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研16:大动脉炎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炎症标记物正常的病人更危险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公众号:小小医生之有趣的医学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前言


Takayasu动脉炎,就是大动脉炎!

建议给这个病起10个名字!就像夫妻,也叫: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小两口子......

大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即(Takayasu arteritis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TA-PH)。


01


Takayasu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通常非特异,就是没有特点。

大约一半的Takayasu动脉炎患者可累及肺动脉并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即Takayasu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TA-PH) 。


 我去!

80%是女性!      

      


可能的机制:

①累及主肺动脉,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第四大类PH(肺动脉高压);

②自身免疫和炎症促肺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致肺血管重构,引起第一大类PH;

③TA累及主动脉及分支、心脏瓣膜或心肌,导致舒张/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第2大类PH。

吴文汇,等.大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特点和预后[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





02 国内最大研究

荆志成等进行的国内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140例患者,8例失访。

Xin Jiang, Yong-Jian Zhu, Yu-Ping Zhou, 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in Takayasu’s arteritis-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 nationwide study[J].Eur Heart J, 2021:ehab599.

Eur Heart J,就是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29.9!


03

一般特征:大多数患者(81%)是女性。患者首次出现PH相关症状的平均年龄为36.1岁,确诊为TA-PH时的平均年龄为41.4岁。

Takayasu动脉炎的5~10年后才出现肺动脉高压(PH)的症状。

出现肺动脉高压(PH)的症状后平均2年才被诊断肺动脉高压,延误了2年。

36%的患者出现咯血。

10%的患者出现晕厥。

19%的患者有结核感染史,无活动性结核,结核与更广泛的肺动脉受累和胸部不适有关。

04

血流动力学:以平均肺动脉压(50±16 mmHg)升高和肺血管阻力(10.8±6.4 Wood U)升高为特征。

根据PH分类,85%的患者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PH)。

10%的患者同时存在肺动脉楔压升高(>15 mmHg)和肺血管阻力升高(>3 Wood U)。没有观察到孤立的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PH)。

肺动脉楔压升高的可能原因:①广泛的体动脉狭窄继发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功能受损;②由于中央肺动脉受累导致的测量误差(可能是主要原因)


05

炎症标志物:CRP和ESR分别有31%和24%升高,14%同时有CRP和ESR升高。与炎症标志物升高的患者相比,炎症标志物水平正常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更高(54±18 PK 46±13 mmHg)。

所以,有些化验,正常的反而危险!

炎症活动多见于动脉炎的早期,晚期逐渐消退并频繁复发。所以,炎症标志物正常的患者可能动脉炎的临床病程更长,可能已经进入中晚期,肺血管重塑更严重。


06 

4.药物治疗:91%的患者服用了批准用于PAH的药物,(在这91%的患者中)其中45%接受联合治疗,17%接受三联治疗。

上图的百分比是针对所有患者。

61%接受了皮质类固醇治疗Takayasu动脉炎,21%接受了免疫抑制剂治疗Takayasu动脉炎,其中,19%接受了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07 治疗效果 

中位数6个月随访,127名接受PAH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92人完成了第一次临床评估。其中,61名患者获得了血流动力学数据。

1.NT-proBNP、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

2.心脏指数:PAH药物治疗与心脏指数增加相关。

3.临床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和WHO FC没有观察到显著改善。简单地说,我觉得,就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改善。

治疗思考:

1.TA-PH患者的咯血患病率相对较高(36%),1例死于大咯血!

在TA-PH患者中,用抗凝剂预防原位血栓形成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风险!

有效益!

抗凝治疗的风险-效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接受PAH药物治疗的患者:

NT-proBNP、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

心脏指数:增加。

6分钟步行试验和WHO FC没有观察到显著改善。

治疗的风险效益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08 长期生存率

随访5年,6%的患者失访:

1.死亡情况:死亡20例(17例死于右心衰竭,1例死于心源性猝死,1例死于大咯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

2.生存率: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83.2%和77.2%

3.炎症标志物:正常和升高的患者之间,没有观察到显著的生存率差异(5年以后不好说)。

piu
  • 全因死亡危险因素:

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是晕厥(调整危险HR 5.38)、NT-ProBNP水平升高(调整HR per 100 pg/mL 1.04)和平均右心房压升高(adjusted HR per 1 mmHg 1.07)。

PH本身是影响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与Takayasu动脉炎相关的因素(如全身动脉受累或炎症标志物)不影响结局。


09 气管镜视频

微信搜索视频号:青年医学分享


10 

肺功能入门知识大全

呼吸机小视频1~10

呼吸机小视频11~15

呼吸机:轻松+飞快入门

胸部CT学习视频合集

呼吸重症:呼吸机参数设置指南(入门版),附视频

文章汇总:支气管镜、胸腔镜、胸腔穿刺



               杨柳岸,晓风残月。

视频


可不可以酱紫做科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卡路里】又见Takayasu——(肺动脉型大动脉炎)动脉炎精解
了解大动脉炎,看这篇就够了
​矫情的「亚洲美女病」——大动脉炎
Takayasu’s 动脉炎一例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
【综述】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