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定一个小目标,把'九十九间半'清代民宅走一遍



       在南京城繁忙的中山南路上,有一座醒目的牌坊“甘家大院”,穿过这道牌坊,眼前是一条小巷,全长200多米,名叫“南捕厅”(原清代城内专门从事缉捕工作的衙署所在地)。世事沧桑,如今,许多人都淡忘了这条巷子曾经的繁华。那就跟着小编来看看现代的“南捕厅”吧!


         嘉庆四年,当时甘家的主人甘国栋正式迁居南捕厅后,长子甘福(人称孝义先生)率兄弟,同心协力,在南捕厅旧宅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嘉庆十七年,即甘氏族人入住新宅十三年后,筑堂曰“友恭”,即现在15号大院内的“友恭堂”。


        甘福嗜学慕古,收罗藏书达十万卷。道光十二年,甘福修建了津逮楼,用以藏书。楼建成后,甘福曾经亲自订下规矩,大意是说,家藏津逮楼十万卷古籍即使是至亲,也绝不外借。有趣的事,楼建成后,甘家出了位著名的文人、藏书家甘熙,他几乎读遍了楼里藏书。道光十八年进士。寿石轩,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所筑的书斋。


 

        嘉庆年间,甘家人丁兴旺,甘熙等人又对宅院进行了续建,逐渐形成了“九十九间半”巨宅,总面积达21745平方米。按当时的规矩,民宅不得与王族勋戚相匹敌,不得超百间,甘熙在京为官,深谙此道,不敢僭越,故称其家为“九十九间半”,民间相沿成习,此时为甘煕故居鼎盛时期。

 
 

       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百余间房屋鳞次栉比,每组建筑都采用中轴对称严谨的构图形成,每条主轴线上由北至南置门厅、轿厅、大厅、后厅和后堂五进,第四、五进均为楼房。这样的建筑布局使水平线逐步高升,含“步步高升”之意,四组建筑之间以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分隔开,中间留一条狭长走道,称为“火巷”(在失火状态下可阻挡火势蔓延;平时多为仆婢、女眷行走)。


 
 

        整座宅院布局合理,结构典雅,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集中体现了清中晚时期南京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文化精髓。

小知识甘煕故居在南京城内素以‘九十九间半’而闻名,“九十九间半”却不是具体的数值,实为房屋建筑的规格,它是过去老南京对于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的俗称。过去等级制度森严,皇帝住在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皇宫;孔夫子的孔庙则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民间百姓居所最大只能是“九十九间半”,但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甘熙故居实则建有房屋162间,远远超过九十九间半哦!趁着中秋假期,定一个“小”目标,来把这百间清代名宅走一遍吧!

编辑/佳艳

责编/晴文

一个属于

老蓝鲸的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堂里行--寄宿雕花楼
无锡景之四十二 薛福成故居 (下)
在无锡市区,有一块闹中取静的避暑地,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
江南第一豪宅 薛福成故居
合肥李鸿章故居
晚清首富胡雪岩故居:金丝楠木建成的姨太太房,日光下熠熠生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