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年底突击花钱:最多的一年仅12月就花了全年20% | 新闻百科

导读 | 中国财政每逢年末究竟花掉多少钱?新闻百科在整理了2010年-2016年的数据后发现,我国财政在每年12月份“突击花钱”的现象很严重,平均占到全年财政支出的16.45%,最多的一年仅12月就花掉全年财政支出预算的20.09%!


年底“突击花钱”一直是公众格外关注的财政现象之一。尽管各级相关部门力图用“集中结算”的概念替换“突击花钱”的说法,但公众的质疑度却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公众对财政预算制度的不够科学、监管方式不够透明的不满。


在过去的预算编制算法中,当年的财政支出情况决定了下一年财政拨款的基数。简言之,如果当年的财政支出没有完成预算份额,那么在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中,其基数就要相对应地被削减。各级政府为保证来年的“钱包”充裕,就必须要把完成支出预算当做任务来做。这一不够科学的预算编制算法,让公众有足够的理由质疑年底“突击花钱”是否合理合法。



 

“突击花钱”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集中结算。出于我国长期的收支规律和支出习惯,各单位会选择在年底“封账”,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年底的结算量特别大,这导致了财政在年底需要结算大量资金,12月因此成为了地方的财政集中结算月。比如工程结算、工程前中期的资金由施工方垫付,到年底再由政府统一结算。另外就是如科研项目等专项资金的申请和拨款每年都在12月进行,这也是年底“突击花钱”的一个大头。




 我国财政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在2015年开始得到遏制,并在今年跌落到历史最低值。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财政支出预计将达到18.07万亿,那么按照预算,今年的11月与12月,仍需要完成的财政支出便还有3.37万亿,约占比全年的18.64%,这也是中国11-12月财政支出占比首次跌至23.6%以内。




 这与改革预算编制算法有很大的关系。2014年8月份出台《新预算法》之后,现在我国财政通用的预算编制算法是“基数加增长法”,即为“收支预算数=基期收支执行数×(1十增长比例)”,在考虑上年支出基数的同时也要参考各项支出的增长因素,可于年底提前上报。另外预算结余现已归原单位所有,转入下一年继续执行,并在其年的6-7月设置年中预算加报机制。可以说“不花等于浪费”、“花的少就分的少”的观念在如今已经不存在了。


结语 | 其实公众关心的并非是年末是否突击花了钱,而是这笔集中开销的大量财政款是不是按照财政预算与项目安排有序地进行结算的。所以,可以说目前的压力,都来到了财政公开的透明度这边。


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



欢迎关注新闻百科官方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年终清理结算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范文(最新)
全国财政支出进度仅完成7成 年底将突击花2万亿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