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DRG的指挥棒在谁手里

20229月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国家卫健委制定和下发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操作手册(2022版)》。

18个指标中,和DRG支付相关的指标有:

7、时间消耗指数

16、费用消耗指数

6、医疗质量指数

  • 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
  • 相对权重值
  • CMI

从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中,关于DRG/DIP支付的内容为:2022年,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

未显示其他执行情况。即展示了覆盖面,未展示覆盖质量。

国家医保局还未正式发布关于DRG/DIP支付考核指标。

因此,作为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等,会更关注谁的考核要求?

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一份研究显示,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国内外DRG实施效果评价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显示:共纳入中文文献37篇,英文文献6篇。在考核DRG的指标中,使用频数较高的几项指标为住院次均费用及其子项目、平均住院日、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CMI值和出院患者数。

  • 39篇文献中有34篇文献发现医院或科室的住院费用水平比改革前持平或降低,说明DRG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 在费用组成部分中,可以明显看到药费,检查费得到有力控制,但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研究结果表明DRG改革后耗材费的增长。

  • 作为体现医护人员医疗技术价值的治疗费,手术费等指标的增长占比较少。

  • 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无升高,反映出DRG改革后并没有出现医疗质量的降低。

  • 平均住院日指标几乎全部下降。

从上述研究内容看,医院管理者除关心费用以外,对医疗质量、运行效率、服务价值等考虑也较多。我们看看两个地区出台的考核内容。

呼和浩特市医保局202332日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考核评价管理办法。

考核指标有:共8大项,18小项

一、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5分)

二、医保结算清单质量指标(20分)    

及时性(5分)、      完整性(5分)、      合理性(5分)、      规范性(5分)

三、医疗服务能力指标(20分)     

CMI纵向比较10分)、     CMI横向比较 10分)

四、医疗行为及医疗质量指标(25分)

二次入院率(5分)、     低标准入院率(10分)、超长住院率(5分)、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5分)

五、资源效率指标(10分)

六、费用控制指标(10分)      

入院前三天门诊发生费用(5分)、  医保住院支付率(5分)

七、保护需方合理要求(10分)     

自费费用占比(5分)、门诊住院费用比例(5分)

八、附加项(10分)    

高套分值、重点学(专)科建设

湖南省医保局202211月发布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年度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指标有:共4大项,27小项

一、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30 分)

(一)DRG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10

(二)医疗行为管理  5

(三)病案质量管理  5

(四)制度建设  10

二、质量控制(35 分)      

(一)出院患者信息上传及时性及完整性  9

(二)病例数据校验通过率  5

(三)诊断操作信息填写准确度  5

(四)降低服务质量  5

(五)三个目录管理  5

(六)分解住院  5

(七)住院费用转嫁  5

三、医疗综合指标考核(46 分)    

(一)DRG住院人次数变化率  4

(二)住院总费用增长率  3

(三)分解住院  5

(四)根据病组价格挑选患者  8

(五)编码升级  4

(六)患者满意度  4

(七)虚假医疗行为  10

(八)自费项目比  4

(九)低标准入院  4

四、DRG指标(35 分)      

(一)覆盖病组数  5

(二)入组率  5

(三)医院 CMI  5

(四)时间消耗指数  3

(五)费用消耗指数  2

(六)实际补偿比  5

(七)低风险组死亡率  5

当然,如果再看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指标发布。对比之前卫健委发布的高质量发展部分指标,以及医院管理者关注的DRG指标,医保局比较侧重在DRG/DIP具体支付执行层面,即病案质量、患者入院出院标准、费用控制等方面。这些方面往往是临床医生关注比较少的。因此在DRG/DIP执行方面,医保、医院和医生之间还需要磨合很长一段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RG\DIP付费下医院绩效考核如何“关联配套”
医改新时代,公立医院绩效应该如何变革?
DRG/DIP倒计时,CMI成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实例细说DRG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18项做法
某三甲医院实施DRG的管理策略与实践
“DRG+DIP”医保支付方管理更“简单”、医院管理更“复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