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之道】对左晖应该如何评价?(上篇)——产业研究系列之十


文/李方

本来我《企业之道》的年初计划

是要写一篇关于贝壳公司的文章

题目都想好了

《贝壳,会是下一个阿里吗?》

可是5月20日

贝壳公司创始人左晖先生突然去世

打乱了我的计划

打乱计划的原因

倒不是对贝壳的市场地位有不同的看法

而是由于这个噩耗

突然引发了社会对左晖的评价热潮

评价的两极分化之激烈程度

特别是负面评价之尖锐程度

令笔者震惊

好的评价当然是

扭转了房地产交易市场

“黑中介”的口碑

以及

“他创建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平台

可能成为下一个阿里”

而耸人听闻的负面评价是

“他是中国房价暴涨的幕后推手”

他的“贝壳”涉嫌行业垄断

他得了暴病是“因果报应”

说实话

听到这些如此激烈的评论

头皮都在发麻

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

反差巨大的评论出现?

这迫使我对原以为“十分熟悉”的企业家

产生了重新研究的兴趣

在参考了近年关于左晖的大量资料后

我想我们应该对下述几个问题

要认真地思考一下

左晖的努力是否改变了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混乱局面?

左晖的贝壳公司是否在用更新的理念与规则在做事?

左晖对中介市场的颠覆式创新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左晖的努力是否改变了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混乱局面?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

先要弄清两个情况

一是房地产交易市场到底有多黑暗?

二是作为IT理工男的左晖

为什么会来趟“黑中介”这滩浑水?

在链家之前

北京最大的房屋中介

是有500多家门店的中大恒基

中大恒基的老板刘益良

有次在华联商场

买了条裤子想退货

被售货员拒绝了

刘益良直接打电话

叫来了十几个手下

包围了柜台

在拿到一套新衣服

和5000块现金赔偿后

撂下一句话

“我们就是职业黑社会”

多行不义必自毙

2008年1月16日

中大恒基原老总刘益良

因涉嫌寻衅滋事等罪名

被检察机关批捕

据透露

与刘益良同时被抓的还包括

其弟弟刘永科在内的10余名该公司高管

当年仅次于中大恒基的“某某置地”

是另一个著名的“黑中介”

鼎盛时期在北京有300多家店

这家公司的恶名一直没断过

你现在在百度上随便一搜

还能搜到关于他的恶行披露

有意思的是

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中介公司

居然一直存在

经常在披露其“恶行”之后

有网友评论说

“怎么这个黑中介还在呢?”

是的

确实还在

只是店面数量已大幅缩水了

当时被称为北京“黑中介教父”的赵国军

先靠个人身份租房

然后打隔断

再以中介名义出租赚差价

在赵国军被捕时

被搜出了18本账目

5万条合同记录

背后是无数北漂族的辛酸

……

关于“黑中介”的报道

我们只是举几个典型例子

现实的例子太多了

你随便在网上搜估计几天也搜不完

网上一个调侃说法

这个年代没被中介骗过几次的

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正宗的北漂

这不

当年的北漂左晖

在2005 年买下人生第一套房之前

被北京的房地产中介

起码骗了10次以上

 

1992年

陕西学生左晖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

开始了北漂之路

先是被学校分配到北京郊区一家化工厂

接着跳槽到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做客服

没做几年

又拉上两个大学同学一起卖保险

但后来因为国家政策变化

退出了保险行业

左晖因为工作原因

不断换房子

这让他非常伤脑筋

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

更不用说找房app了

找租房信息

主流渠道看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广告

旁边就是啦

自己打电话找业主、找中介

自己谈价格

在这种信息流动不畅通的状态下

是很容易被骗的

1998年

国务院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单位不再给职工分房

以后要由个人自掏腰包买房

房产交易市场从天而降

准备从保险行业退出的左晖意识到

这确实是个机会

被骗急眼的左晖

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良心中介”

下决心关掉了保险公司

杀进了房地产行业

2001年

左晖开出了第一家链家门店

链家的故事

就这样开始了

左晖后来曾经说过

希望这个世界

有我们和没我们

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那时北京房地产中介

之所以混乱

是因为有三大顽症没有解决

第一是中介吃差价

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

中介因为既代表买方又代表卖方

所以经常利用信息不对称

两头吃差价

说句到位话

中介吃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饭!

信息都透明了

中介自然就没生存空间了

第二是假房源


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刚起步不久

户型千奇百怪

配套设施参差不齐

各种数据、信息并不透明

但是因为买房是大宗消费

换手的频率很低

消费者买房搬进来之后

发现到处都是坑

搬走很麻烦

转手更麻烦

也经常配合中介欺骗下一个接盘侠

第三是中介的素质参差不齐

因为门槛低、薪水低

所以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很多人平均每天要在路边站9个小时

但只有 60%的人有底薪

平均从业时间只有8个月

而欧美国家的房产经纪行业

90%的经纪人都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

不仅是一纸证书

行业还要求

对法律、税收和本地社区都了然于胸

能力要求换来的是行业高薪资

美国独立经纪人超过100万美元收入的

比比皆是

买房是中国老百姓

一辈子最大的一笔消费

按理来说应该找最信任的人来服务

但面对这样鱼龙混杂的市场和中介

自然就有了“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警惕心理

而且因为中介从业时间普遍比较短

就算是消费者被骗

也经常投诉无门

为了应对两头吃差价

甚至有中介直接当二房东的

左晖的策略就是“不忽悠人”

直接禁止链家吃差价

但差价是很多中介的主要收入来源

很多经纪人不能理解

反正大家都这么干

为什么我们不能这么干?

