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陵公园遗存文物一瞥

走出清昭陵石牌坊。我和陪同的小董说:这里如果再有一些相关历史文物展及介绍,则更好。

话音刚落。有戴着袖章的女工作人员,指着两排的红色房屋,你们凭票就可参观这里的文物展。

我们走入第一间房屋。清昭陵遗存文物展

 清昭陵是一座有着三百八十年历史的古代建筑群,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很多与古建筑保护、修缮和使用相关的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这里展出的是在历年古建修缮中替换下的清代建筑构件,以及其他具有历史价值的陵寝文物,从中可折射出昭陵百年来的沧桑变幻。

靠墙的地上放着一些遗存文物

铜釜

釜即是锅,铜铸,口径1.5米,腹身0.56米,釜外有八个兽型环,此釜原存省牲厅,为陵寝大祭时,煮祭肉之用。

焚帛炉石雕残件

焚帛炉古代亦称燎炉,常见于坛庙、陵墓、私家陵墓园等建筑,在祭奠仪式上用于焚烧祭祀物品。天坛的燔柴炉以绿琉璃瓦砌盖而成,行祀天大典时,将牛犊牺牲置于炉上,以松枝、苇把燔烧,以迎天帝,称之为“燔柴迎帝神”。大典礼毕,神案上祀奉天帝的供品、祝板、祝帛要送至炉内焚烧,皇帝在一旁恭立观望,称之为“望燎”。

一些瓷瓶十分精致。

孝庄托梦传说

民间还流传着“庄妃托梦”这样的传说故事,据说康熙在祖母去世以后,忽然梦到孝庄给自己托梦,原来孝庄舍不得离儿孙太远,便嘱咐康熙在儿子的陵墓外面下葬即可。

孝庄太后临终前的这个要求,却成了康熙的难题,如若根据清朝祖制,他不将皇太极与孝庄太后合葬在一起,就会被视为不肖子孙;

可是如若违背了孝庄太后的遗愿,让祖母下葬孝陵,还是会被后人视为不肖子孙。

康熙只能先为孝庄太后建造了昭西陵“暂安奉殿”,将孝庄太后的灵柩停在这里,谁知这一停就是37年。

还有文房四宝。

“净桶”,具有艺术装饰性

铜钟

橱柜

第二间房屋“凌宫遗物及高仿清代器物三展室”

入殿,即见正面墙上有清朝12个皇帝肖像,下面的柜子则是高仿清代器物。

清昭陵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

1644年,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成为陪都,但先后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每次都必先到福陵、昭陵祭祖,因而这里也留下了他们活动的遗迹。

在这里,我初步领略了清朝高仿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了初步了解一些清朝的皇权演变史

蛇神庙的传说

北陵公园陵寝东南侧有一座蛇神庙,庙虽不大,香火却很旺,时常看到有人来拜。蛇神庙还流传了多种版本的传说,而这些传说神秘叵测。

传说一:从前,昭陵内有一条红头巨蟒,长数十丈,粗一尺有余,经常有人看到它爬到陵前的浑河里去喝水。守陵官兵惧怕蟒蛇吃人,请求在陵内建蛇神庙,供奉蛇神,同时,也希望蛇神能够保佑陵寝平安。

传说二:清顺治皇帝前来奉天祭祖,当他走进入陵内惊奇的发现陵寝殿宇内,有一灵异的巨蟒盘桓在石柱之上。认为这是守陵的尊神,不敢懈怠。顺治皇帝为了答谢巨蟒的守陵之恩,于是在回京以后便下旨立庙奉祀。从此昭陵内便有了这蛇神庙。

皇太极继位之谜

后金天命十一年即1626年的8月21日,努尔哈赤毒疽发作而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

继位说:据朝鲜史籍《鲁庵文集》记载,老汗王(努尔哈赤)临死曾表示过:“'皇太极能成吾志’。终无所命而死。”所以看来,皇太极得汗位是符合努尔哈赤遗命的。

  篡位说一直以来,许多研究明清史的专家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从他的幼弟多尔衮手里篡夺而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也就是1651二月己亥诏内记载,多尔衮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也就是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

