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言】曹操割发代首地,咋成了中国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基地?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中说道,建安三年夏,曹操亲率大军兵发宛城讨伐张绣。此时麦子已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官军皆牵马行走,然只有曹操没有下马。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子,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后来,在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发生地,这里的人们真和头发打起了交道。
说来也奇怪,在一千多年后,就在相传曹操当年割发代首的地方,也就是今天许昌城西的泉店村,人们竟然做起了头发生意。
许昌制业的历史,可追溯到一百年以前。1900年,泉店人白锡和结识了一个德国商人,两人合伙做起了关发买卖。最早的时候,白锡和收购头发不是用钱,而是走街串巷,用针换取头发,然后再把换来的头发,卖给那个德国人。

那个时候,做档发可不是和现在一样,那都是一撮一撮的,像小拇指头这么细。比如说,一尺都是一尺,一尺二都是一尺二,长的都是长的。因为在旧社会留发的多,长的多,有的有一米多长。
 


泉店周围十里八乡的人,见有利可图,也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他们在那个

德国商人的资助下,建起了一个个收购和简单加工头发的手工作坊,做头发买卖,当地人把这个行业叫做档发。
 1979年以后,许多档发专业户和加工厂应运而生,成千上万的农民,进入了头发收购、加工、销售领域。
 现在,泉店村有一千多户,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家在做头发生意。有很多村民都当上了老板,有了自己的头发加工厂。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到全国各地收购头发,回来经过简单的加工,卖给发制品企业。这些企业再经过深加工,制成假发套等发制品,销售到欧洲、美国和非洲。
 现在的头发加工,有粗加工、精加工,然后出口,创个汇。现在每家每户的日子也都好过了,储蓄存款有的有几百万,有的几十万,一般像三五十万都是很正常的。
在很长时间里,泉店人的头发生意,一直是卖原料,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在泉店村附近的村庄,有一个发现,头发加工成假发套以后,价值就会翻上很倍。后来,他就自己办了工厂,学会了生产假发的技术。现在,他的瑞贝卡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假发生产企业。世界每5个发套中,就有一个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一根根头发丝,让许昌市一百多个村庄的近成户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在,发制品不仅形成了许昌市一个庞大的产业,许昌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头发制品集散地。

 


可以说,泉店村是许昌发制品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与线索,弄懂了它,才能进一步了解发制品行业何以在许昌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老许昌人眼中,许昌“假发之都”的成长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启蒙期】“头发换针”攒下的基础
时间:清末,萌发于泉店村的许昌发制品



早在1900年,就已经有泉店人动员农村货郎走街串巷收购头发,然后梳理、扎把后销到国外,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此后,泉店及周边的农民见有利可图,也纷纷搞起了人发收购和加工。从此,人发生意在许昌生根发芽。
20世纪50年代,许昌已经形成近万人从业、年加工能力近百吨的人发集散地。由于许昌发业的逐渐知名,时人也将许昌的人发称之为“许泉发”。
‘许泉发’是当时世界发制品行业内的一个知名品牌,许多商人求购原材料时只认‘许泉发’。 这意味着品质的保证。这也被广泛认为是许昌发制品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由此开始,许昌也有了今天叫响全球发制品市场的“假发之都”的称号。

【发展期】现代化进程  
时间: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从原料收集到加工生产



 此后一直到改革开放,随着欧美以及非洲国家对假发的需求由我国香港、日、韩等地传导进来,再次带动了许昌曾一度停顿的对原材料人发的收购热潮。
不过在这个时候,许昌人只是处于整个发制品产业链的最低端,因为他们只是单纯的收购原材料。而这个行业的巨额利润都是被后期加工制作的我国港、澳及韩国的发制品生产企业所获得。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到了1990年前后,许昌瑞贝卡公司开始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加工生产假发,真正实现了由专用设备和专业技术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假发。以此为标志,许昌的发制品行业开始迈上了收购——自我生产加工——销售的道路。
 这也改写了许昌延绵近百年的原材料人发出口的历史,使许昌这个闻名中外的档发集散地一跃成为世界上较大的假发生产集散地。这为许昌发制品产业的第二次飞跃。


壮大期】 技术升级带来的飞跃
时间:2005年,化纤丝的研发



 此后,许昌发制品逐步走向世界。不过,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发原材料逐步供不应求,这一度让许昌的发制品产业陷入瓶颈。
 不甘于困境的许昌发制品人积极探索,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就是生产化纤丝的假发赢求非洲市场的认可。
  因为化纤丝不受材料限制,可以大批量的生产,而且它不会像真发那样戴久了会热,所以它有着真发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假发销量极大、而价位较低的非洲,更是如此。于是在2005年,瑞贝卡率先在国内开始了化纤丝的研发工作,两年后,化纤丝正式投产。借此,许昌发制品开始摆脱原材料的限制,开辟出一条现代化发展的新兴之路,这应该是许昌发制品行业的第三次飞跃。

【未来期】 国内市场带来的新契机
时间:2008年至今  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金融危机,发制品行业的发展又一次面临着重大挑战。面对这个局面,中国的发制品人又该做出如何抉择?这一次,又是许昌走在了前面。
自从2006年开始,瑞贝卡就开始了对国内市场的探索,因为随着国人对时尚的追求日益强烈,发制品在国内的市场也逐步扩大开来,并逐步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颓靡的国际市场,许昌发制品人决定将发展方向转移向国内。如果国内市场能够很好地开辟,那就是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将会大大促进许昌发制品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第四次飞跃
 



许昌,这座坐落河南中部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水宝地。如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基地,以一顶顶造型各异、色彩纷呈的假发引爆全球假发市场,引领着中国乃至全球的“顶上时尚”。
如果把这座城市比做王后头上那绚烂夺目的王冠的话,发制品产业无疑是这一王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国际品牌
你知道河南有个假发之都吗
探访“假发之都”许昌:把头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前景光明的假货制造者——郑有全
中年女士假发套
许昌假发涌入直播间:手工假发价格破万,商家直播日销两千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