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九十七:报楚之惠,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牛年(己丑年)。《春秋》记载这一年的事情,用字多达214字,创造了按年记事用字最多的记录,惜字如金的孔老夫子,用饱满地笔墨来书写晋文公实现霸业的一系列作为,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晋楚“城濮之役”。楚国进攻宋国,宋国向晋国乞援,这是推尊霸主的一种强烈表示。晋文公姬重耳不安于晋国做第二流国家,决定出兵救宋,借此争霸中原。为先解除楚国对宋国的包围,晋军先攻击楚王国的“小兄弟”卫国和曹国。两国原来都是齐国的“小兄弟”,齐桓公死后投入新“老大”楚国怀抱。楚国有几代雄心勃勃的君主,有敢于承担责任的臣子,在齐桓公死九年时间内逐渐成了中原地区的实际霸主,向北凌厉发展,影响到了晋国利益,这种发展势头只有军事上的胜利才能遏止。晋楚争霸中原,两国必有一战。“小兄弟”被灭,楚兵团总司令成得臣便放弃宋国,西进捕捉晋军的主力,两国在城濮展开决战。晋文公以德义迎敌,为报答楚成王曾经的襄助之恩惠,决战前将大军后退了三舍(九十里),而楚国总司令成得臣求胜心切,被晋军打得大败,成得臣自杀,楚国北进中原的战略受到重大挫败。“城濮之役”,晋文公“报楚之惠,退避三舍”,暗合着晋文公得以称霸的道德基础,从此,晋国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道义上成了真正的诸侯“老大”,春秋第三位霸主晋文公诞生。

        “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楚人救卫。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楚杀其大夫得臣。卫侯出奔楚。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陈侯如会。公朝于王所。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卫元咺出奔晋。陈侯款卒。秋,杞伯姬来。公子遂如齐。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人、秦人于温。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诸侯遂围许。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孔子老先生用破天荒的214字记载今年17件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晋楚“城濮之役”。本篇篇幅可是有点长噢!

             (一)

            “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鲁僖公二十八年,春季,晋文公入侵曹国,接着讨伐卫国。

        曹国国都在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县。卫国国都在楚丘,今河南安阳市滑县东。卫国在曹国的西北方向,晋国在卫国的西北方向。晋国要攻打曹国,取道卫国是最近的路。当时曹国已经屈服于强楚,而卫国是鲁国的友好国家,鲁国与楚国也是关系暧昧,所以在鲁国的牵线搭桥下,卫、楚两国通过联姻也成了友好国家,这样楚国的势力范围一下子就从长江流域扩展到了黄河流域,直接可与晋国接触了!这种情况,是同样野心勃勃、想要称霸诸侯的晋文公所不可容忍的,所以,晋文公在准备充分后,今年首先拿曹国和卫国开刀,明攻曹卫,暗指楚鲁。

        《春秋左氏传》说,按照狐偃的计策,晋文公准备攻打曹国,号称假道于卫,就是向卫国借路,但卫国没看清形势?还是有强楚为撑腰有恃无恐?凡正是没有同意晋国借道伐曹的无理要求,于是晋文公新帐旧帐一起算(旧帐是当年晋文公流亡经过卫国时卫国不以礼相待),先绕道渡过黄河攻打曹国,得胜回师的路上,从南河(即南津,卫地,又叫棘津、济津、石济津,在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南、新乡市延津县北,河道今已湮)渡过黄河,正月初九,攻打卫国并占领了卫国的五鹿(卫国邑名,在今河南濮阳东北)。其实,对晋国来说,从汲郡南渡,到卫国南面后再向东攻击曹国的陶丘,与从卫国的南河渡黄河向陶丘进军,两条路都差不多,借道卫国不过是个晋国讨伐卫国的借口而已。有实力了,就会任性一点,做什么都是对的!