  争斗说也有研究者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经过了激烈的争斗,最后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皇太极与贝勒们争夺汗位,斗争日趋白热化,最后皇太极打败对手,自立为汗。这期间,皇太极与代善之间的争是最激烈的。

  推举说还有人认为,皇太极汗位不是夺的,而是诸贝勒们推举的。太祖努尔哈赤生前没有立嗣子,为汗者须要贝勒们推举产生。努尔哈赤共有儿子16个,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是当时的四大贝勒,争夺大位最有希望的也就是这4个人。

仙人走兽 陵宫建筑屋檐上都有一些仙人走兽。

走兽,垂脊兽,戗脊兽等,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歇山顶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质或琉璃的小兽。瓦兽的数量和宫殿的等级相关,最高为11个,每一个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

仙人

仙人是指安装在庑殿、歇山等建筑的檐角脊端的装饰用建筑构件。仙人的造型是一位仙人骑在一只昂首前视的鸡上。在骑鸡仙人后依次排列的走兽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皇太极两次征朝鲜,第一次是1627年的“丁卯之役”,彼时皇太极初继汗位,受到各贝勒的掣肘,同时后金面临三面临敌的困境,为了解决内外问题,他决定对势力强大的明朝议和,争取时间,同时以大军解决掉朝鲜这个后顾之忧。1627年,皇太极命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的侄子)率军三万出征朝鲜。朝鲜气节是有,但战斗力实在差了点,一触即溃,朝鲜义州守军被全歼,驻守铁山的明军也被击败。

朝鲜国王李倧见势不妙,立刻逃往江华岛,皇太极并不想灭掉朝鲜,于是就与朝鲜议和,双方结成盟誓,朝鲜与后金成为兄弟之国,朝鲜向后金开市并缴纳岁币。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汗为皇帝,以示和大明分庭抗礼。清朝初立,自然需要人承认,首要的就是大明的附属、清朝的兄弟之国朝鲜,可朝鲜国内一片嘘声,李倧不接见使臣,不接受国书,惹怒了皇太极。为了教训朝鲜,同年十二月,皇太极亲率十二万大军入侵朝鲜。皇太极命多尔衮、豪格等统领八旗军和蒙古军,向导马福塔率三百人直袭朝鲜王都——汉阳城,多铎、岳托两人率五千兵马接应大军,皇太极和代善亲率大军进攻朝鲜各部。

清军势如破竹,连破郭山、汉阳,降服定州、安州,包围李倧与朝鲜百官于南汉山城,并击溃各路勤王军。李倧大势已去,只好求和,并宣誓效忠大清,和明朝断交,奉大清正朔,朝鲜至此成为大清的藩属国。

第三间房屋是“陵宫遗物及高仿清代器物一展室”

有皇太极朝服像

盛京(沈阳)是大清王朝的发祥之地。

这里既有清王朝的开国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建筑和使用的宫殿一盛京皇宫(即:沈阳故宫)。

同时,也是他们的陵寝﹣福陵和昭陵的所在地。

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后,时常想念他出生和幼时生活的地方,曾几次打算回来祭祖。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从康熙皇帝起,首开东巡之例。

历史上先后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十次东巡盛京。他们为展孝思,不仅依礼制祭奠祖先,瞻仰圣迹,更从京城运送了大批祭器、陈设器,当然其中也不乏大量的生活用具。

这里展出的都是展示陵宫及清帝东巡时的情况。

第四间偏殿关着,无法参观。

公园两侧各有两组石兽守护陵园。

回到皇太极铜像广场。此时游人增多。

北陵公园的遗存文物,折射清朝建国称帝初期的发祥史,能为当今的东北振兴获得什么启示吗?

2023年2月2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陵-昭陵(皇太极)
皇太极的清昭陵,听说1963年就已经发现了密道,就在北陵!
大观园:【辽园】【辽宁5】【北陵、夏宫】
辽宁沈阳清昭陵
皇太极陵墓-清昭陵(组图)
阿敏(清朝初期大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