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沪港“双子城”,漫舞“新片区”

今天下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豪生大酒店。宾客盈门,“第一届沪港科技创新论坛暨2019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在此精彩举办。

聆听了市科委、市港澳办、香港驻上海办事处领导及沪港经济发展协会等领导的致辞,倍受鼓舞。又学习了沪港专家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科创金融等方面的精辟演讲,收获满满。沪港两地“双子城”的科学家、企业家及投资商,以科技合作为媒介,在临港新片区热土上,“相拥漫舞”。2019年的冬天虽已来临,但2020年的春天也为期不远。

沪港两地经济科技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香港经受了近半年的风雨洗礼,更显示出她在中国和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香港的发展不仅牵连着10多亿中国民众的心弦,更与其700万市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香港驻沪经贸办邓仲敏主任致辞中指出:香港政府正致力于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创科技人才来香港研发和创新,也给当地企业提供必要的科技研发资助。

从微信上正好看到,今天的《星岛日报》报道:金融会计IT业仍有吸引力,专才入境计划未受阻,来港人数不减反增。这次参加论坛的香港代表之一,在香港工作已有20年的资深媒体人士张萍女士说:《星岛日报》在香港公信力还是比较强的。

上海自长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自贸区新片区设立和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也开始启动,包括近日召开的服务业大会,提出要加大科技服务业等,这些都给上海在“十四五”发展中有着强劲的动力和远大的空间。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陈杰临港新片区政策解读时指出:临港新片区是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独立节点城市,先行启动119.5平方公里,探索实施八大制度创新。

沪港两地科技合作基础扎实,务实创新

市科委副主任傅国庆致辞中指出:上海与香港在科技领域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1996年,上海市科委与香港熊知行先生共同出资建立的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现在是上海一个重要科普教育基地,也成为了沪港科技合作多年来的见证者。

几乎同一时期,由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共同组建“沪港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为上海和香港培育了一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和科技成果,成为了沪港科技合作的有力助推者。

随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推进,沪港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一方面,沪港科技创新合作更加务实。上海与香港重点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重大装备等领域,通过人员交流、项目合作、载体共建、资源共享等,共同支持双方科研人员联合开展创新活动。仅2016年末至2019年末三年中,上海学者与中国香港科学家4530人,就合作发表了5165篇文章。近年来,有32项沪港科技合作项目被列为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予以重点扶持,累计投入1730多万元。2019年市科委港澳台科技专项,共有51个沪港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最终立项支持9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40万元。

另一方面,沪港创新创业更添活力。近年来,上海、香港积极搭建“双创”平台,不断激发两地青年创新创业活力。2019“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特别设立了沪台沪港创业专题赛,共征集了8项香港参赛方案,最终有4项方案获得20万元人民币资助,为香港创业者实现投融资等创业资源对接、市场拓展提供了条件。

沪港科技合作前景远大,加强青年创新交流

2018年“沪港合作第四次会议”上,沪港两地就提升创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广泛共识。上海将通过进一步拓展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创新载体能级、支持两地企业和团队创新创业、加强创新人才交流等。这些举措将为沪港两地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今年是沪港双方签约后举办的第一届“沪港科技创新论坛暨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在扩大合作面的同时,将继续培育提升“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这个品牌,沪港两地的青年是两地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年的创新创业也是政府需要扶持的重要方向。

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姚祖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上海和香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城市,上海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排头兵,香港未来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领头羊,两个城市在很多领域有合作和互补。

沪港青年协会8年来,通过‘沪港明日领袖’计划,每年安排约340位香港大学生来上海实习6-8周。为了给香港青年提供在上海的就业机会,沪港青年协会还启动了“敢创未來-沪港青年就业创业计划”,并安排创业导师进行指导。目前,已有近百位参加者入选,其中30多位香港青年已成功就职。

香港优才计划入选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柳崎峰2015年前往香港发展。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其高等院校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国际上备受赞赏。根据全球最大索引摘要资料库的统计,其本地大学有关人工智能的论文在全球被引用的次数及其影响力排名全球第三。柳崎峰2017年在香港开发了金融行业内第一个基于行为金融学与机器学习的交易员评价系统。2018年5月香港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以来,许多高校教授到香港科技园开起了公司。未来沪港两地在人工智能+金融领域将有许多很好的合作方向。

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席于常海教授呼吁赴港两地合作举办生物科技国际展。他的团队发明的海康生命分子诊断方案(生物雷达系统)——致力于解决所有痛点,搭建疾病监测及监控的平台,全面、快捷、精准检测所有“看不见”的病源。

“共享科创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论坛主题,注入了沪港两地“创业爱国,科技报国”的信念,旨在激发沪港两地科技界和企业界英才爱港爱国的情怀,团结凝聚爱港爱国的力量,共同为两地科技交流合作贡献智慧。

               2019年12月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郑月娥到访武汉大学:勉励鄂港青年开创未来
2017沪港科技合作研讨会将于9月中旬在上海举办
徐汇区:依托海联会平台 着力推进沪港青年交流合作
四十年合作,多领域双赢,港深携手共迎大湾区新机遇!
李家杰:三大建议,推动港莞两地合作
香港如何“北上”,深圳怎样对接?港深智库专家这样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