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在语文的路上(十六):《司马光》教学点滴

走在语文的路上(十六):《司马光》教学偶得

第一次遇到小古文,第一次在班级里尝试教小古文,说真的,我没底。第一课时到底到达什么程度可以收呢?我反复诵读这篇小古文,反复寻找网络上关于古人读书的方法进行研究,我觉得,第一课时的教学,能够与孩子们读懂小古文就够了。于是,语言特点,更多的人文内涵,都被我安排在了第二课时。

就教学片段,我记录一二:

1. 关注学生学习起点

小古文不是第一次接触。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引进了《小古文一百课》,断断续续地已经背诵了十余课。孩子们对小古文并不陌生,不过,根据背诵进度,尚未背到《司马光》。真正的学习标志之一,就是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这则37个字的小古文,看似简单,但是,有一些字却是生僻字,又是后鼻音。试教的时候,我请一个孩子读,那孩子总也读不好“一儿登瓮”四个字。

第二次上的时候,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困难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

果然,我问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他们便提出了“登瓮”与“水迸”这两个词有点难读。经过正音,学生读起来便朗朗上口。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真正的学习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读通小古文后,如何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帮助更好地理解小古文?我对孩子们说:借助注释,把小古文读出停顿,会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孩子们自由读的时候,我相机指导时引导学生回忆现代文朗读时,总是关注“谁干什么”,通常会在“谁”的后面会有停顿。从自己尝试阅读到朱老师引领范读,学生的学习有了提升。

3. 关注小组合作学习

37个字的小古文,如果要一一逐字深究,会很琐碎。把第一次遇到的小古文嚼碎了读,自有其优势。但古人读书,追求熟读成诵,不求甚解。我们第一次遇到小古文,重在让孩子读懂,但读懂不代表深读,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表述大相径庭,第一次学习小古文,让学生能够理解大意,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困难便足以。

这篇小古文总共37个字。梳理了文章有哪些人物后,孩子们进行了合作探究学习。此刻的合作,对于他们来说,如鱼得水。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孩子们运用了注释、插图以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组内“取长补短”。我懂的,也许恰好是你不懂的,你懂的,也许恰好是我不懂的。孩子们在组内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被激发,自然读懂了文言文的意思。

也许他们不懂某个字的意思,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并不妨碍他们第一次通过自己探索就读懂的这份成就感。

当然,逐个字的意思要不要去理解呢?要的。但反过来想,理解逐个字的目的在哪里?是不是为了帮助理解整个句子?那么,如果整个句子都已经理解了,为何还要纠缠于个别字的意思?如:“众皆弃去”这四个字,孩子们都知道意思是“大家都跑开了”,那是不是有必要一定解释“皆”就是“都”的意思?

不过,这所指的是第一课时。陶渊明曾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想,“会意”并不是指会其中某一个字的意思,而是文句的内涵。

第二课时,可以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做点文章。如:戏于庭,又如“之”的代词使用,再如“众皆弃去”的“皆”字,以及“去”在文言文中的常用意思。但不能太多——第一篇文章,就这37个字,就让学生觉得那么深奥,这并不见得是一件高明的事情。

说白了,第一篇文章,就是要让学生觉得简单,容易,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那么,他就会有读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的兴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制胜法则:语文1~6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大汇总!务必收藏!
从500名到年级前10,北大学霸经验之谈,4招学文言文,语文拿高分
《司马光》教案
武凤霞《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王戎智取道旁李
7~9年级常用文言文140字全总结,太重要了!(转给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