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个乡村规划设计实操案例:景村融合的乡村设计理念




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作者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樊亚明,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刘慧在《规划师》2016年第4期撰文,清市东壁岛山利村基于“景村融合”的发展理念,从强化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和完善服务配套五大路径进行村域综合规划整治、复合型旅游开发及乡村文化品牌塑造,从而推进“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
“景村融合”的内涵
乡村是一个整体、有机的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产和居住生活三个部分,且这三个部分彼此依赖、互相融合。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乡村历史积淀形成的独特、古朴的文化和物质遗存,既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同时又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应以满足游客向往自然和感受乡土亲情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为目标,并为游客提供独具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但当前的乡村旅游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乡村传统“沦陷”、文脉断裂、旅游核心资源和景观环境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对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的“五位一体”建设,可以构建富有历史记忆与社会记忆的乡愁乡恋、诗情画意的乡村地域场所。因此,“景村融合”正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并以旅游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景区化与景点化,从而达到乡村与景区融合协调发展的目的。




基于“景村融合”的福清市东壁岛山利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
景村互动,强化功能定位
在深入挖掘渔村文化内涵、修缮现有民居建筑、开发滨海旅游产品和优化农业景观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东壁岛旅游度假区总体布局,规划总体上将山利村打造成集渔村文化体验、滨海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及宜游的复合型旅游新村( 图2)。根据总体功能定位,遵循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规划近期主要依托现有自然景观、耕地农田、古民居、海产资源、民俗文化和美食资源,以渔村文化为特色,以渔家乐为核心,打造幸福渔村、美丽乡村;中远期主要通过深层次挖掘东壁岛的海洋文化内涵,整合东壁岛、黄官岛等景区的休闲度假资源,将山利村建设成为东壁岛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板块,福建省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以及中国最美渔村和国际渔村乡村旅游景点。
景村一体,优化空间布局
规划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全面梳理土地资源,优化山利村的空间布局,形成文化体验、滨海休闲、和谐人居和幸福新村四大板块,推动景村一体化发
(1) 文化体验板块。规划通过整合古民居、渔村文化及海洋文化等资源,营造静态的视觉景观和动态的体验景观,将文化体验板块打造成凸显山利村文化特色的核心板块,让游客感知山利村的历史文化、渔民生活和渔民精神。


(2) 滨海休闲板块。规划依托滨海沙滩,整合耕地资源,在滨海休闲板块内打造农耕游憩区、户外运动区、浪漫休闲区和滨海休闲区四大特色区块,营造渔村乡土休闲景观氛围,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
(3) 和谐人居板块。规划通过对现状村庄建筑及环境的功能重构和景观整治,改建滨海民宿客栈、海鲜美食餐厅,配套村民会所、花园绿地和卫生站场等,形成和谐宜居的美丽新村。
(4) 幸福新村板块。规划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为目标,对老村进行迁建,并配套建设幸福新村。


以景带村,明确主题形象

根据山利村的功能定位,规划以渔村文化为核心吸引物,挖掘地方“福”文化,结合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资源,明确“美丽渔村,幸福山利”的主题形象,通过渔村景点化、农业风景化和全域美景化来打造渔村文化主题旅游村。
(1) 渔村景点化。渔村文化特色的凸显关键在于景观载体化建设。规划通过物化景观将渔村文化遗存景点化,既满足了游客的感官体验,又强化了渔村特色。从整体上看,规划通过“一家一品”“一户一景”来强化景观氛围,主要设计手法如下:①再现,如以渔船实景、渔船花坛、波浪式铺装和渔网栈栏等再现渔民打渔归来的场景,将渔村入口景点化;②重构,结合农业景观,将原有断墙、空地重构成渔村乡愁景观墙等景点;③拟态,如以渔村晒渔网的生活场景对旅游厕所进行设计,形成一道建筑景观。
(2) 农业风景化。规划注重乡村“一场一景”的营造,将一个个“农景”串联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图5)。例如,在滨海休闲板块,规划以“印象农耕”“农地聆风”“风筝草坪”等重塑农耕生活图景,让游客体验农事、追忆乡愁;结合山石草地资源,规划建设“花之教堂”“花语野趣”“浪漫剪影”等景点,让游客充分体验海岛的浪漫情怀。
(3) 全域美景化。规划通过对村域范围内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提升景观功能,推进大地景观化、全域美景化,以开放性乡村景观资源促进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
农旅互兴,创新旅游产品
乡村作为相对原生态的地域空间系统,拥有城市地域无法替代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功能。农业生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根本,而保持景观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本质特性。规划依托山利村的农业、渔业资源,积极创新旅游产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互兴发展。
(1) 文化体验旅游产品。规划在文化体验板块打造风情游览区、文化展示区和渔村休闲区三个特色区块。其中,风情游览区主要包括入口广场、游客中心、星级旅游厕所、特色小店、生态停车场和渔村耕地景观等;文化展示区主要包括文化公园、露天影院、文化站、渔村民俗博物馆和渔村文化馆等;渔村休闲区主要包括精品乡村酒店、乡愁景观墙、鱼旗小景和渔村民俗等。
(2) 美食体验旅游产品。规划将部分原有民居改造为渔村美食街,设置渔村特色餐厅、海鲜大排档、乡村酒吧、茶座和咖啡吧等,并结合本地丰富的海鲜资源,开发渔村系列菜品或小吃,如海蛎煎、海鲜煲和酱爆墨鱼仔等,从而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舌尖上的体验需求。
(3) 滨海休闲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滨海资源,规划在滨海休闲板块建设滨海浴场、海上栈道和景观灯塔等,并结合采石坑因地制宜地开发滨海户外运动旅游产品,主要项目有攀岩、探险、滑草和山地骑行等,以满足游客运动健身的需求。
(4) 滨海度假旅游产品。规划对现状部分民居进行有序的改造和利用,形成不同档次的滨海度假旅游产品,如龙山胜境精品乡村酒店、渔村民宿、渔村文化客栈和滨海露营地等。
主客共享,完善服务配套

规划基于主客共享的理念,一方面完善乡村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以及消防与防灾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配套乡村游览服务设施、住宿服务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及游览标识系统等,既实现了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又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进而推动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泉州:提质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
绿维文旅:传统村落如何改造更新?
建设旅游地质文化村的创意与感悟
现如今,该如何定位乡土景观?
村庄风貌提升:如何借全域旅游之势发力乡村振兴?
5.9乡村旅游规划这样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