        五鹿据说就是晋文公流亡期间“乞食不成收到泥土”的地方,此时土地都归晋了。现在可以推测一下,此时晋军行进的路线和当年晋文公流亡从狄奔齐所经过的路途大概差不多,所以这条路对晋文公的团队而言虽然辛酸,但也熟门熟路。所以说,世上没有走错的路,每一条走过的路都会带来收获。

        《春秋左氏传》记载,二月,晋军元帅郤縠(xì hú)卒。原轸(即先轸)将中军,这是直升五级跃居元帅之位,胥臣接替先轸原来的位置任下军佐,西晋大牛人有话说:“先轸以下军佐超将中军,故曰上德。”这是以德选人,而不是论资排辈,《国语·晋语四》告诉我们原因,“取五鹿,先轸之谋也。郤縠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晋文公和齐昭公在敛盂(今河南省濮阳东南)结盟,卫成公请求参盟,晋人不答应。卫成公想亲附楚国,国人不愿意,所以卫人(赶走)出其君,以讨好晋国。卫成公出居于襄牛(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襄牛还是卫地,所以出居或出君未必非出国境不可,只要离开国都就算数。要是出国境就是出奔了。

            (二)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楚人救卫。”

        鲁僖公二十八年,春季,鲁国大夫公子买驻防卫国,但没有完成驻防任务就跑回鲁国,被鲁僖公杀了。楚国人救援卫国。

        在晋国强大凌厉的攻势下,除了卫国国君被国人赶到襄牛去了之外,国际也会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宋国是患难与共的盟友,此次出兵就是为了救宋。齐国与晋国在敛盂结盟,是开战后晋国第一个国际盟友。鲁国看到晋国之强大超乎想象,也有向晋国示好这心,便把责任推给驻防卫国的鲁国公子买(字子丛),杀子丛以向晋国谢罪,鲁僖公向楚之心已经开始动摇,通过公子买的命,给自己留条后路,算是“投名状”吧,随时准备倒向晋国;鲁国既然参与了楚国同盟,便要按照楚国的意图行事,派遣军队对抗晋国,鲁国公子买帅师戍守卫国,楚国也派兵来救援卫国,但都以失败而告终,鲁国杀自己人向晋国乞怜示好,但同时也必须给楚国主子一个交待,这难不倒鲁僖公。他骗楚国人说:“公子丛驻守卫国,没到期就想回来,所以杀了他。”这种两边都可取巧讨好的小人嘴脸,足足反映了鲁僖公为人之失信;将国家行为的失误让个人来承担责任和后果,足以说明鲁国公族治国之失策。生在鲁国,遇上这样子主子,也够倒霉了!《春秋左氏传》道出了“刺之”的实情,《春秋》可没有如实记载,这可能是“微言大义”的精妙处吧。“内杀大夫皆曰刺”,刺与杀同义,刺对内,杀对外。(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三)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鲁僖公二十八年,春季,三月初八,晋文公带兵侵入曹国,拘捕囚标了曹共公,把曹共公交给宋国扣押审问,把从曹国和卫国夺取的领土分给宋国。

        晋文公在这里伐卫侵曹,按计行事,楚国却并没有停止对宋国都围剿。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危急情况。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不去救他就断绝了交情,而请求楚国解围,楚国又不答应。我们想作战,齐国和秦国又不同意。这怎么办呢?”新元帅先轸说:“让宋国丢开我国而去给齐国、秦国赠送财礼。让齐、秦两国去请求楚国放过宋国。我们逮住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顾及在曹国、卫国的利益,一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齐国和秦国对宋国的财礼很喜欢,而对楚国的拒绝很生气,这样一来,齐国和秦国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便依计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高人就是高人,先轸之计促成了晋国与齐、宋、秦的联合,在夏季四月的城濮之战中,一举打败楚军,扼制了楚成王北进中原的强劲势头。“晋侯入曹”,除了高大上的称霸中原的战略利益之争、长江楚文化与黄河农耕文化之争外,据说还有晋文公报私仇的成份,因为晋文公当年流亡路过曹国时,这位曹共公不但不礼遇晋文公,而且还在晋文公洗澡时偷看他自上的排骨。这身上的排骨有好看的?常言道,非礼勿视!这不,非礼而视,现在灾祸加身了吧!还是曹国大夫僖负羁厉害,娶了一位有战略眼光的老婆,一眼看出当年的公子重耳是人中龙凤,叫老公通过赠送埋有玉壁的美食示好于重耳。现在,当年的重耳,今天的晋文公真的杀回来了,“晋文公重耳伐曹,虏共公以归,令军毋入厘负羁之宗族闾。”抓了曹共公,却严令军队不得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地盘。与人为善,深谋远虑,总是有好报的!

