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相声《夜行记》,侯宝林侯耀文郭德纲都表演过,谁说得最好?

《夜行记》,是建国之初最为著名的新题材相声之一,在当年曾经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直到如今仍是相声史上的经典作品。

现在人们听到最多也是最经典的版本,是侯宝林、郭启儒的表演,然而这段作品当时不止一对相声演员表演过,多年之后更是衍生出更多的新版本,这在相声界也是很少见的现象,足见这段作品的独特魅力。

《夜行记》最早是业余作者所写

先说说相声《夜行记》是怎么来的。

1954年,《北京日报》的美术编辑李滨生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组四格漫画,主题是一名男子骑着一辆没车闸没车灯的自行车,见到交警就东躲西藏。1955年,朗德沣等几位北京交通处宣传科的交警,集体创作了相声《夜行记》。也就是说,《夜行记》这段相声最早是由几位业余作者写的。

1956年的一次庙会演出中,这段相声被报社记者发现,随后在《北京晚报》上全文发表,而后又被《剧本》等众多刊物转载。

侯宝林版本更高一筹

就在这个时候,当时身在北京和天津的相声大家侯宝林和郭荣启几乎同时看中了这段新作品,而且几乎同时修改并演出了它。这种巧合在相声界并不多见。侯宝林的演出版本借助广播的优势迅速传播,郭荣启的版本在剧场里也被观众热捧。

从社会影响来看,侯宝林的演出更胜一筹,也更脍炙人口。在这段表演中,侯宝林的每个声调、每个眼神、举手投足都非常到位。两人各自的表演当中,侯宝林的口中都是北京地名,郭荣启的都是天津地名。郭荣启的表演版本时间很长,几乎是侯宝林的两倍,比侯宝林的京味相声多了更多市井气的细节。

侯耀文表演《夜行记后传》

进入1990年代,除了自行车,摩托车开始越来越多,并成为一些地区的交通隐患。这时相声作家沈永年创作了新相声《夜行记后传》,表演者正是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以及搭档石富宽。

这段相声是在一台交通安全主题的晚会上播出的,呈现出来一部分是侯耀文、石富宽在现场的表演,另外还嵌入了外景画面,以及几段侯宝林当年的演出录音,辅以木偶表现,两个时代的故事得以对照交融。侯耀文一生表演的高水平相声很多,这段相声算是仓促之作,尽管形式比较新颖,但算不上多么上乘的作品。

李金斗演《新夜行记》

到了新的世纪,摩托车逐渐在北京退出舞台,汽车开始多了起来。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李金斗、李建华表演了《新夜行记》,作者是廉春明和方清平,整个作品笑料迭出,观众笑声不断。

这段相声由于贴近时代,在当年演出时大获成功,也算是这十多年来李金斗的新代表作,除了垫话部分的伦理哏让人有些不太舒服之外,整体上也算是一段不错的作品。

郭德纲致敬师父演新《夜行记》

到此,《夜行记》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在2010年,侯耀文的徒弟,也就算侯宝林的徒孙郭德纲,从师父的《夜行记后传》得到启发,重新演绎了新版本的《夜行记》,后来还登上2011年的天津春晚舞台。

郭德纲的高水平作品也非常多,尤其早年更是如此,这段《夜行记》算是他对师父侯耀文的致敬之作,但也能明显感觉到创作上比较仓促,很难作为代表作品留下来。硬伤是垫话部分,主题上和主要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仍然是郭德纲作品中惯有的拿于谦寻开心。

常听常新的相声经典

要知道,《夜行记》仅仅是一段宣传交通法规的作品,主题平淡无奇,思想也未见特色,但它一反传统相声罗列事件、堆砌包袱的手法,始终紧紧抓住人物性格这一中心,通过事件写人物,围绕人物写事件,开了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的相声创作的先河。

无可争议,《夜行记》是一段历久弥新的相声经典,几十年之后再听,仍然能够笑得出来。即便不再像第一次听它那样开怀大笑,但侯宝林表演的声音、韵味和节奏,听起来仍然是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有人说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是为侯宝林还债?
马东_侯宝林为何不让侯耀文说相声_郭德纲的回答太实在了
马季和侯耀文之间的矛盾,有没有影响到郭德纲对主流相声的看法
郭德刚
王自健见他要跪,郭德纲见他得躲,如今他晚节不保
侯耀华黑历史遭扒,网友:猴二,真是白活这么多年,做出这种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