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植物?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国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刚刚过去的九九重阳节,并不在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的序列之中,倒也是一个很文化的节。

  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是很传统的节目,也是极应景的节目。还有一项现在已经不再流行的节目——插茱萸、佩带茱萸。

  问题就来了。

  王维他们唐代人在重阳节时用的茱萸是什么植物?用的是花,是枝叶,还是果实?是用新鲜的植物,还是用干制了的粉末?究竟是插的,还是佩带的?如果是插的,会插在头发中,还是衣襟上?或是佩带在腰间,或是胸前?

  九月九日插或者是佩带茱萸,为的是避灾消祸

  这是个没有争议的问题。

  现代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先生的《唐人绝句精华》为王维诗的简注中,引《续齐谐记》说:

  “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这段话至少提供给我们两个信息:一是,重阳节这一天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等习俗至晚是起源于公元6世纪,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的作者南朝梁吴均卒于公元520年;二是,最早的时候,是像端午节时佩带香囊一样,将茱萸盛在一个口袋里的。

  缝囊佩带,是个相当重要的信息。

  唐代人笔下的茱萸是什么样儿?有什么特征?

  唐代人所用的茱萸是一种植物,这是肯定的。问题和争议就在于,具体是一种什么植物。

  先来看看唐代的诗人们是怎样描述茱萸的。

  武元衡是唐朝的宰相,与白居易有交集。他写过一首《长安贼中寄题江南所居茱萸树》:

手种茱萸旧井傍,几回春露又秋霜。
今来独向秦中见,攀折无时不断肠。

  诗之高下且不论,至少从诗题中的“茱萸树”,及诗中的“几回春露又秋霜”句,能提示我们,茱萸应该不是草本植物,而是多年生的树。大树,还是小树,即乔木或灌木,则是另一个问题。

  王维另外还有两首写到茱萸的诗。录其诗句如下: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茱萸沜》(沜,pàn,古同“畔”)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山茱萸

  王维说,茱萸的果实是红的,而且是有香气的。

  这一点,又能从王维的好友裴迪的一首《茱萸沜》的诗句得到印证:

  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

  看来,这茱萸的果实还不是一般的清香呢。

  南唐后主李煜在一首《谢新恩》中这样写道: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又说茱萸是有香气的。

  追随着李煜从南唐归宋的广陵(今扬州)人徐铉的《茱萸诗》:

  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芳排红结小,香透夹衣轻。

  也在告诉我们:茱萸的果实不大红颜色有香气

  如果说,上面列举到的是诗人。诗的语言可能会有些夸张。那就再来看看算是当时的植物学家的陆羽是怎么说的。

  被尊称为“茶圣”的陆羽,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代人。他出生于今天的湖北天门,后来又是在今浙江湖州的苕溪隐居的。他的《茶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陆羽用的茱萸,香气还是很浓郁的。

  唐代的诗人在说到茱萸的时候,更多是说它的果实是红而且香的。

  现当代人又是如何为唐代人诗中的茱萸作注解的呢  

  我没能看到植物学家、博物学家对茱萸的解释,能看到的是古典文学学者的注解。

  一说是草决明,也就是如今入药的决明子。刘永济的《唐人绝句精华》中就是这样解释的。

决明的黄花和荚果。2019年11月摄于南京植物园

  决明子一年生直立、粗壮的亚灌木状草本决明的种子。决明这种豆科决明属植物,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地区。黄河流域在千年之前能否生长,这也是我在前面强调几位诗人是南方人的原因之一。这几年,我曾仔细地观察了几个不同地方的决明植株,它茎、叶、花都是没有香气的,它的荚果也没有香气,而从药店里买回的种子——决明子也是没有气味的。这就与唐人武元衡诗中所说的“”和“几回春露又秋霜”不相符了。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在为“茱萸”所作的注解是“有浓烈香气的植物”。强调的是“有香气”,而且是“浓烈”的。至于是何种植物,没说。

  当代学者,曾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贻焮的《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4月)注释为乔木名。也没具体说是什么样的乔木。还说“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说能辟邪、御寒。”插的是枝、叶、花,还是果,怎么插,也没说。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八引《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六:“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涉期登江上山有故不往》云:……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朱放是唐代人,公元七七三年在世,襄州南阳人。又是南方的。他说是将茱萸插在头发上的。古代男子也盘长发,插得住。可是,朱放也没说清楚插的是茱萸的花、枝叶或是果实。

  能说得清楚的是,这茱萸肯定是植物,有香气。

  那么专业的植物学著作能给我们来探究这茱萸是什么样的植物提供些什么信息呢?

  请继续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阳节到了,年轻人登高赏菊,我们老年人就插个茱萸,还插错了
王维只写过一首九月九日的茱萸诗?不,他还写了另一首五言绝句茱萸诗《茱萸沜》,这首诗清新自然美轮美奂,读来让人心动不已
吴茱萸 | 醉把茱萸仔细看
《写给孩子的古典文学植物图鉴》唐诗篇---山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来自故乡的温暖与惆怅
九九重阳,遍插的是哪一种茱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