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龙政变”的带头大哥张柬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则天在位的神龙元年,由五大臣以及太子李显为首的李唐三兄妹发动了一场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唐宗室,李显继位为皇帝,史称“神龙政变”。今天我们讲讲这场“神龙政变”。

太平公主为了讨好武则天,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献给了母亲,受宠的张昌宗顺势又把自己的哥哥张易之介绍给了武则天,二张兄弟也逐渐取代了之前的男宠冯小宝,武则天晚年沉湎于享乐,所以受宠的二张兄弟被各路人士巴结,人脉也越来越广,凭借宠幸为所欲为。

武则天晚年体弱多病,对朝政的控制力有所下降,陪在其身边的只有二张兄弟,而二张兄弟也逐渐的突破了男宠限制,插手朝政。

局面让人很紧张,不论是大臣还是太平公主兄妹都害怕二张兄弟在武则天极端衰弱甚至突然死亡的情况发生。如此重要时刻,没有太子服侍,一旦武则天闭了眼,真不知道二张会不会搞出什么阴谋篡权的勾当。

此时,一个大臣提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兵谏逼宫。不但能解决二张的问题,连皇位的问题一块给解决了。提出兵变的这个大臣叫做张柬之,此时已经是80岁了。

张柬之这个人很传奇。

张柬之,字孟将,公元625年出生于今天的湖北襄阳(比武则天小一岁)。少年时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大唐补录为了太学生。

为啥是补录呢,史书也没说,大概率是因为拼爹的条件达不到。唐朝的太学,一般情况下,五品以上官员的孩子才能上(副省长、市长),而张柬之的老爹是谁,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很大概率就是普通人老张头儿。

自知家境一般的张柬之,在大学期间格外努力,大学一毕业就顺利地考中了进士。

中了进士之后,他就被分配到了清源县当县丞(从八品),相当于县里的二把手。二三十岁就能当个二把手,绝对算是青年才俊,张柬之为此十分激动。上班之后,他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之后,他终于熬成了中年才俊,还是清源县县丞。

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从县丞升到了县令,从县令升到了刺史,甚至还有人当上了宰相。被生活爆捶的张柬之,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也有过郁闷,想过妥协。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残酷而磨去了棱角。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依然不趋炎附势,不蝇营狗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年之后,他以64岁的高龄,又熬成了老年才俊,还是清源县县丞。

别人是出道即巅峰,他是出道即县丞,县丞即一生。这种怀才不遇的郁闷,可想而知,也可见当时“出身论”的官场是多么的黑暗。

更可怕的是,按照《礼记》“大夫七十而致事”的惯例,再过六年,张柬之就该退休了。

当了40年的官,没有升一级,从小到老都是从八品的公安局长。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关系的人,能在官场混出什么模样?张柬之的大半生就是最好的标本。


但是,属于他的机会就这么奇迹般的来了。

公元689年,武则天为了选拔人才,在全国范围内搞了一场大型公务员考试,张柬之一不小心,拿了第一名。

武则天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一岁的老头大吃一惊,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县里竟然还有这种奇才。于是,立刻将他提拔了上来,并延迟了他的退休年龄。

在之后的10年里,张柬之开始坐着火箭般上升,等到698年的时候,已经升为了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

就这样,一片忠心和满腹才华的老张踏上了兴唐之路,而张柬之也开始走进了狄仁杰姚崇等人的视线。两位武则天时期的大臣强力推荐这个张柬之就是个天生做丞相的,为人老成持重,有才华有思维。在张柬之被贬去四川一次后因为狄仁杰的推荐,张柬之再次回到中央,当上了副宰相。后来,姚崇离职调任这个姚崇就是被誉为四大贤相杜如晦房玄龄姚崇宋璟之一的那个姚崇他离职之前再次推荐,把张柬之说出了花儿武则天把张柬之提拔为宰相

老张上位后,他这个人对于当时朝堂来讲是牛掰的,几十年蛰伏,他要大干一场老张是个忠臣,一片忠心向大唐。他成为宰相后,武则天立马就病倒了,这弄得老张很尴尬,而且武则天还把张易之、张宗昌两个面首当作代言人,老张一上台就要和这两个小白脸针锋相对

面对朝堂被二张和武家势力所搞的混乱不堪,一心想恢复大唐国号的老张决定


,联合崔玄暐等五人,开始了他的“斩首兴唐”计划。

公元705年,这一年老张80岁

他意气风发精神抖擞,与他一起的崔玄暐、桓彦范、袁恕、敬晖都是大唐的忠臣,都是心向李家。几个人联系禁军、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要把张易之、张宗昌两个小白脸砍死,大家一拍即合。而这个时候,姚崇也回来了,他回来就是为了配合神龙政变,而张柬之又联合了负责保卫皇宫的李多祚,不久便发动了这场政变。

