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夜听书有感

冬夜听书有感

文│云中舫

前不久,听了本书《无声告白》,连着几天,思绪都沉浸其中,花季少女莉迪亚的死始终像一个散不开的乌云笼罩在我的心中,如鲠在喉的感触促使我要把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抛出来与大家探讨。

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混血家庭的故事。在那个时代,华人,应当说黄种人在美国还是很少的一部分,站在人群中还是相当醒目的。詹姆斯,也就是未来那个花季少女莉迪亚的父亲,就是那个人群中醒目的华人,他跟随父亲阴错阳差的离开祖国,踏上美利坚的土地,从幼年开始,他就极度渴望能够融入周围的环境,他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上学,但是现实是他始终不能如愿。但是成年后的他遇见了玛丽琳,也就是后来莉迪亚的母亲,一个非常叛逆的白人女性,她不愿像别的美国女孩一样学习家政或护理,一心只想当一名医生,于是她违背了母亲和学校的意愿,只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是在恋爱和婚姻方面她选择了詹姆斯,那个在美国社会里被人排斥又特别醒目的华人。我们现在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从小被环境排斥,另一个人从小就要特立独行,结合以后,詹姆斯以为成功的融入美国社会,因为自己娶了一位白人老婆,虽然不受丈母娘的待见,但依旧抱得美人归;而玛丽琳呢,也以为自己一意孤行的选择是对的,自己成功的自主决定了婚姻,和一位标新立异的人成为了夫妻。

故事开始了,就像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样,当莉迪亚和哥哥内斯相继出世之后,玛丽琳面临着无法实现自己儿时梦想的问题,我们前面说过,玛丽琳想成为一名医生,一名很酷的被一群男医生围着看着她做示范的女医生,她看到邻居,一位单亲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感觉快要嫉妒死了,但是,丈夫詹姆斯不允许她出去工作,更别提是去医学院继续学业而成为医生了。在参加完母亲的葬礼之后,玛丽琳撇下了年幼的一双儿女和那个华人丈夫,独自离家出走去学校学习,憧憬着未来有一天实现梦想。但是很快她发现自己怀上了第三个孩子,于是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丈夫和孩子们身边,继续做她的家庭主妇。然而就是玛丽琳的这次离家出走,在莉迪亚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她以为母亲的离开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于是发誓只要母亲回家,就事事依从她,只要母亲回来。母亲回来了,莉迪亚默默的遵从自己的诺言,其实谁也不知道她许下的诺言,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对母亲言听计从,母亲对她的所有要求,她都是只有两个字“好的”,玛丽琳发现女儿如此的听话,误以为女儿是懂自己的心,于是倾注大量的心血在其身上,关注她的成长,重视她的学业,玛丽琳几乎成为了她生活的希望,她甚至忽略了儿子内斯的成长,这一点令内斯大为不满,以至于稍大些就要急着外出求学,以求逃离家庭对他的冷漠。同样小女儿汉娜也没有受到父母以及哥哥姐姐的重视,以至于她习惯性地遇到不开心,就委曲蜷缩在桌子下面…再看父亲詹姆斯,妻子玛丽琳的回归令他感觉一切都回归了正常,作为一个华人,老婆在家相夫教子,儿女双全,儿子有出息,后来又申请到哈佛这样体面的大学深造,自然不必操心,女儿莉迪亚虽然顶着一头黑发,是个典型的华人女孩的模样,但是他不相信女儿会步自己的后尘。自己不也是年幼时无法融入伙伴,融入群体,但长大了却成功地迎娶了一位当地的白人妻子吗!所以他也要他的女儿尽快地融入伙伴融入群体,让男生们爱上他的女儿,爱上这个黄皮肤的女孩。所以他送女儿漂亮的项链,看到女儿在和小伙伴们煲电话,他都非常开心。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莉迪亚清楚地知道,自己过的一点都不开心,她顺从母亲,迎合父亲,是希望这个家庭和睦,不再有分离,因为母亲不在的日子里她经历了太多的无助和渴望,她不要那个冰冷的房子,她要一个欢声笑语的家。她感觉自己的顺从可以让母亲如释重负的微笑,让父亲信心满满的自豪,这就够了。但其实,她的功课越来越吃力,考试也会不及格…她甚至没有要好的同学和密友,在学校里没有人和她做朋友,回到家里,当父母问起她在学校的情况,她都是懂事的回答他们“挺好的”…她会努力表现出刻苦学习的样子,她会装模作样的给好友打电话,即使电话那头一个人也没有。好了,不用再说了,这个可怜的小姑娘承载了她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压力,所以当她得知亲爱的哥哥内斯即将成功的逃避这个家庭,去哈佛读书的时候,她开始焦躁不安了,因为她更孤单了,并且也很想逃离。她学开车学抽烟和哥哥一言不合就抓起避孕套去找那个坏男孩杰克而又被拒绝…莉迪亚,这个可怜的姑娘,当她终于想明白自己不能再这样过下去,应当放下包袱,活出自我的时候,却因为精神恍惚不慎跌入湖底溺水身亡。

