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动就出汗,玉屏风根本止不住。多汗症、自汗、盗汗、更年期出汗的原理是什么?应该怎么调整?【附止汗食疗方】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汗责于津液,于津液同根同源。适当出汗是机能应对环境变化的反馈,而出汗过多必然是病理的结果或体现。与心火、肝风、肺气、肾水、脾土皆有密切关系。所以,汗证,以一小症状,窥见人体生理机能大秘密。

很多大人带孩子来就诊,多会问到其子女夜间经常出汗的问你题。询问这种情况需不需要治疗?

回复:这得看是前半夜出汗,还是整夜出汗。前者属于正常,尤其刚睡那会。因“阳加于阴谓之汗”,换句话说就是汗液的出或不出完全依靠人体阳气的统摄。幼童由于自身少阳火偏旺,入夜初睡的时候,阴不敛阳,阳气还浮游在外,不能入里,所以前半夜的一段时间容易出汗。但随着睡眠的深入,阳气入里,阴阳交互之后,汗就止了。

但如果整夜出汗,这就是盗汗,是虚症,这就是符合钱乙的六味地黄丸的证型。吃六味或者把六味的小蜜丸捏成大点的蜜丸,放置于肚脐,用胶带固定一下,都可以改善小儿夜间这个出汗现象。现在这个六味地黄丸的使用非常泛滥了,原本就是顺应了孩童的生理特性,给孩子吃的,用于“五迟五软”发育不良的,现在变为成年人补肾的药。过去没有钙片,也没有铁锌等微量元素,发育不良的孩子就吃六味地黄丸。六味能解决的钙铁锌是解决不了的。后来还有个成药叫小儿龙牡壮骨颗粒,动物钙的雏形。这些药跟六味地黄丸是没法比的,不在一个理法层次上。

实际上,从脏腑辨证的角度上看补肾也是要分类的。像鹿茸、巴戟天、仙灵脾这些是壮阳的,也就是有一定的性激素作用,适用于生殖问题。像附子、肉桂之类是温肾阳的,用于肾阳不足,产生的虚寒象,机能减退。像杜仲、川断也是补肾的,但属于补肝肾强筋骨的。像熟地、生地、女贞子、黄精之类是补肾精的

我们看,补肾的药也是根据肾的生理特性分类的。很多人滥用壮阳药当温肾阳的药,结果就是阴阳离决,问题没解决,反而耗了肾精。肾精,肾水,是完全不同的作用的。比如你生殖出了问题,就是检查精子有异常了,这得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精的药,如果是阳痿一类,辨证为就是肾阳不振,有全身畏寒症状者用附子,肉桂,以少火生气。纯粹的就是房事问题,那么就用巴戟天,仙灵脾专门助力肾阳。

这些分类都是关于脏腑辨证中最基础的,都还未涉及复杂的辨证。比如上热下寒了,虚实夹杂了,这个用药思路又复杂了一些。还有一个脏是热象,一个是寒象,这也是较复杂的。我总说中成药是比较单一的,基本无法涵盖较复杂的病机,如果真的有问题,还得辨证喝汤药。

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出汗的事有的确实跟遗传有关系。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老一辈是不是也有这个出汗的问题。这类是不好治疗的。生来就有,交感神经兴奋,特别容易出汗。我们今天说的这些都是后天病理的出汗,就是机能紊乱的结果。原来没有,到了某个年龄,突然发现容易出汗了。

自汗就是一活动就出汗,盗汗就是夜间睡眠出汗,醒来头上,身上都是汗的残留。多汗症基本不分季节了,一年四季都出汗。头汗基本上也是一活动就出汗,属于自汗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吃饭的时候大汗淋漓。

夏天出点汗是正常的,但如果秋冬都汗如雨下,这就是典型的元气不收了。实际上,出汗最伤的就是元气,汗虽为心之液,但最终伤的都是肾中的元阳之气。出汗多的人,早早的就气虚,乏力,畏寒了。但也有的是纯粹的虚火藏不住,导致汗液外泄的。如果你懂《内经》讲的生理特性,那么就明白扶振元阳之气才是解决出汗最核心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清热,滋阴。