        晋文公入侵曹国也是挺费劲的。晋文公发兵包围曹国,攻城,战死的人很多。曹军把晋军的尸体陈列在城上。晋文公很担心,于是听从众人的主意,对曹国声称“在曹国人的墓地宿营”。古人多族葬,还都葬在城外,晋军在墓地宿营势必需要动土,祖坟要被挖了。那时军队由国人组成,即住在城邑里面的人,这些人应该是曹军的主力,而他们的祖坟就在城外,一旦祖坟受到破坏,军队还有斗志吗?所以曹国人很恐慌忧惧,为了讨好晋军,就把他们得到的晋军的尸体装进棺材运出来,晋军乘曹军恐惧斗志不坚而攻城。三月初八日,晋文公进入曹都,拘捕了曹共公,责备曹国不任用僖负羁,做官坐车的反倒有三百人,言其无德居位者多,并且说当年偷看自己洗澡,现在是罪有应得。但同时下令不许军阿进入僖负羁的家里,赦免他的族人,这是为了报答恩惠(报飧璧之施)。魏犫(chōu,魏武子 (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芒季子,毕万孙,以勇力闻世)、颠颉(diān jié)发怒说:“不替有功劳或者苦劳的人着想,还报答个什么恩惠?”这是说他们俩跟随晋文公流亡却无缘卿位,没有从亡的郤縠(xì hú)、郤溱(xì zhēn)、栾枝、先轸等人捷足先登,甚至连这个僖负羁一顿盒饭也受到如此重视,心中不愤,于是放一把火烧了僖负羁的家。魏犫(魏犨)胸部受伤,晋文公想杀死他,但又爱惜他的才能,派人去慰问,同时观察病情。如果伤势很重,就准备杀了他。魏犫(魏犨)捆紧胸膛出见使者,说:“由于国君的威灵,难道我敢图安逸吗!”说着就向上跳了很多次,又向前跳了很多次。晋文公于是就饶恕了他,而杀死颠颉通报全军,立舟之侨(以前虢国大夫,鲁闵公二年投奔晋国)作为车右,代规了魏犨的岗,原来的车右魏犫下岗了。 

          (四)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楚杀其大夫得臣。卫侯出奔楚。”

        鲁僖公二十八年,夏季,四月初二,晋文公率领宋军、齐军、秦军与楚军在城濮展开大战,楚军被打得大败。

        《春秋》写战争“大崩曰败绩”,意思是军队大溃败,象山体崩塌一样,叫做败绩。看来这次楚国败得很惨烈,几乎全军覆没,所以楚成王杀了领军的令尹成得臣。城濮,卫地,在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西南,那里有个临濮集(现在叫临濮镇)。下面我们看看这次著名战争的经过。

        楚成王进入申城(河南南阳市)并住下来。这是从讨伐宋国的前线退居到楚国境内,让申叔(楚国大夫申公叔侯)离开穀地。鲁僖公二十六年,鲁国借楚军占领齐国的穀(gǔ,谷)地后,楚国的申叔一直在戍守穀地(详见【闲话春秋】之九十五。让子玉离开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在外边逃亡十九年了(十八岁时开始逃亡,回到晋国又四年,现在四十岁,人生的惑之年),而最终还是得到了晋国。艰难险阻,都经历过了;民情真假,也都知道了。上天给予他年寿,同时为他除去了祸害(晋文公的老爹晋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晋文公一个人在世,所以说“天假之年”,并且除掉了晋惠公、晋怀公、郤芮等国内的反对势力)。上天所选择的人,难道可以轻易废除吗?《军志》(迄今可知的中国最早的兵书)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的人不能抵挡。’这三条记载,适用于楚国对待晋国。令尹子玉(成得臣)派遣伯棼(fén,即子越椒<鬬越椒>,伯棼是字。斗伯比之孙,是前任大司马子良之子,前任令尹子文的侄子,子文和子良都是鬭伯比之子,若敖鬭伯比子文与子良)向楚成王请战说:“不敢说一定有功劳,愿意借此堵塞奸邪小人的口(这里指去年蒍<wěi>贾说子玉领兵的本领不超过三百乘之事)”。令尹子玉不听楚成王之良言,意气用事,楚成王很生气,便少给他了点军队,只有西广、东宫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辆战车跟去。(楚王的亲军分左、右两广,亦称东、西两广,每广有战车三十乘。东宫则是太子宫的卫队。若敖六卒是若敖家的私族军队,可能是若敖所初设之宗族亲军。看来楚王没有给子玉更多的支援,子玉只好动用了宗族的私人武装。卒是车法,一卒为三十辆战车,所以六卒仅一百八十两战车。)

