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2. 与学生共同成长:蔡桓公之死
有一篇文章叫《扁鹊治病》。这篇文章历史非常悠久,原先,它并不是叫《扁鹊治病》,而是叫《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扁鹊是名医,蔡桓公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田齐桓公(前400年—前357年),因迁移国都至河南上蔡被称为蔡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齐桓侯”。(网络资料有出入)
《扁鹊治病》被作为一个寓言故事,收入了很多版本的教材中。原文如下: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医叫扁鹊。一天,他去拜见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找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换一个角度,如果把蔡桓公做为主人公,是不是可以换题目为:《蔡桓公之死》?细读文本,我发现蔡桓公之死,比他身上的不治之症更为可怕的是他的品性。看蔡桓公的生卒年,也就不过四十多岁。换做今日,正逢如日中天的年纪。

一个人的品性,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我们不难发现,蔡桓公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

目中无人。作为一国君主,他身上有一种骄傲的气焰,可以烧毁身边所有对他说真话的人。扁鹊第一次提出他身上的病症,他毫不在意,而且还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根本不把扁鹊的话当话来对待,反而觉得这是一种“邀功请赏”,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况且,当时的扁鹊,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名医,他尚且如此态度,可以想象换做他人,也许就连觐见的机会都没有了。当扁鹊再次提出他身上的病症,蔡桓公理都没有理会。这更加可以看出,蔡桓公根本没有把扁鹊放在眼里。
 
固执己见。扁鹊作为名医,多次提出蔡桓公身上的病症,蔡桓公非但没有采纳其建议,更是毫不理会,甚至还要怒目对之。他认为自己身体极好,没有生病,这其实是固执的缩影。文中有三处提到蔡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第一次,毫不在意;第二次,假装没听见,不理睬;第三次,满脸不高兴。程度一次比一次深,情感一次比一次不耐烦,源于他内心深处的“固执己见”——他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他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
 
死要面子。翻阅了网络上的资料,发现了这样的记载:田齐桓公(也就是《扁鹊治病》中蔡桓公的人物原型)“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可见,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虽然历史上对其政见也有颇多记载,但他流传最为深远的就是“讳疾忌医”。除了“固执己见”,就是“死要面子”而令他在这次的医疗事件中丧失了最后的机会。他认为自己没有病,即便他的病真的显露山水,他也是不甘承认的。因为,让一个拥有权利的人认错,是很有难度的。历史上许多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几乎都有一种近乎顽固的面子工程意识。承认自己错误?天方夜谭!
 
目中无人,固执己见,死要面子,堵住了他的活路。留给后人一声叹息。

这篇文章后来作为寓言故事收编。寓言故事,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浅显的道理。我看到资料上是这样写的: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但事实上,历史上很多拥有权力的人,很难承认自己有错,为了面子,丢了里子,固执己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哪怕明知是错的,也要把错的说成对的,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值得收藏故事】扁鹊说病
《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魏文王问扁鹊的典故故事介绍
历史上,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历史代表人物扁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