故事其实是从她身亡之后采用倒叙的方法讲述的。警方给出的自杀结论始终不能让母亲玛丽琳信服,她自信的认为女儿一切正常,一定是被人拐骗出门,然后遭遇不测。直到发现了女儿压在书架下的自己早年的一本烹饪书。莉迪亚在母亲离家出走后回归时曾告知她,那本外婆留下的烹饪书已经烧了,这让玛丽琳误以为女儿是懂的自己的心,不愿意像外婆那样生活的。于是她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女儿的身上,让她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结果女儿不堪重负。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要承载上一辈人的希望呢?相比之下,父亲詹姆斯同样忽略了女儿的感受,他希望女儿积极的融入伙伴和群体,但是在美国当时的一个大环境下,一个性格内向的华人女孩如何能够自然的融进美国白人孩子的游戏里呢?在女儿失踪的最初,他甚至不知道该给女儿的哪个好友打电话询问,因为女儿真的没有好友,而在女儿的葬礼上,他才发现这些来参加葬礼的同学们也真的是好久不见了。他真的关心女儿吗? 

回过头再看我们周围无数的孩子和莉迪亚是不是一样,被父母寄予无限的厚望与憧憬?他们是不是也是帮助父母在实现梦想?他们有没有自己主动选择的可能和条件呢?

我想,可能没有吧…至少让一个孩子在幼年来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父母到底是她(他)的摆渡人还是操纵者呢?

曾经在群里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当你和群体出现差异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一,积极努力地去适应群体;二,算了,换一个群体,换一种活法;三,视而不见,没心没肺地混着。结果选择三的人占了大多数。或许这是最安全的一种活法吧。我们生活在这个群居的社会,或多或少都有点想标新立异的活出自我来,但当危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委曲求全何尝不失为一种策略,因为机会可能就在你争取到的时间里。        

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在年轻时有没有像玛丽琳那样的特立独行,在择业择偶问题上一意孤行,中年以后是不是不停地在为青春买单?有没有像詹姆斯和莉迪亚那样由于个人的原因始终无法融入群体;我们作为家长,孩子的喜怒哀乐我们真的懂吗…       

寒冷的冬夜,愿莉迪亚们今晚能够在温暖的房间里享受着父母的宠爱,甜蜜入眠…曾经在群里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当你和群体出现差异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一,积极努力地去适应群体;二,算了,换一个群体,换一种活法;三,视而不见,没心没肺地混着。结果选择三的人占了大多数。或许这是最安全的一种活法吧。我们生活在这个群居的社会,或多或少都有点想标新立异的活出自我来,但当危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委曲求全何尝不失为一种策略,因为机会可能就在你争取到的时间里。        

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在年轻时有没有像玛丽琳那样的特立独行,在择业择偶问题上一意孤行,中年以后是不是不停地在为青春买单?有没有像詹姆斯和莉迪亚那样由于个人的原因始终无法融入群体;我们作为家长,孩子的喜怒哀乐我们真的懂吗…       

寒冷的冬夜,愿莉迪亚们今晚能够在温暖的房间里享受着父母的宠爱,甜蜜入眠…

—— E N 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
找到真正的自己和真正的爱
《无声告白》:人终其一生,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5分钟读完《无声告白》——找回真正的自己
我读《无声告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