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7种二战时期的主要手枪,当中的第一支目前仍在服役

手枪自诞生以来就是必不可少的武器,早期先是装备给军官、指挥官,但从二战开始,手枪就不再是军官的必备,而会根据不同的任务,不同的作战情况,会给不同的兵种来配备手枪,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二战期间的27种主要手枪,当中的第1支M1911型目前仍在服役。

1、柯尔特M1911手枪(美国)

M1911算是美国的元老级手枪,从1903年设计,1911年定型到至今仍在采用,还根据它的原有基础衍生出改进型号、变形枪、仿制型号等。M1911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射0.45英寸手枪弹,威力要比当时的大部分手枪都要强,所以在这方面也很受美军士兵的喜爱,就连现在的美军特种作战队员,也对M1911的这种口径情有独钟。

2、史密斯·威森M1917转轮手枪(美国)

史密斯·韦森M1917转轮手枪在1911年到1917年生产,之后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当年柯尔特也曾生产过该型手枪。M1917转轮手枪发射0.45英寸ACP手枪弹,弹巢容量6发,有效射程50米,这种手枪当年并没有大规模装备二战美军士兵,而只有一部分配发给高级军官使用。

3、勃朗宁M1910手枪(美国/比利时)

它也叫做FN M1910手枪,当时的比利时和美国都曾生产过M1910型,由著名枪械大师,约翰·西摩·勃朗宁在1910年设计,1922年正式定型,当年该枪还被俗称为“花口撸子”,二战期间有一部分活跃在欧洲,还有一部分在亚洲,并配发给军官使用。M1910手枪发射7.65×17毫米勃朗宁手枪弹,也有一些可以发射9×17毫米勃朗宁手枪弹。

4、勃朗宁M1900手枪(美国/比利时)

勃朗宁M1900手枪,早在19世纪末期就展开了该枪的设计工作,在1900年正式定型,也算是勃朗宁系列当中的第一支手枪。在弹药方面,发射7.65×17毫米勃朗宁手枪弹,弹匣容量7发,有效射程30米。在二战期间,有不少的M1900手枪活跃在亚洲,也经常被称为“枪牌撸子”。

5、勃朗宁M1903手枪(美国/比利时)

M1903是勃朗宁系列的第二款手枪,由当年的比利时生产,也可以叫做FN M1903,后期的美国柯尔特也开始生产M1903,主要作为外贸型武器。勃朗宁M1903型手枪发射9×20毫米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当时的勃朗宁M1903手枪一部分活跃在欧洲,其中也有一部分在亚洲,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马牌撸子”。

6、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美国/比利时)

M1906袖珍型手枪在1904年以勃朗宁M1903手枪为基础研制,最后在1906年定型,被命名为勃朗宁M1906型袖珍手枪,发射6.35×15.5毫米半底缘自动手枪弹,弹匣容量为6发,有效射程仅30米,全枪长度114毫米,全枪重量350克。在二战期间,勃朗宁M1906手枪一般配发给情报和侦察人员使用,该枪尺寸小,便于隐藏,可靠性较强。

7、勃朗宁M1935手枪(美国/比利时)

勃朗宁M1935也被称为“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简称:BHP,当年比利时和美国都曾生产过该型手枪。它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采用双排供弹方式,弹匣容量高达13发,这方面在当时比任何手枪都要突出。勃朗宁M1935手枪当时在欧洲比较受欢迎,二战中期这种手枪也来到了亚洲,并配发给军官使用。

8、鲁格P-08手枪(德国)

鲁格P-08是德国的一大著名手枪,早在1899年由乔治·鲁格研制,1900年投入测试型号,随后被瑞典采用,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支军用半自动手枪,在7~8年的时间里,又对该枪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在1908年再次成为德军的制式手枪,也正式被称为鲁格P-08,之后参与一战二战,在德军当中服役长达30年之久。鲁格P-08发射9×19毫米鲁格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也可以使用32发弹鼓,有效射程50米,还可以将木质枪挎包安装在握把后面,作为枪托使用。在二战期间,鲁格P-08是德军军官的主要手枪之一,当时的美军士兵也很欣赏这种手枪,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得到一把。

9、瓦尔特P-38手枪(德国)

瓦尔特P-38手枪在上世纪30年代设计,它的研发初衷是为了代替早期的鲁格P-08手枪,在40年代初期成为了德军的制式武器,除了装备军官外,还有一部分配发给坦克车组、炮兵、飞行员、侦察兵、以及伞兵等等。瓦尔特P-38手枪,虽然没有鲁格P-08那么经典,但P-38的性能比较好,发射9×19毫米鲁格手枪弹,弹匣容量为8发,有效射程50米,枪口初速365米每秒,在二战结束后,瓦尔特P-38被改为P-1型,在西德军中服役到70年代才被淘汰。

