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夜月亮别样圆

2022年9月10日。壬寅中秋日。

2021年(辛丑)中秋节是9月21日。

《辛丑中秋畅想曲》,这是去年写的中秋帖子。古代文人王阳明曾云:“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辛丑中秋,人们不再追求形式上的阖家团圆,而是更注重内心共同拥有“光明月”的团圆。这“光明月”,不就是对于美好未来的畅想和期待吗?

中秋节纳入法定假日的“秘密”

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2021年的中秋诗词是:“我寄秋心与明月,今夜清光似往年”。

2022年的中秋。他的诗词是:“今夜清光照前路,莫愁明月不常圆。”

今天,《人民政协网》揭开《今日中秋,告诉你一个秘密》。原来,自1988年以来,直到2007年,共有多个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中秋节设为法定假日。如:1988年3月,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提交提案——建议将清明、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终于: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今年的中秋,让我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也感到如何振兴上海的海派茶文化,正由一批代表新消费需求的年轻人在努力探索。

初涉“申时茶礼规”

9月9日。老上海茶馆。品申时茶礼仪,尝七碗茶馨香。

《上观新闻》2022年2月14日报道:近日,原位于豫园方浜中路上的老上海茶馆迁至静安区江宁路495号博鸿大厦27楼,并开始试营业。

经营了20多年的老上海茶馆自1999年6月18日开馆以来,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老上海时光机”。

这老茶馆地址原是在方浜中路385号。

2021年8月10日。我特意应邀来到这里,拍了好多照片。因为得知这里要搬迁了。

昨天下午,第二次来到老上海茶馆新址。乘电梯到26楼。当踏上27楼时,仿佛来到了“时光隧道”。

耳边回荡着《夜上海》的旋律,恍惚间,回到了老上海茶馆收藏的水彩广告画的流年岁月。

“约茶聊聊”的团队已于茶馆张馆长热烈地聊谈起来。

包厢里的老式冰箱、和柜上的台式打字机等。还依旧摆设。

张馆长原来是搞收藏的。喜欢经常去原南市区的东台路等的古玩小市场。一来二往,那里的老板们建议他不妨开个小茶馆。一边招待茶客,一边欣赏老上海的物品等。

于是,他就在方浜中路开设了这样一个原先不起眼的老茶馆。想不到,首先被日本的媒体看中先予报道。

因为,日本的古玩收藏家与东台路的交往平常很多。

喜欢海派文化的上海市民也争相来着品茗观赏。

著名作家程乃珊就评论道:这里好比一家上海近代城市博物馆,醉翁之意不在酒嘛,很多茶客都是来这里'吃旧味’的。”

听了老上海茶馆的故事,大家感叹:与当今上海正在大力倡导的咖啡文化相比,老上海的茶文化却相对被“冷落”许多。

我们在精心准备的中秋茶点桌上,品尝着张馆长特意备好的“不羁”精品茶。

这次品茶活动,正好学习“申时茶”礼仪。据百度介绍:申时茶是一个网络流行用语。指的是倡导在下午3时正到下午5时正,喝茶人“正襟危坐”,采用腹式呼吸法,在40分钟左右喝上7杯茶,饮茶量通常在500ml左右的意思。

2013年11月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中华茶馆联盟弘益·首届会长会议上,中华茶馆联盟监事长王琼提出了“申时茶”的建议,让众多茶叶界人士眼前一亮。

到了2014年3月6日,中华茶馆联盟正式举办申时茶启动仪式,并将2014年作为申时茶推广

申时茶自此从一个民间组织的小范围活动,开始慢慢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为茶人熟知。

倡导申时茶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呢?中国古代把一天化为12个时辰申时指的是下午的3店到5点

申时中医认为是膀胱经当值而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脉此时用适当的方法再申时补足水分尤其是用呼吸法喝更有利人体的经络疏通。

所以,有专家称:茶是顺自然而生,吸天地之精华。中国人通过茶与天地相通、与自然相连,达到“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归一”的境界。

