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浮光掠影 惊鸿一瞥

         香港故宫参观小记

初五1月26日中午步行去香港故宫。

路过“奥海城”。这里有地铁“奥运站”。

本网上预约已满,运气算好。现场有票可买。

2022年6月2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开馆仪式,并于同年7月2日起正式迎客。

香港故宫是香港一个全新的文化地标,它坐落于香港西九文化区,面对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风水极佳。

香港故宫的建筑设计总体风格是把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手法以及香港城市景观相融合。其布局和建筑设计细节多方位参考了紫禁城元素,其建筑外形相当于一个上宽下窄的青铜方鼎,通过外形“上宽下聚,顶虚底实”的美学特点,展现出中国文化中的巧妙平衡感。

香港故宫楼高7层,共有9个展厅,其内部结构为中庭空间垂直递进,以纵向、立体的中轴线将不同楼层的中庭串联在一起,在空间上呼应和延续了北京故宫的中轴线概念。

香港故宫的门票可初步参观其中7个馆。一楼排队人多,我们便从上而下。

四楼是观景台,也有阶梯休闲区域。

第七馆在三楼“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

此展览邀请六位香港跨界别艺术家,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开幕创制全新作品。

展厅内并无文物,但所有展品均以当代思维诠释传统文化,以故官藏品为灵感,提炼珍宝的精粹。

艺术家以多媒体及其他科技手段,让观众从影像、声音、机械与动态装置等不同媒介去阅读和欣赏故宫文化。

展厅内的观镜组合,也为观察及理解展览提供新途径。最后的大喇叭,会定时发出十分震撼的古乐声

香港故宫这次迎来首批藏品。承蒙梦蝶轩、怀海堂、达文堂与嘉木堂慷慨捐赠,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喜获近千件珍贵文物,这批藏品为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及策展莫定了重要根基,更使故宫得以荣列中国文物收藏机构,向本地及全球观众展示中国艺术文化之美。

香港故宫第六展厅: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

近代香港在逐渐发展为繁荣的贸易城市之时,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地之一。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私人收藏逐渐倾向对外展示,有赠予公共博物馆者,有设立私人博物馆者,亦有不时筹备本地及海外巡迴展览者。

该展览回顾香港本地收藏史,细述香港超过一个世纪的收藏活动,勾勒本地博物馆发展的轨迹,并向一直为香港及海外观众推广中华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学者、博物馆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郭家彦博士收藏清朝礼器数十载,深入研究其器形、颜色、用途,并探讨礼制、仪轨、道统等议题。

郭氏于2016年将其藏品全数赠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并得收藏家怀海堂锺棋伟慷慨搜集增补,筹办皇朝礼器展览及出版图录,促进了相关的学术研究,使这一向非主流的收藏领域开始受到注视。

维他奶创办人罗桂祥博士自五十年代起开始收藏当时时较少人注意的宜兴紫砂壶。

二十世纪初,紫砂技艺衰落,幸得罗氏于八十年代多次到访当地,资助复兴,并大力争取将位于中环的前驻港英军总司令官邸重修活化成茶具文物馆,更捐出大批文物作为创馆馆藏。罗氏后安排馆藏于北美及欧洲等地巡迥展出,使宜兴紫砂重登世界舞台。

香港故宫第五展厅:器惟求新—当地设计对话古代工艺。

中国陶瓷起源于距今约二万年前的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广泛作为日常用器外,精美的陶瓷更代表了统治阶层的品味和财富。历代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观的变化,造就了绚丽多彩的陶瓷艺术。

该展览为香港首个大型故宫博物院陶瓷藏品展览。

故宫博物院所藏历代陶瓷,主要继承明清两朝的宫廷典藏,品类蔚然大观。

它们既是各时代的精品,也是中国陶瓷史的一个缩影。

传统所谓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汝、官、哥、定与钧窑,以烧造单色釉瓷著称。

此概念在明代开始成形,至清代定型。这些窑场的产品影响极大,不仅为后世仿烧,一些瓷器的特征如釉面开片纹,也影响了家具、纸张及其他艺术品的设计。

明代初年,宫廷主要使用景德镇和龙泉窑瓷器,并最迟于洪武二年(1369年)正式在两地设陶厂(后改名为“御器厂”),且派官员监督烧造。

从成化年间开始,景德镇主导了宫廷用瓷的生产。嘉靖以后,基于需求量大增,“官搭民烧”成为常态。

为确保瓷器达到要求,内府会发下样本,命御窑依様制作,烧造出包括青花、釉里红、各种颜色釉和杂釉彩等多达数十种瓷器。清代亦继承了明代的御窑制度。

明代早期,景德镇御窑使用从中东进口的钴料在瓷器上绘画装饰,器物造型和装饰纹样亦多仿伊斯兰国家的器皿,部分造型是当时新见。

瓷器作为外交礼物或商品,由郑和(1371-1433年)等人下西洋带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和东南亚伊斯兰国家。

这些瓷器至今仍可见于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与伊朗阿德卑尔神庙等。

清代单色釉瓷的烧造技术在明代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烧造出各种颜色至精极美的瓷器,与青花、釉里红、杂釉彩、珐琅彩瓷等媲美,堪称历朝颜色釉瓷之冠。

康熙朝在督陶官臧应选(生卒不详)、郎廷极(1663-1715年)的监督下,颜色釉瓷“诸色兼备”。雍正朝由年希尧(卒于1739年)和唐英(1682-1756年)监造,瓷器“仿古采今”。

乾隆朝唐英遥领陶务,集前朝之大成,其中仿古与像生瓷更是几可乱真。

香港故宫第三展厅: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

1736—1795年间的文物

有许多清宫珍藏宝物。

第二展厅: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

第四展厅: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

第一展厅: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

这一展厅,参观者最多,络绎不绝。

展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太平有象。

藏传佛教。

各式珍藏座钟。

清宫戏台。

展厅专门设置观众躺在一个圆台上,观看天花板中的影屏:梦境。皇帝梦中与皇后相见

清宫典藏一与西方开展中外交流。

清宫典藏。

参观后的二楼观景台。眼前的维多利亚港湾,天空绚丽多彩。船舶来往忙碌---

如果要比较仔细地参观香港故宫这开放的7个馆,至少要化一天的时间。

而我们时间的安排仅是下午的半天。

纵观香港故宫的展示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以当代的思维及表现方式诠释古代的文明;香港本土的收藏珍品;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部分展品等。

据说2022年7月开放一段时期,香港故宫当时展出了国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名画《洛神赋》,一下子轰动全港。使香港故宫一下子蜚声中外,名闻遐迩。

2023年2月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博物院(014)故宫瓷器(一)
85张图在线观赏:香港故宫“凝土为器”故宫珍藏陶瓷 1
“紫口铁足” 珍贵南宋官窑青瓷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
天青釉瓷屡创新高
与顶级国宝同行 · 故宫陶瓷馆篇 上
香港故宫今开馆:唐摹《兰亭序》、宋代孩儿枕都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