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细胞,把被偷走的听力夺回来

今天是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

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据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的数据: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

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25亿,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人将有某种程度的听力问题。

我们的听力是如何被偷走的?怎样保护听力,聆听世界美好的声音?

警惕!这8件事会偷走您的听力

大家都知道,噪声、耳毒性药物、衰老等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因素,但其实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这些,这8个风险因素也会引起听力损失,一定要重视起来!

01.睡眠呼吸暂停

医学专家并不完全确定为什么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更容易出现听力损失,他们认为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呼吸暂停会减少内耳的血液供应,而听觉系统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的工作。同样,多年的大声打鼾也可能会损害听力。

02.酗酒

常年酗酒的人比患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慢性病人更需要担心听力下降。研究表明,大量饮酒会损害中枢听觉皮层,增加大脑处理声音的时间。年轻人过量饮酒也会导致处理低频声音的能力下降。这是因为酒精会被吸收到内耳淋巴液中,即使在血液和大脑中不再存在酒精之后,内耳中的淋巴液也会监测平衡。

03.缺铁

在分析了超过305,000名成年人的医疗记录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缺铁性贫血 (IDA) 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患有 IDA 的人发生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是没有血液病的人的两倍。尽管研究人员没有说缺铁会导致听力损失,但他们确实承认:铁在为负责处理声音的内耳脆弱的毛细胞提供健康的血液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04.腮腺炎

腮腺炎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以导致面部两侧唾液腺肿胀疼痛而闻名,但在极端情况下,它还可能导致大脑周围膜肿胀和听力损失。医学专家怀疑这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会损害位于耳朵内的耳蜗,从而引发听力损失。尽管研究表明只有 1-4% 的腮腺炎感染者会出现听力损失问题,但还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儿童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疾病的最佳方法。

05.慢性压力

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短暂的剧烈压力,但慢性压力的患者有听力问题的风险。在急性压力期间,身体会将氧气转移到肌肉中,因此您可以在必要时更快地做出反应。大多数时候,当危险过去后,身体就会恢复正常;然而,在慢性压力的情况下,身体不会收到该信息。这意味着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内耳的听力机制,可能会因缺乏适当的氧气和血液循环而受损。

06.电子烟

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电子烟作为卷烟的替代品会减少危害,但有一件事仍然需要了解——吸烟、尼古丁和电子烟都会对您的听力不利。尼古丁是一种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它会限制血液流向身体各个部位,包括内耳,影响内耳血液循环,引发听力损失。即使是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也可能对您的听力健康造成危害。电子烟中的调味剂、色素和其他添加剂的混合物含有一种叫做丙二醇的物质,这是一种基于酒精的溶剂,经证明局部使用时会对耳朵有害。

07.新冠肺炎

虽然新冠病毒更有可能引起呼吸问题,但研究表明它偶尔也会感染听觉系统,新冠病毒可能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和耳鸣的发生。

08.噪音

当声音以一种不适宜的形态出现,就会从生活中必要的信息源转变为一种伤害。暴露在巨大的声音中会对耳蜗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而耳蜗结构对正常听力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当声音超过80分贝、每周持续的时间超过40小时,就会损伤内耳细胞,从而导致听力损失。声音的强度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失的风险也越大。

来自娱乐场所或个人音频设备的高音量声音,正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12~35岁人群中,有超过10亿人存在发生永久性听力损失的风险,这个风险常常是由于暴露于过大的娱乐性噪声造成的。

爱耳护耳,做好日常5件事

1、 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疫情期间,很多人可能改变了生活作息,比如晚上睡觉越来越晚了,熬夜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可能发现自己的耳朵开始响了,就是所谓的耳鸣。耳鸣到目前为止,它的原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比较明确的一点是,缺少睡眠或者情绪紧张,都可以导致耳鸣。如果出现耳鸣,我们要尽快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过度熬夜,因为睡眠剥夺之后,就会影响内耳的微循环,进而出现耳鸣,甚至出现听力下降等。

2、 控制好日常生活中的噪声

现在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给我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可能噪声又给我们带来了危害。所以在使用这些家用电器的时候,要尽量把噪声降到最低,用过之后及时关掉开关。平时我们接打电话、看电视、听音响等都要把音量调到适中,避免影响家人或邻居。

3、 合理使用耳机

现在耳机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长时间佩戴耳机,对听力是有伤害的,在居家隔离状态下,听音乐、上网课、看电视、打游戏甚至做运动时都会佩戴耳机,这样长时间佩戴耳机,有些人就会出现耳鸣、耳痛、耳朵发闷感,甚至有些人还出现听力下降的问题。所以,建议耳机每次佩戴的时间要控制在30-40分钟左右,每天戴耳机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未成年人建议不超过2个小时。

4、 尽量少掏耳朵

正常人都会有耵聍,也就是耳屎。耳屎对于正常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有杀菌的作用,可以保护好外耳道的皮肤,如果掏耳不当的话,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炎症,造成真菌感染。所以,尽量少掏耳朵,尤其避免使用不干净的器具或者是用力不当。

5、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的慢性疾病,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甚至突发性耳聋,甚至伴有头痛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就医,避免错过了最佳诊疗时间。

保护听力,干细胞成为新选择

近年来,有多项科学研究表明,干细胞或能给耳聋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目前的听力损失患者主要通过助听装置、言语治疗、听觉康复等方式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手段不能逆转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此外,目前还面临着助听装置供不应求、后续维修养护困难等问题。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耳聋治疗难题带来了新解。

Part.1

人类胚胎干细胞可恢复动物听力

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称,人类胚胎干细胞可恢复耳聋动物听力。研究人员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听觉神经细胞,然后移植到有听力障碍的沙鼠体内。移植的细胞能够发育成神经,进而从耳向脑传输听觉信息。经过10周的生长,移植细胞终于让耳聋的沙鼠又一次听到了声音。测试显示,这些沙鼠不仅恢复了听力,甚至能够听见比较微弱的声音。这是动物实验首次证明干细胞疗法能够恢复听力。

源自人类干细胞的听觉神经元(黄色),重新填充聋沙鼠的耳蜗。(图片来源:Marcelo Rivolta/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脐带血治疗儿童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美国Cord Blood Registry脐带血库公布了采用自体脐带血治疗儿童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的临床研究积极结果。

该研究在11例6个月至6岁获得性SNHL儿童患者中开展,评估了静脉输注自体脐带血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输注自体脐带血安全、可行且耐受性良好,45%的患者在输注后听觉脑干反应表现出显著改善(p<0.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聋人日 | 助听器、人工耳蜗和耳机,聊聊关于听力的3大电子设备
日光浴防耳聋
为了防止和延缓听力减退,记住并实施以下6招是必要的。
耳聋研究新动向
听力恢复不是梦,原来竟是这样……
突发性耳聋:八成出现过耳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