申时茶又与古人的“七碗茶”诗紧密地链接一体。

《七碗茶诗》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我们每喝一泡茶,都要吟诵这首诗的应景词语。

同时,感到有的“意境”与在座者有相关的,就请他来讲讲他的故事。

譬如说:第二碗破孤闷等,就请国家心理咨询师谈谈她所经历的,尤其是疫情间所接待咨询的相关事宜。

她们正在做的神经反馈系统训练引起大家关注。

国儿科医生学会(AAP)认证,神经生物反馈系统训练是对注意力缺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改善儿童青少年专注力问题有效率达90%。

如:第六晚通仙灵,就请张馆长介绍他的“混世魔玩”经历。如今的老上海茶馆坐落在博鸿大厦最高层。

落座在靠窗位置,可以俯瞰上海街景。同时,也最接天气”。

当喝到第七泡时,周老师叫指导我们要:左手持杯以为“礼”右手托杯以为“敬”感恩之心以为“品”

有朋友说:今年9月10日,双节同至,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今年是第一次。当教师节遇上中秋节,幸运与感恩加倍,祝福成双。

朋友们对在老上海茶馆品“申时茶”的感受:“日日是好日,今日特别好”。品申时茶,养身;赏五彩天,养眼;闻弥勒语,养心。

又日:上海茶馆约茶聊,七碗茶汤老时光;

中秋桂花品白茶,月饼佳人楚留香。

海派茶文化发扬光大适逢其时

张馆长曾在《新民晚报》上撰文:茶馆是茶文化精神的物化。它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在六朝就有记载可喝、可住的茶寮。唐代《封氏见闻记》也有记载卖茶铺。

到宋代茶坊、茶铺极为普遍,小说记载也很多。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茶馆。到明末清初更盛,遍布大江南北。茶馆这名称始于明朝,以前称为茶肆、茶堂、茶坊、茶楼、茶邸、茶寮等。

民国时期的茶馆以盖碗泡茶为多,后来以紫砂、瓷壶为多。新中国成立后,以热水瓶配玻璃杯为多。

风俗有很多,如夏天莲芯茶、玳玳茶;过年喝元宝茶;每年喝头茶时茶客要给店小二红包。

喝茶讲究“和”字,所以以前就有解决事端“吃讲茶”的说法,两方谈妥后,红茶、绿茶混合后一饮而尽。

在上海老城厢,1950年以前,据统计就有169家茶馆。在城隍庙,一天能接待三千人规模的茶馆就有十家。老城厢最有名的春风得意楼有三层。

上海人不讲喝茶,讲吃茶——喝茶同时应有好吃的小食,城隍庙的“小吃王国”其实跟茶馆搭界。

现在很多小食随着茶馆的消失而消失,如甘草梅子黄连头,盐金花菜五香豆,椒盐杏仁糖胡桃,冰糖花生山楂糕,鸽蛋圆子糖藕片,檀香橄榄金桔果。

豫园的旅游商业化,挤压了茶馆文化的空间,形成快消文化。

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提高、心灵需求的渴望,人们对深层次的旅游、对感受文化的需求,我们是可以建设有服务规范的民宿与茶馆群、博物馆群来营造慢游文化氛围。

今夜的月亮与往年确有大不相同。有网友制图:以往的月宫嫦娥被做核酸检测的美丽女护士取代。

生命健康成为壬寅中秋的主题。

有寓居北京的著名时论家“夜观天象”:今晚中秋晚会理顺了一个政治伦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是早期儒家的根本伦理,抽空了个人,天下将訇然倒塌。

旅居美国的画家范融的今年中秋新作,表达了海外华人思念故乡的殷殷之情。

有句祝福语:月光所照,皆是故乡!人类大同的美好愿望是中秋节的最大心愿!

   2022年9月1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馆里的双面上海
大上海的海派茶文化
上海旅游节|以茶相叙,共聚上海!2023第28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开幕
安溪,铁观音茶在上海举办茶文化活动
中国茶典、茶饮、茶馆、茶韵、茶文化
歇后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