10、瓦尔特PPK手枪(德国)

瓦尔特PPK手枪在1929年推出,先是作为警用手枪,在30年代初期又成为了德军的制式手枪,但二战期间并没有大量配发作战人员,而只有一小部分配发给高级将领和一些高层指挥人员。瓦尔特PPK手枪的外形小巧,线条优美,继承了德式艺术和德式的硬朗风格,该枪发射0.32英寸ACP手枪弹,弹匣容量7发,有效射程45米,全枪长度仅15厘米,在二战结束后,这种手枪也没有被淘汰,到现在仍有不少的PPK作为警用手枪。

11、瓦尔特PP手枪(德国)

瓦尔特PP手枪同样是在1929年推出,与上一款PPK是同一系列产品,在二战期间也同样是作为德军高级将领的佩枪,还有一些冲锋队的谍报人员也会配发PP手枪,同时还能兼容该枪特有的消音器。PP手枪也发射0.32英寸ACP手枪弹,弹匣容量为8发,有效射程50米,但PP要比PPK大一些,全枪长度为17厘米。

12、毛瑟HSC手枪(德国)

毛瑟HSC在30年代末期,作为德军和警用的制式手枪,在1940年经过改进,并小批量生产,在当年也算是毛瑟的高端手枪,只能配发给高级将领和将军级别的高级军官使用,但该枪的生产数量较少,并不是很常见。弹药方面发射7.65×17毫米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40米,全枪长度165毫米。在二战结束后,这种手枪一直沿用到60年代才被淘汰。

13、毛瑟C-96手枪(德国)

毛瑟C-96在1895年设计,1896年正式定型,早在一战期间就曾作为德军坦克兵和炮兵的主要武器,该枪可以使用20发长弹匣或标准10发弹匣,自带的硬壳式枪挎包,可以安装在握把后部,改为枪托使用。在一战结束后,毛瑟C-96在德军当中也被淘汰,而且那个时候使用的数量也不多,而德军都喜欢鲁格P-08型,但没想到的是,C-96却在二战期间的亚洲深受欢迎,还被称为“驳壳枪”、“盒子炮”、“匣子枪”等等。毛瑟C-96发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有效射程50米,供弹方式可以使用弹匣,也可以在顶部使用桥夹装弹。

14、毛瑟M1932自动手枪(德国)

M1932是毛瑟在30年代初期所推出的一款全自动型手枪,也算是世界上第一支军用型自动手枪,在二战期间有一部分装备在德军冲锋队当中。M1932与之前的C-96对比,主体外观没有太大差异,但在细节上有不同的变化,比如握柄的防滑纹理,C-96的线条要更细,更多,而M1932型的线条更粗,数量少,还有C-96的机匣部分带有两个减重条,而M1932型不具备这个特点。M1932型可以调节半自动射击或全自动射击,同样发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可以使用10发或20发弹匣供弹,连发每分钟理论射速可达到800发,杀伤射程能达到100米。毛瑟M1932当时在亚洲也一样受欢迎,而且数量也非常多,该枪还有“德国镜面匣子”、“20响”和“快慢机”等外号。

15、绍尔38手枪(瑞士/德国)

绍尔38型由瑞士在上世纪30年代生产,在二战期间又被德国瓦尔特接手生产。绍尔38型也是一种高端手枪,当年主要配发给冲锋队的高级将领,全枪长度15.5厘米,全枪重量625克,发射7.65×17毫米手枪弹,弹匣容量7发。该枪最大的特点还采用了内置击锤设计,外部平整,看起来也比较舒服,但绍尔38型在二战的时候数量比较少,并不是太常见的手枪。

16、托卡列夫TT-33手枪(苏联)

托卡列夫TT-33是苏联的第一种半自动军用手枪,在1930年对该枪进行设计,1933年定型,30年代中期开始渐渐取代苏军手中已经过时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TT-33放到现在也是一种比较出色的武器,而且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它的仿制型和改进型,该枪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全枪长度195毫米,全枪战斗重量0.94千克。

17、纳甘M1895转轮手枪(苏联)

纳甘M1895诞生在沙俄时代,由当时的图拉兵工厂,伊热夫斯克机械厂生产,相当于俄国的第一种无烟式火药手枪。纳甘M1895转轮手枪发射7.62×38毫米R弹药,弹巢容量7发,有效射程45米,从19世纪末期一直使用到1942年才被淘汰,在3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逐步被TT-33手枪取代。

18、南部14式手枪(日本)

