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尔兰,一个被房地产拖垮的国家

这是一篇旧文。


一位华侨曾这样评价爱尔兰:“转了欧洲一圈,发现爱尔兰最像中国,到处都在修路建房。”从“凯尔特虎”变成“西欧病猫”,房地产是罪魁祸首。




2010年岁末,爱尔兰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援助请求。此举实在是迫不得已:银行被无法回收的房贷拖垮,一些新建成的小镇因无人买房居住变成“鬼城”,许多来自东欧和亚洲的员工因为工资、福利下降纷纷出走他国。 


房地产业绑架银行,银行继而绑架政府,爱尔兰从“猛虎”变“病猫”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这里也有“鬼城”


1995~2007年是爱尔兰经济发展的黄金岁月,其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7.2%。2003年,爱尔兰的人均GDP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净资产从4万多欧元增加到近15万欧元,富甲一方。 


然而好景不长。 


从2008年起,爱尔兰的经济增长率连续3年呈现负增长,平均下降幅度达到7%,到2010年年底,失业率飙升到17%,许多人被迫勒紧裤腰带艰难度日。



 

“凯尔特虎”变成了“西欧病猫”,房地产是罪魁祸首。

 

“这里的房子拒绝平庸,非同寻常!”爱尔兰中部的朗福德郡,一处名为“银桦树”的独栋式住宅小区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词。约翰·克林恩在此地购买了一栋不大的房子,他的经历足以证明这儿的房子确实“不一般”:地板没安好,走上去摇摇晃晃;本应是景观的喷泉水倒灌进地下室,楼上的墙壁也被雨水浸透。


一位华侨曾这样评价爱尔兰:“转了欧洲一圈,发现爱尔兰最像中国,到处都在修路建房。”

 

2004年,爱尔兰新建了8万栋房屋,同期,人口是其15倍的英国只建了1.6万栋。投资者贪婪地享受着房地产泡沫的盛宴,许多人只要付5%的首付就可以从银行贷款买房。 


大量新建的房屋或许能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但其背后的隐患是巨大的泡沫。有数据指出,从1996年到2006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三四倍,房价相对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也从4增长到10,在都柏林,房价与收入比高达17。




过剩的房屋不是一夜建成

  

据都柏林大学的调查,截至2010年2月底,爱尔兰房屋空置数量达到34.5万套,空置率高达17%,远高于正常国家空置率5%~10%的范围。 


将爱尔兰债务危机仅仅归咎于房地产业也许有些偏颇,造成爱尔兰靠借债度日的原因在于其宽松的房贷、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系统对房地产的过度放纵: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剧资金过剩,助长泡沫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发行无节制且多流向房地产业,造成楼市虚假繁荣;大批公共工程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刺激地价上涨。而爱尔兰政府似乎对此熟视无睹,反倒乐于当房地产虚假繁荣的最大赢家——税收收入增长迅猛,2006年度爱尔兰财政盈余22.5亿欧元,并收获了巨额增值税和印花税。 


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这就是爱尔兰深陷债务危机的简单逻辑。


发飙的前总理


2007年7月,时任爱尔兰总理的伯蒂·艾亨在议会大会上对质疑爱尔兰经济持续性的人发飙:“那些坐在一边牢骚满腹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还不去自杀!” 



之后,这位暴脾气的领导人为自己的不当言论公开道歉。当时,对艾亨和倒霉的继任者布莱恩·考恩的指责声不断升高,贪婪的银行家和地产商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但爱尔兰人似乎不以为意。 


爱尔兰的生活环境舒适且安静,房子周围都是绿色,学习、工作无论多苦多累,只要你置身室外,看着眼前的美景,所有的疲惫就会即刻消失。“可以说,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里的福利政策完善,穷人和富人的生活差距不大。”


资料补充:


爱尔兰危机:房地产从'致富经'变'紧箍咒'


从贫穷的大西洋岛国,一跃成为欧洲第二富国,爱尔兰曾是闪亮的欧洲经济之星。如今,昔日的“凯尔特之虎”负债累累,正等待着来自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是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打造了爱尔兰神话;也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碎,把它抛向危机的边缘。房地产业,如何从爱尔兰的“致富经”变成“紧箍咒”?



2010年11月27日,爱尔兰都柏林,人们举着印有总理和财长的牌子,参加游行示威,抗议政府财政紧缩方案


从贫穷的大西洋岛国,一跃成为欧洲第二富国,爱尔兰曾是闪亮的欧洲经济之星。如今,昔日的“凯尔特之虎”负债累累,正等待着来自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是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打造了爱尔兰神话;也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碎,把它抛向危机的边缘。房地产业,如何从爱尔兰的“致富经”变成“紧箍咒”?