面对左晖的强势

很多人直接离开

投身到对手的阵营中

左晖也并不觉得惋惜

干脆招新人

从一张白纸开始重新创业

而为了应对假房源的问题

左晖特地雇了500号人

拿着卷尺、笔记本、GPS

到30多个城市中的各个小区里边测量数据

一套一套记录和测量

门牌号、户型图、配套设施等信息

为了加强监督“真房源”行动

左晖还推出“假一赔百”活动

每一次成功举报假房源

就能拿到100块钱

短短十个月

链家赔付了40万元

有人为此专门搜集链家错误信息

从漏标卫生间、写错朝向

甚至错别字

都统归为“假房源”

打包发给了链家

要求赔偿

这个浩浩荡荡却繁琐辛苦

随时被薅羊毛的“房屋普查”

和“真房源运动”

经年累月

成了贝壳如今覆盖中国322个城市

54.9 万个小区

2.26亿套房源的

信息库“楼盘字典”

链家真正的护城河

其实并不是经纪人

更不是所谓的门店和管理系统

恰恰是这一套别人都不愿意做的

楼盘字典

后来左晖在创建贝壳时

只从链家带走两样东西

一个是一批执行力极强的经理人

还一个就是这套“秘笈”

——楼盘字典

左晖率先在房地产中介行业

制定了真房源的标准

用一己之力把整个中介生意

逼回到了真房源的轨道上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

真房源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但在当时

假房源才是全行业默认的“天经地义”

想要改变现状

并不是简单下定决心就能实现的

背后是上千人走遍全国小区

一毫米一毫米的测量

得出来的真房源数据

而随着行业越来越正规

经纪人的收入越来越高

这个行业吸引了大量名校毕业的经纪人

刷新了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认识

2017年2月

一位券商高管

在网上公开了一张链家的面试表

面试者大多都是本科或硕士毕业

甚至还有北京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硕士

根据贝壳找房提供的数据

87.7%的链家经纪人

拥有高等教育经历

其中

本科率达到了33.1%

也许会有人说

说来说去

链家的中介费还是太高了

平心而论

链家的存在为租客和买房者

提供了更加透明和安全的选择机会

北京著名的“黑中介”

因为链家的出现

大大减少了

人们只看到了中介费的溢价

却没有看到节约的隐形成本

自从链家入局之后

用户买房、租房的体验好得多了

把这些隐形成本

摊到提高一个点的中介费

应该是很合理了 

当然

事情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链家内部其实也有非常大的问题

房地产中介的三大原罪的解决

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左晖也是在一次次踩坑中碰壁

逐渐完善了对房地产这个行业的认知

链家的历史非常复杂

虽然为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也绝对不是一朵白莲花

北京历史上最大的单一差价

就是链家创造的

2005 年

链家在一套600万元的别墅交易中

就吃掉了150万的差价

而且链家的中介费确实全国最高

每套房子要抽取百分之二点七的中介费

一套几百上千万的房子

链家要抽取几十万的中介费

而同时期的北京中介

只收到2%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巨大的负担

而在一些新房的销售中

链家的佣金最高能收到 3%

中介几乎什么都不用做

就把消费者带到售楼处

等开发商卖出一套上千万的房子

就能坐收30万佣金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链家利用手中的客户信息

薅了一遍羊毛

最后所有的成本

又都转嫁给了购房者

消费者没体验到链家创造的价值

反而体验到了对房价的提升

这些年来

中介行业最大的一则丑闻

也来自链家

2016年

为了卖自家的金融产品

链家违规将尚未过户房屋用于抵押

因此引来政府对首付贷的全行业绞杀

也断了自己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2017年

链家参与到二手房的限价中

调控效果明显

一些核心地段的小区

二手房单价超过了政府指导价

链家就不会上网

北京二手房房价得到了控制

这让领导们充分认识到了

房产中介的巨大作用

一个内部会议上

一位领导发话

调控房价

就是调控链家

在内外困境之下

左晖自己也明白

这种标准化、透明化的服务

只有在高昂中介费的支撑下

才能勉强生存

不少人都是在链家看房、咨询

然后到中介费更低的平台交易

大家看到这招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

自从有了网上购物

女生们都是在实体店试衣

试满意了在线上下单以网购价买回家

所以

对于链家的“高”中介费应

该有个实事求是的认知。

即使是在上海

即便链家的市场占有率

已经接近20%

中介费率已经达到2%

依然是亏损的

高昂的中介费

导致链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本质上是很难调和的

特别是在全行业服务质量提高的背景下

大家的服务越来越接近

为什么一定要在链家多花中介费?

2016年2月23日

在上海市消保委召开的

上海房产中介消费满意度调查发布会上

链家被点名

指出链家有两家门店

存在隐瞒房源真实信息

把法院查封的房子

卖给消费者的行为

这就是著名的链家223事件

这次事件之后

链家受到了多个部门的调查和处罚

左晖才知道

舆论对链家有这么大的意见

于是决定自我革命

在之后一次内部演讲中

左晖这么调侃自己

说如果未来女儿上学

老师如果让她写一篇作文《我的爸爸》

说他是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

那他希望这种评价不是负面的

223事件

直接给了左晖二次创业的动力

他希望能够输出链家的经验

能让全行业更加的标准化、透明化

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让中介从业者变得更有尊严

当然还有一个隐藏的目的

只有全行业正规划、标准化、透明化

这个行业的成本和收费才能降下来

链家也就不用维持这么高的成本了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后”房产中介,真的要凉了?
贝壳为何此时赴美上市?创新却带来高额中介费?
追忆链家创始人左晖生前对话:“我们没有垄断一套房”
中国最“牛”中介:万亿帝国,褒贬相存
左晖:好人、笨人和企业家
中国最大的中介头子走了,两个年幼的孩子从此没了爸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