更年期的出汗,是伴随着情绪,心理,以及其它脏腑变化而来的。并非单一的出汗。这种出汗都是一阵阵的,伴随着阵阵轰热感。因为机能跟不上了,虚阳外越,阴不敛阳了。说到底,还是肾水不足,相火藏不住了。所以一阵阵出汗。西医咋办,就是给你用雌激素。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激素失调后产生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在很多西医也开始重视中医了,所以用些中药调更年期的药,比如更年安,复方地茯口服液。我还是那句话,成药仅适用于一般的病症,较复杂的指定不行。你去翻开名家医案,有几个用成药解决问题的。尤其经方派,压根没几个可用的经方成药。更年的问题,是以肾中水火失调产生的诸多病症。治疗起来并不难。基本上调整好了肾中水火,这个汗迎刃而止。完全可以用昨天讲的“龙山藏元汤”加减。

头汗比较多见,一吃饭大汗淋漓,这也是虚症。有人说止汗还不简单,玉屏风颗粒,虚汗停。我想说这都是对汗证的发病机理压根不明白咋回事的。你要从根上看,这个出汗问题就是肾的问题。那么肾的问题用玉屏风是肯定不行的。虽然黄芪可以固表那也是仅限于轻度的表虚不固。头为诸阳之会,是三阳汇聚于此的,一旦头汗出了,一定从肾气入手,收敛元阳为主了。

出汗还有很多是局部汗,比如腋下,腹股沟,颈部、手掌心出汗等。腋下的跟肝血不藏有关系,也有肝经有热的。腹股沟的出汗跟湿热下注有关系,也有肾阳不振的。颈部出汗同少阳香火有关系。手掌心出汗跟脾虚有关,但也有的属于遗传因素,这个手汗治疗难度是非常大的。还不如全身出汗,整体可做调整。我治疗过多例黄汗,发病在腹部,以脾虚黄色外漏为主,调治脾气恢复。中医还有血汗,直面看看不到红色,但染了衣服就是红色,此等按心经论治。

十个出汗,九个虚。

从临床看,汗证还是跟虚象有极大关系的。那点热象大部分都是标象,假象居多,扶振了元气,这个表象自然就消失了。反而滥用滋阴降火,清热泻火,更伤了元阳之气。导致汗出不止,杂象丛生。

除此之外,还有汗出的质地,伴随症状。有的人出汗畏寒怕冷,此为表寒不固,肾阳不足。有的人汗出如油,黏黏糊糊的,此为热迫汗出,还是应该清热的。脏腑辨证,还分为肺气不足,肺热迫汗。肝热有余,木火刑金。肾气不足,汗出不敛。心经有热,汗液外泄。脾胃气虚,汗出不固。营卫不调,汗液失守等等病机。

别小看一个出汗的病症,西医压根没招,中医也必须详细分析辨证,千万别总想着一出汗就玉屏风了。也别总认为出汗是个小毛病了。出汗绝对是机能问题的集中体现,是结果。但凡机能到达一定层次产生的结果,都不需要时间逐渐恢复才可以。

说个缓解汗证的食疗的方法:

糯稻根须、碧桃干各等分,熬制代茶饮可用于各类出汗,不分虚实。

另外,五倍子可打粉外敷于肚脐。

止观 明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自汗、盗汗的水果食疗方
出汗太多怎么办?玉屏风散来帮您
自汗,盗汗食疗方
一动就出汗,为什么用玉屏风散止不住? 自汗就是一动就出汗,盗汗就
六味地黄、玉屏风、虚汗停都可以“止汗”,但治疗症状却大不相同
5种病态的汗:自汗、战汗、绝汗、盗汗、多汗自查你是哪一种,中医各有推荐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