悲情一刻:


爱尔兰向现实低头


在爱尔兰生活了30多年,陈敏琪很少见到丈夫丹尼斯如此难过。“听到爱尔兰要向其他国家伸手借钱的消息后,丹尼斯喝醉了。他觉得,好不容易才富起来的爱尔兰,又要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穷日子里去了。”


11月21日,星期日。爱尔兰总理考恩当天晚上宣布,爱尔兰政府正式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金融援助方案。欧盟随后发表声明,欢迎爱尔兰的救助申请,并保证提供援助。据估计,援助规模至少会达到850亿欧元。


之前,爱尔兰坚决表示不要援助。因为它担心像希腊一样,一旦接受救助,就要接受苛刻的附加条件,就等于把国家主权交给了别人。但这一刻,很多像丹尼斯一样的爱尔兰人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单靠自身,昔日的欧洲富国已经无法走出财政困境。


目前,爱尔兰银行在国内共负债5000亿欧元,是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倍多。仅2010年,银行业的损失就高达350亿欧元,超过爱尔兰年度GDP的20%。银行处于破产边缘,政府出面救助,却背上沉重的国债,达到了历史上平均年度债务发行额的27倍,成为财政巨大负担。


“爱尔兰现在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房地产泡沫和银行毫无节制发放贷款造成的。” 爱尔兰人史蒂芬·史密斯对本报记者说。


在银行供职的史密斯清楚地知道,房地产一度是爱尔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爱尔兰房地产业泡沫破灭,建筑商无法还贷,个人抵押贷款购房者还不起贷,银行损失惨重,国家不得不耗费巨资进行救助。简单地说,是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


光辉岁月:


房地产催生富裕之国


历史上的爱尔兰,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数百年来,饥荒和移民成为这个依赖农牧业的岛国的标签。以至于人们提起它,想到的是小说《安吉拉的骨灰》里都柏林的贫民窟,想到的是“美国铁路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的悲惨生活。


陈敏琪是上世纪70年代末随丈夫到都柏林定居的。曾在英国学医、香港工作的她发现,爱尔兰的首都连快餐店都很难找到,更不要说什么购物中心,整个城市里最高的建筑也不过五六层楼。


“在我的印象里,爱尔兰迅速发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当时爱尔兰把公司税降到12.5%,比其他欧洲国家动辄30%以上要低很多,因此吸引了很多美国、英国的大公司来这里投资。”


陈敏琪所说的,是爱尔兰“华丽转身”的那段光辉岁月。当时,微软、IBM、戴尔等电子信息、软件和制药等世界顶尖公司都在爱尔兰建有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带动了爱尔兰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它由此逐渐走上富裕之路。过去十多年间,爱尔兰的GDP几乎一直保持5%至10%的高速增长,人均净资产从4万多欧元增加到近15万欧元,一跃成为欧洲富国。


外资企业对建筑物的需求刺激了房地产业市场,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大量涌入的移民,爱尔兰建设了大量新房。“那时候翻开报纸,到处都是关于房产的新闻和广告。” 陈敏琪回忆说。


房地产的繁荣让银行向开发商大笔发放贷款,对个人贷款者也提供极其优惠的贷款政策。史密斯是在2004年购买的房产。“一般来说,银行只会提供给买房者相当于房价75%的贷款,但当时银行的政策非常宽松,给了我95%的贷款,也就是说我只首付5%,就买到了一套房子。”


泡沫积聚:


房价12年涨了三四倍


从1996年到2006年,爱尔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在GDP中占的比重翻了一番,从5%提高到10%,成为爱尔兰支柱产业之一。


爱尔兰的房价也在疯狂地上涨。陈敏琪上世纪80年代在市郊购买的一套小花园洋房约4万欧元,到了2000年初,已经涨到了十几万欧元。史密斯说,他买的房子在4年间,价格翻了一番。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7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3到4倍,房价相对家庭年收入的系数也从4增长到10,在都柏林,房价收入系数比高达17。


“那么高的房价肯定不正常。”在中国香港当教师的爱尔兰人约翰·霍恩告诉本报记者。霍恩经常往返于爱尔兰和香港两地,他说当时很多朋友劝他把买房当做投资手段,但他觉得其中泡沫成分太高,不会持久。


泡沫破碎:


从个人到国家被深度套牢


霍恩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当2008年金融海啸呼啸而来之时,爱尔兰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崩溃。受危机影响,爱尔兰原本只有4%左右的失业率大幅上升,2009年中期达到11.4%,预计今年将达到17%。不仅大量移民离开爱尔兰转往其他国家寻找工作机会,很多爱尔兰人也开始去海外“淘金”。在都柏林工作的华人瞿孜文告诉记者,这几年公司里不少爱尔兰人都去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工作了。


