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草诗解药性注——药性总义

药本五味歌

酸为木化气本温,能涩能收利肝经。

苦为火化气终热,能泻能坚人心经。

甘始土生气化湿,能补能缓从脾行。

辛自金生气带燥,能散能润通肺窍。

咸从水化气生寒,下走软坚足肾道。

淡味方为五行本,利窍渗泄造化妙。

药分阴阳歌

天有阴阳六气明,寒热温凉四时行。

地有阴阳化五味,酸苦甘辛咸淡成。

辛散酸收淡渗泄,咸软苦泻甘缓平。

酸苦涌泄阴味浊,辛甘发散阳气清。

轻清成象親乎上,親下重浊阴成形。

清之清者发腠理,阳中之阳厚气升。

清之浊者实四肢,阳中之阴薄气功。

之浊者走五脏,阴中之阴味厚浓。

浊之清者归六腑,阴中之阳薄味通。

药有升降浮沈歌

凡药轻虚浮而升,若是重实沉而降。

味薄升生厚沉藏,气降薄收厚浮长。

气厚味薄浮而升,味厚气薄沉而降。

气味俱厚能浮沉,气味俱薄可升降。

酸咸无升甘无降,寒凉无浮热无沉。

升浮上窔发腠理,沉降下窍走五脏。

李时珍曰:「升者引之以咸寒,則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則浮而上至巅頂。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〇凡根之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則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虽一药而根梢各別,用之或差,服亦罔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性阴阳论
中医思维 | 只知道药性不够,还得学会判断“药象”
治疗用气味+药有阴阳+药性要旨
中药的阴阳及相从
中药使用的阴阳辨证
从阴阳理论看药食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