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里不着“一把火”,秸秆综合利用让经济生态双丰收

   国家推荐性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参编单位征集

 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组织执行2019年第四批国家推荐性标准计划的通知》(供销科标字【2020年03号)文件批复,中国再生资源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作为起草单位,起草推荐性国家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此标准的意见回馈、现场调研及研讨会等,并欢迎各企业机构参与起草单位。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地里不着“一把火”,秸秆综合利用让经济生态双丰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通讯员 李晓鹏
秸秆打捆、装车、碎混、翻压……10月末,秋收已近尾声,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的各乡镇,广袤的玉米地上仍是一片忙碌景象。通过肥料化、能源化等方式的利用,该区秸秆处理在全域禁烧的背景下,已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据介绍,松原市宁江区专门制发多个方案文件,建立网格化监管、三级包保、秸秆离田、全天候检查、调度通报等工作机制,通过微信群、走访入户、张贴通告、启动农村大喇叭等方式,在全区推动形成了秸秆“全域禁烧”的浓厚氛围。

堵不如疏,“变废为宝”是宁江区秸秆综合利用的首要目标。该区坚持肥料化、饲料化优先,能源化、燃料化兜底原则,双项联动,推动全量化处置,预计全年秸秆五化利用率可达80.7%。

“以前只知道烧,没想到这不起眼的秸秆还有专门的公司上门收购,打捆、装车全负责,农户很方便,我家的秸秆预计能卖1000元。”宁江区大洼镇两家子村的张立福说。

宁江区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和保护性耕作项目,高质量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今年,预计完成秸秆肥料化将达到19.6万吨。项目地块完成收割后,碎混、翻压等设备同步进入,截至目前,已完成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3000余亩。同时,结合落实“秸秆变肉”工程,该区还积极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喂、秸秆青黄储等技术,力争实现饲料化利用8.9万吨。
生物质发电是绿色消化秸秆的又一重要途径。依托区里招商建设的广东长青集团松原市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该区推动建立了区、乡镇、村三级与企业沟通机制,预计可实现能源化利用9.6万吨,发电量可达6500万千瓦时。再加上农户自用燃料化秸秆8.3万吨,无害化处理0.8万吨,即可实现秸秆利用100%全覆盖。

为保障秸秆“全域禁烧”目标的实现,宁江区建立了“常委+副区长”包乡镇、区直部门包村屯、网格员紧盯地块的包保制度,67个乡镇级责任人、81个村级责任人、375个屯(组)级责任人,实现包保全覆盖,保证全域不着“一把火”。区卫健局包保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同村干部联合入户,逐户填写统计表,逐地块踏查,根据用户意愿推动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一包到底。
“大喇叭和微信群天天宣传,干部每天巡查好几次,现在农民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提高了,焚烧秸秆是违法行为,拘留、罚款,而且危害性、危险性都比较严重,所以我们肯定不会再烧秸秆了。”宁江区伯都乡于家村李明友说。
责任编辑:陈思南
协会简介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分会探索建立规范可行的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与种养殖合作社、收储运环节、再利用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搭建平台,探索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地膜及林业废弃物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模式,促进绿色生态发展。

本网所选文章旨在传递更多高价值信息。欢迎推荐,感谢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变废为宝实现生态循环 江苏句容今春首茬赤松茸迎来收获季
关于加强苏北农村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五化四促”推进浙江生态循环农业大发展
破解有机农业命门
行业观察│湖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