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最擅长的“吃”,居然可以把血压吃回去!
今年1月,发表在《自然》[1]杂志子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高血压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3种国人特有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血压,那么到底是哪3种饮食习惯呢?


研究对比了1991年、2012~2015年中国人群高血压数据发现:与其他年龄组相比,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最为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指出,一些中国人群特定的饮食习惯或能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带来益处。

1. 吃豆制品

黄豆中的蛋白质和豆固酸能显著改善和降低体内的血脂和胆固醇,黄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等成分,对于保持血管弹性和防止脂肪肝形成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一项研究[2]67499例中国成人受试者中位随访7.4年,结果显示,每天摄入≥125克豆制品的受试者与每天摄入<125克的受试者相比,高血压的发生风险降低了27%

同样,在302例中国成人中开展的一项早期随机、双盲实验显示[3],每天食用含40克大豆蛋白的饼干,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可分别降低4.3毫米汞柱和2.8毫米汞柱。


2. 喝茶

茶叶中茶多酚具有保护血管和降低血压的功效。

一项纳入38913例中国受试者的研究显示[4],中位随访5.9年期间,有喝茶习惯的人(每周≥3次,至少6个月)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比没有喝茶习惯的人低14%


3. 吃辛辣食物

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管舒张,改善供血,降低血压。

尤其是对于高盐引起的高血压,辣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钠盐氧化机制,预防性地减少血管氧化损伤,起到减缓血管老化和硬化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5]每天适度地吃辣者的高血压风险降低了28%。


01


少吃盐



吃盐越多,血压越高。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会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因此,少吃盐刻不容缓。特别是咸味经常会隐藏在别的味道中,这些添加在食物中的盐也被称为“隐形盐”,让人防不胜防。

一些甜品,像奶酪、冰淇淋、面包等,虽然吃起来的味道是甜的,似乎与咸味不沾边,但这些甜品在制作过程中都加入了盐,而且甜味也容易掩盖咸味。

因此,控盐不仅需要饮食清淡,还要注意食品的配方,特别留意钠的含量。

02


坚持运动



只要运动,即使是低强度的运动,就能显著降低血压。如果能进行规律的运动,血压降低的效果更是显著。

数据显示,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11和8mmHg。


常见的有氧运动: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登山等,这些运动建议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钟。

03


减轻体重


肥胖与高血压关系十分密切,可作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肥胖既可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难度,也可促进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加重心脑血管损害。

研究显示,对于肥胖高血压患者,每减少1公斤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

04


按时服药,定期随访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就是通过血压的控制,从而降低靶器官的损害。如果不按时服用降压药,容易造成血压的波动,对于靶器官的损害反而更大。

同时,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防患于未然,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引路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从现在开始,一起做出改变,预防高血压吧!


参考文献:

[1]MWang, JG., Zhang, W., Li, Y. et al. Hypertension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initiatives. Nat Rev Cardiol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69-022-00829-z

[2]丁贤彬, 王豫林, 毛德强,等. 重庆市部分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4, 22(1):4.

[3]陈纪春, 顾东风, 吴锡桂,等. 补充大豆蛋白预防高血压[J]. 高血压杂志, 2004, 12(2):4.

[4]罗国金, 罗敏, 陈小芳, et al. 四川省彭州市3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孙智慧, 郑良荣. 辣椒素敏感感觉神经与血压调控的关系[J].  20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压160/100会脑出血?
《始于三餐,血压轻松降》: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好血压管理?听听专家怎么说!
高血压正常低血压偏高的治疗方法
睡觉时,常出现4个异常,或是血压已“超标”,及时检查,莫忽视
【科普营养】30~40岁也易招致高血压(内附血压值对照表)
年龄和血压对照表,这个一定要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