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5岁老太太命悬一线,性命相托医患携手创奇迹

写在开头

12月14日上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发生恶性伤医事件,一名歹徒(患者)持长刀将某科主任连捅数刀扎成重伤,随后跳楼自杀。

在医患矛盾不断激发的当下,我更愿意分享下面这个故事,希望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家属们带来一些正能量。

1998年,我从医学院毕业,来到了上海九院。印象很深刻,一进普外科,科主任狠狠地在我背上拍了三把,我咬紧牙,一动不动。主任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现在你能扛得住,将来也希望你能扛下来。普外科对于女医生来说太辛苦,没准备好不要来!”

我从没想到,这一扛,我就扛了十七年。

17年里,医患故事天天上演,但其中总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濒死的病人

2015年的秋天,一个电话打到了普外科办公室,有个病人急需做手术,特殊的是,这位病人已经85岁,诊断很明确——感染性休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可能。

学医的人都知道,被冠上这个诊断情况就已经很危急了,何况这还是一名85岁的老人。

当时,老人奄奄一息,心电监护显示心率140次/分,血压80/40mmhg。我作为主刀医生,立马召集家属,准备告知家属手术和风险,而且患者有随时死亡的可能。

一进门,家属们立刻涌上来把我团团围住,或哭泣或焦虑,还有人控制不住大声哭泣。只有一个年轻女孩子不一样。她笔直地站在一边,镇静而坚定,与其他慌乱的家属形成鲜明对比。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小白。

我稳定了一下家属的情绪,向家属说明了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请他们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当其他家属还处在激动的情绪中时,小白站了出来。

她回过头说礼貌地请我们暂时回避一下,她来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半个小时后,她走出会议室,将手术同意书郑重地交到了我的手中,“医生,我们相信您!请您放下顾虑放手干,如果我奶奶真的撑不下去了,我们不怪您!

小白虽然是年轻女孩子,说话却最有分量,当时,我捧着她交过来的手术同意书,像是捧着沉甸甸的信任。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她也是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吃下患者家属给的这枚定心丸,我上了手术台。

上麻醉前,麻醉师还在责怪我搞了个濒死的人来,认为手术风险高,容易造成医患纠纷,应该做通家属的思想工作直接放弃治疗。但我始终认为,一名好的外科医生不能怕承担后果,技术和心理都要过硬。

尊重和支持

因为年龄太大,老太太手术后直接进了ICU室,我们二十四小时监护着,生怕老太太再有什么闪失。

在ICU室外,我再次见到了小白。

她还是那么有礼貌地询问我老太太的情况,我这时已经知道她是老人的孙女,同时也很感激她在老太太手术前给予我的信任,便详细跟她说明老人为什么要进ICU,之后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及需要家属注意的事。她听得很认真,不懂的地方也会反复地向我询问。

从医那么多年,她是我见过的最冷静和明理的病人家属。

虽然老太太的手术顺利完成,然而这并不是战斗的结束,还仅仅只是开始。

术后的日子里,老太太经历了ARDS、气管切开、MODS、心衰等重重关口。

每次小白都会尊重和支持我的决定,甚至怕他父亲因情绪激动而伤害我,提前打电话叫我避开。

信任的奇迹

重重鬼门关,老太太一个个经历过来。

在每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小白总是坚定地站在了我们一边,无条件尊重和支持我的决定,也在我们与她父亲及其他家属之间做一个调和,使得我们所有的治疗手段都能够正常开展。

老太太年纪实在是太大了,经历了多个凶险万分的手术后,情况还是非常不稳定,一直没有醒来,只能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鼻饲营养。

小白常常来医院询问奶奶的情况,有时候她加班或者出差来不了,我就通过微信视频让她看看奶奶。

在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小白及其他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下,徐老太太的病终于开始有了起色。

好像一架行将报废的留声机,慢慢地、咿咿呀呀地转了起来,发出了美妙的生命之音。

大半年后,老太太终于康复出院。而我也和小白,成了很好的朋友。出院的那一天,我和部分照顾徐老太太的医护人员一起送她出院。

小白的父亲终于卸下那身凶巴巴的伪装,握着我的手千恩万谢:“朱医生谢谢你,如果没有你们,我妈妈可能已经……”

我含笑,紧紧握住他的手,其实,从死亡线上拯救生命,这并不是医生的功劳,而是所有医护人员和家属的信任,配合到一起,才创造出的生命奇迹。

写在最后

在医患矛盾凸显,医闹事件不断的今天,如何避免医患矛盾成为每一位医生的“必修课”。

我们不能为了避免矛盾而“不敢做”,而是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练就过硬的本领,多一些人文关怀,多跟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和诊疗情况,加强责任意识,做好每一件小事,完善每一个细节。

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扛起自己的职责,鼓起自己的勇气,尽自己所能,治病救人。在这样的信念和努力下,会有更多生命垂危的病人会重获新生。

希望有一天,会有越来越多的“我与小白”。

作者介绍

朱晨芳  医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ERAS专委会青委;上海市普通外科质控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及斯隆凯特琳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在普外科日常工作中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水平。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20余篇,参编多部学术专著,负责及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

专家门诊:周二,周五下午

互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什么推动医生进步?
在医院工作,这些科室最累最辛苦!
医生护士冒充家属将垂危老太转院被刑拘
奇迹 | 读者在线阅读
湖南一外科主任被捅胸腹多脏器受损 生命垂危
转 做医生真的不容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