南部14式手枪是二战日本最常用的制式武器,主要配发给军官、炮兵、重机枪小组以及坦克车组使用。南部14式手枪在1925年生产,一直使用到1945年才被淘汰,该枪发射8×22毫米南部手枪弹,弹匣容量为8发,有效射程50米。但南部14式手枪一直都不是很好用,不仅威力小,穿透力差,还经常出现卡壳和故障等问题。南部14式的设计还曾参考过鲁格P-08手枪的一些特点,但模仿的并不成功,该枪当年在民间还被称作为“鸡腿儿撸子”。

19、南部94式手枪(日本)

它也叫做“94式手8英寸手枪”或者是“94式拳铳”,这种手枪是二战日军的一种个人防卫型武器,在1934年开始装备,一直使用到1945年。94式手枪的数量不多不少,当年主要应用在太平洋战场中,一般会配发给尉官、97式坦克车组成员、零式战斗机飞行员等。该枪发射8×22毫米南部手枪弹,弹匣容量6发,有效射程50米,全枪长度18厘米。

20、明治26式转轮手枪(日本)

明治26年式,也经常被称为“二六型”、“无槌式左轮手枪”,或者“26年式拳铳”,它是日本陆军采用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枪,由东京炮兵工厂进行研发,在1893年开始使用,首次参与了日俄战争。到了二战,明治26年式转轮手枪并没有被淘汰,而仍有一小部分装备给关东军的尉官。该枪发射9毫米弹药,弹巢容量6发,有效射程50米,全枪重量927克。

21、壹式将佐手枪(日本)

该枪在1941年开始装备,是二战日本将军级别所配挂的礼仪式手枪,发射0.32英寸ACP手枪弹,弹匣容量为8发,有效射程50米,它的一些设计和结构,还模仿了勃朗宁M1903的一些特点,但这种手枪并不常见。

22、韦伯利MKVI转轮手枪(英国)

韦伯利是英国最著名的转轮手枪系列,其中的第一个型号早在19世纪就已经诞生,到二战结束,又衍生出5~6个型号,二战期间英军最常用的是MKVI型,一般会配发给军官、飞行员、坦克兵、炮兵等使用,发射0.38英寸弹药,弹巢容量6发,有效射程50米。

23、威尔洛德微声手枪(英国)

威尔洛德微声手枪,是二战英国专门为特种突击队、特种空勤团以及一些谍报人员所设计的消音手枪,它的外形比较怪异,结构也比较复杂,发射9×19毫米亚音速专用枪弹,有效射程近23米,弹匣容量为6发,在握把处可直接拆解,但它并不是半自动手枪,而每开一枪的时候需要拉一下枪机,虽然这种武器的使用效率比不上传统手枪,但它具备的消音能力却很受人欢迎。

24、伯莱塔M1934手枪(意大利)

伯莱塔M1934型手枪由意大利在1934年开始装备,一直使用到上世纪50年代才被淘汰,在二战期间,虽然这种手枪并不是很常见,但很受意大利士兵的信赖,该枪的稳定性强,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发射9×21毫米意大利制手枪弹,弹匣容量为7发,有效射程50米,全枪长度15厘米,全枪重量0.75千克。

25、斯太尔M1912手枪(奥地利/德国)

斯太尔M1912半自动手枪早在奥匈帝国时代就曾使用,在一战期间是一种比较有名的半自动手枪。发射9×23毫米斯太尔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到了二战期间,德国又开始对该型手枪进行了生产,并一直使用到1945年才被淘汰。在二战期间虽然斯太尔M1912半自动手枪并不常见,但它的性能和可靠性很强。

26、MAS35手枪(法国)

法国早期除了使用自己的老式转轮手枪外,还引进了很多勃朗宁M1935手枪,并命名为大威力手枪,但在二战后期,法国又研制出了自己的手枪,名为MAS-35半自动手枪,在设计上也模仿了M1935和美式M1911的一些优点,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匣容量为8发,有效射程50米,空枪重量0.65千克,该枪从上世纪40年代一直使用到上世纪70年代才被淘汰。

27、MEL-1892转轮手枪(法国)

它是法国的第一种转轮式手枪,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开始使用,该枪在二战期间也有少量装备法军部队使用,MEL-1892发射法制8毫米弹药,弹巢容量8发,但性能不足,在二战的时候,这种手枪早已经过时,后期被MAS-35手枪代替。

那本期这27种二战期间的主要手枪,就为大家盘点到这里,如果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欢迎在评论中讨论,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支二战名将曾用过的佩枪,都代表着荣誉和尊贵
二战各国经典名枪之手枪篇!
盘点18之二战经典手枪,你认识几个?
二战手枪 你喜欢哪一款
建国初期,一些装备这款名枪的部队不愿意换装54式手枪
盘点全球威力最大的十把手枪,你喜欢哪一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