人员外流使得爱尔兰对房屋的刚性需求开始下降,推高了住房空置率。都柏林大学的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2月底,爱尔兰房屋空置数量达34.5万套,空置率高达17%,远高于正常空置率5%至10%的范围。与此同时,房价开始急速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的房价比2007年高峰时下跌了23%。个人房贷量降低了73%,房产业的投资萎缩了40%。据爱尔兰前央行行长估计,每个爱尔兰家庭现在欠银行的债务平均达13.2万欧元,很难在其有生之年偿还所欠债务。由于信贷违约风险增加,建筑商无法还贷,个人抵押贷款购房者还不起贷,银行损失惨重,爱尔兰国内的几大商业银行普遍陷入了债务危机。


随着爱尔兰银行业债务规模的扩大,政府担保资产规模也在攀升。今年9月底,爱尔兰政府称,救助本国银行可能将耗资500亿欧元,预计今年该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升至32%。


在2008年购入房产的瞿孜文感觉自己“被套住了”。“其实当时房价已经开始降了,就贷款买下了。但没想到后来价格一路下滑,我现在是想卖也卖不掉。”


危机蔓延:


债务引发政治危机


尽管欧盟已经承诺给爱尔兰援助,帮助其渡过难关。但在瞿孜文看来,爱尔兰政府要解决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债务问题,而是如何处理正在形成的政治危机。


为了获得外援,爱尔兰政府日前公布了一份财政“瘦身”计划,希望通过增加税收、缩减公务员工资、压缩福利等手段,在未来4年削减150亿欧元财政赤字,以实现到2014年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欧盟要求的3%之内的目标。


“这些措施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所以最近的游行示威活动特别多。” 瞿孜文说,一方面,爱尔兰人认为政府在遏制房地产过热上采取的措施不得力,另一方面,也为自身福利减少、失业率节节攀升感到不满,对政府十分失望。


“在爱尔兰有句俗语,你可以满足需求,但不能满足贪欲。政府非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用财政手段去进行控制,反而还火上浇油,让很多人变得贪婪和投机。”教师霍恩认为,政府对于爱尔兰遭遇困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仅要面对民众的指责,爱尔兰联合政府内联合执政的绿党也在此时发难,要求提前举行大选。 对此,考恩表示,他愿意提前举行选举,决定大选日期,但议会必须要通过削减赤字的预算案,以成功获取外援。


分析:后面倒下的会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吗?


几经斗争后,爱尔兰终于“服软”,接受了外来援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问题专家余翔对本报记者说,爱尔兰渡过眼下难关没问题,但难以保证彻底解决危机。如果爱尔兰形势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掀起新一轮的欧洲债务危机。


葡萄牙被看作是下一个最可能倒下的骨牌。虽然葡萄牙经济结构与爱尔兰不同,但其财政赤字同样居高不下,远超欧元区3%的上限。尽管该国辟谣说不需要外援,但不少投资人认为,葡萄牙爆发债务危机只是早晚的事。


如果说欧盟还能应付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个较小经济体的救助的话,那么一旦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倒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和葡萄牙一样,西班牙也面临巨大财政压力。最近一段时间,西班牙国债收益率接连攀升,投资人不断抛售西班牙债券。《华尔街日报》称,这意味着西班牙的借贷成本在不断升高,如果高到西班牙无法再借到钱的时候,一些投资者会认为施救不切实际,要求债务重组,那么很多持有西班牙国债的欧洲银行就会承担损失。


余翔认为,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对欧洲债务危机“推波助澜”。11月初,美联储宣布向市场“放水”6000亿美元。这些热钱不但会冲击新兴市场,也会在欧洲寻找投机对象。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投机资金会选择在欧元区内有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下手”,分析人士认为,爱尔兰危机就有被人为炒大之嫌。爱尔兰债券规模小,容易被投机操纵。美国华尔街故意夸大危机,以阻击欧元,维护美元地位。


余翔说,由于欧盟及时“出手”为爱尔兰解围,投机资金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很可能不会善罢甘休,会继续在欧洲内寻找可以炒作的目标。


本文来源:《世界博览·海外卷》2011年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澳洲恐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中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一个经济学家和房产商的战争
前车之鉴:爱尔兰,一个被房地产拖垮的国家
《漫话金融》欧债危机的来龙去脉,为什么是希腊
美国消费稳定增长 爱尔兰危机无碍大局
都是房子惹的祸(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