张柬之是个聪明人,他巧妙利用了太子李显的身份,以此作为政变的旗帜。再者,他抓住了太平公主、李旦等李唐皇室对张氏兄弟的憎恨,扩大了队伍的力量。在张柬之的运筹帷幄下,政变的帷幕悄无声息地拉开了。

在政变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意外,导致政变计划差点流产。一是太子李显想要临阵脱逃,他太怕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了。按照之前的计划,太子李显应该随大臣们离开东宫,前往玄武门集合。

李显,政变前想临阵脱逃,竟然想赖在东宫不出来了,李显要是缺席,政变就肯定失败了。在前来接他的众大臣的威逼利诱下,李显终于下定了决心

第二次意外是张柬之率领的人马被玄武门的守将拦住了,因为张柬之的计划,把这位守将遗漏了,这是张柬之的重大失误。万幸的是,太子在众人和守将纠缠之际赶来,守将一看未来的皇帝都参与了这次政变,就很懂事的放行了。

张柬之领着军队直接冲入了武则天的长生殿,见人就砍。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听见外面有动静出来查看,正遇上羽林军。羽林军士兵抬刀就砍,二张立刻死于刀下。

这时候武则天也醒了,武则天虽然老了,但是她的气势不减,她问:“是谁人作乱?”张柬之答道:“张昌宗张易之二人图谋叛乱,我等率兵诛杀。

武则天扫视了周围一圈人,说:“既然都杀了,那就回去吧。”太子战战兢兢,打算离开,这时候桓彦范一把抓住了他,说:“皇上应该还位于太子。”武则天再次环顾四周,见大势已去,发出一声叹息后,缓缓地躺下,闭上眼睛,从嘴里挤出了一个字,“好”。

2月2日政变成功;次日,武则天任命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在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神龙革命,李唐归来!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利,但其实有一个天大的隐患没有解决,那就是武家集团,政变中他忽略了对武家的势力清除。神龙政变后,被封王的老张其实都已经是耄耋之年了,但他还是想再努把子力气,替大唐铲除隐患,可老天又抓弄了他一次,不给他机会铲除武家势力。

81岁张柬之亲自上书劝告李显:当年你们老李家,被武家人快杀完了,你还记得不?多亏朝臣心向老李家,你才重新掌握了大权。如今仇人就在眼前,你还不赶紧把武三思等人给灭了?

李显听完后很生气,杀的李家人,都是老娘杀的,又不是武三思杀的,杀他干吗?再说了,武三思现在不仅是自己的儿女亲家,还是炮友兼隔壁老王,关系如此铁,岂能说杀就杀?

所以,李显不但没有杀武三思,还三天两头带着韦皇后往武三思的家里送温暖。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偷情,估计李显心里明镜似的,但李显觉得韦皇后是他在人生最低谷时候的精神伴侣,一路走来不容易,如今好日子来了,就让韦皇后潇洒潇洒吧。

遇到这种糊涂蛋皇帝,张柬之气得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可是如今大势已去,只恨自己在“神龙政变”时没有杀掉武三思。


常年被武则天压制和折磨下的李显这次面对忠臣,没有一丝软弱,他把积压在心中多年的怨气一股脑的发泄在了“五王”身上,首先是铲掉带头大哥张柬之。


武则天退位后,终日闷闷不乐,儿子李显见到,便问缘由。武则天借机说道,“其实我原本是要立你为继承人的,可你却带着张柬之做出了“神龙政变”这样的事,这让我情何以堪!”

李显听后,正中下怀,巴不得找个理由做掉张柬之呢,为平息母亲怨气,把八十一岁的张柬之罢官,赶回了襄阳。一年后,张柬之被流放岭南。

“五王”中的敬晖失掉权柄,受制于武三思后,每每捶床嗟叹惋惜,直至弹指出血,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杀害。接着,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

神龙“五王”身居高位,富贵无忧,只因感念先帝之恩,心系李唐江山,唯恐落入他人之手,才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使得李唐中兴。

功成之后,他们功高但不震主,权重但不谋私,把所有的大权都交给了李显,一心一意尽力辅佐,到头来却落了个卸磨杀驴的结局。

尤其是80多岁的张柬之,不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谁愿意在垂死之年,冒着全族被灭的风险,扶大厦于将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不正是他们么?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龙政变后,张柬之等人做错了什么?导致五人无一善终
神龙政变武则天倒台,张柬之扶助李显复辟,为什么反遭清算?
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黯然退位,一代女皇功过自有人评说
张柬之为什么要发动“神龙政变”?
狄仁杰生前做了两件事,在去世后推翻了武周政权
武则天禅位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