们仍旧用老井的水洗涮备用。再后来,为了安全起见,人们就把老井的口给封了。从此,老井便与世隔绝了。村里人怀念老井,在外游子每逢回故乡都来看老井的旧址,可再也喝不到老井甘甜的乳汁了。再也看不到那口久经沧桑老井了,它已长眠地下,恬静的与世隔绝了。
人们不会忘记那口养育了时代人的老井,老井是福井,从没淹死过人,凡是不慎掉入井里的人都幸存下来,从而因祸得福。前些年,我的一位兄长,雨后去老井挑水,不慎跌入井中,被人发现,幸免丧命,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老井虽然完成它的使命,但是老井的历史功绩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老井沉睡在地下,如同病如膏肓行将辞世的老人,为人们流尽了最后一滴清泪。只有那棵老槐树树,依然在默默守望着掩埋着老井的土堆。
从此,我们那口故乡的老井长眠地下。
我那故乡的老井彻底死了。
《惜缘文学》作家风采

郑书元,笔名(高山流云)。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职业:教师,爱好文学写作。作品见于《淄博晚报》、《鲁中晨报》、《淄博财经新报》、《黄河风》、《张丘作家》、等报刊。
《惜缘文学》工作团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乡的老井
贺凯统丨故乡的老井
隆安县:下潭村民自发保护孔明井 - 隆安网
[黄石文坛]​阳新汪卫红的散文《洗井》
难忘的老井
大阴阳杨师 124章:深井旱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