        子玉派使者宛春去“正告”晋军说:“请恢复卫侯的君位,同时把土地退还曹国,我也解除对宋国的包围。”(此时,卫成公在卫地襄牛,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曹共公被晋国人抓住后交给宋国审讯拘押,已失君位,所以说“复卫封曹”)。这是一种一厢情愿且很无礼的要求。晋国大夫子犯对晋文公说:“子玉好无礼啊!他给我国君王(指晋文公)的,只有解除对宋国的包围这一项,而要求我国君王给他的,却是‘复卫封曹’两项。”这次打仗的机会不可失掉。”先轸却有不同意见:“君王应该答应他的请求。安定别人叫做礼,楚国人一句话安定三国(释宋、复卫、封曹),我们一句话而使它们灭亡。我们就无礼了,拿什么来作战呢(道义上讲不过去)?不答应楚国的请求,这是抛弃宋国;救援了又抛弃他,如何面对诸侯呢(意思是子犯的话会被诸侯非议)?楚国有三项恩惠,我们有三项怨仇,怨仇已经太多了,准备拿什么作战呢?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来离间他们(私自签应曹国和卫国可以恢复他们的君权和国家,他们会自动断绝与楚的关系,达到离间楚国与曹卫的目的),并逮捕宛春来激怒楚国,其他的事等打起仗再说。”还是先轸深谋远虑,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曹、卫就与楚国断绝了邦交关系。

        晋国的上述举措彻底激怒了楚国令尹子玉。子玉大怒,发兵追击晋军。晋军撤退。军吏有疑问,说:“以国君而躲避臣下,这是耻辱;而且楚军围宋已久而已经疲劳不堪,我们为什么退走?”子犯说:“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哪里在于在外边时间的长短呢?当初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也没有今天(重耳过楚,楚成王有赠送之惠)。退三舍(一舍三十里)躲避他们,就是报答当初楚成王的恩惠(退避三舍,详见【闲话春秋】之九十三。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要用这个来蔽护他们的敌人,我们缺理而楚国有理,加上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衰疲。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我们还要求什么?如果他们不回去,国君退走,而臣下进犯,他们就缺理了。”晋军退走三舍(九十里)。楚国军队见晋军一再退避,要停下来,子玉不同意。

        四月戊申(初一),晋文公、宋成公、齐国的国归父、崔夭(崔杼之父)、秦国的小子慭(yìn,秦穆公之子)驻在城濮。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地方扎营,晋文公担心这件事。听到士兵念诵说:“休耕田里的绿草繁茂,丢开旧草而对新的加以犁锄。”晋文公很疑惑。子犯说:“出战吧!战而得胜,一定得到诸侯;如果不胜,我国外有大河,内有高山,一定没有什么害处。”晋文公说:“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栾枝(栾贞子)说:“汉水以北的姬姓诸国,楚国都把它们吞并完了。想着小恩惠,而忘记大耻大辱,不如出战。”晋文公梦中和楚王搏斗,楚王伏在自己身上咀嚼自己的脑浆,因而害怕。子犯说:“吉利。上天眷顾我们,楚国将伏罪,而且我们已经安抚他们了。”(古人仰卧以承天,俯卧以服罪,而晋文公梦中是仰卧,所以承天;楚成王伏在晋文公身上咀嚼脑浆,所以服罪。Really ?)背景讲完了,下面看战争现场。

        子玉派遣鬬勃(dòu,字子上)向晋国挑战,说:“楚国武士请求和君王的武士游戏一下,君王靠在车横板上观看即可,得臣(子玉)可以陪同君王一起观看了。”晋文公派遣栾枝回答说:“我们国君听到您的命令了。楚君的恩惠没有敢忘记,所以待在这里。我们以为大夫已经退兵了,臣下难道敢抵挡国君吗?既然大夫不肯退兵,那就烦大夫对贵部将士们说:‘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于你们的国事,明天早晨我们再见。’”晋国战车七百辆(五万二千五百人),装备齐全(《春秋左氏传》说,韅<xiǎn>、靷 <yǐn>、鞅< yāng >、靽<bàn>,表示装备齐全。韅(xiǎn),是驾车时套在马腋下的皮带;靷(yǐn),是引车前行的皮带,但此处有误,可能是后人抄错了,应该是靳(jìn),是驾车时套在马胸部的皮带;鞅(yāng),是驾车时套在马脖子上的皮带;靽(bàn),是驾车时栓马足的绳索)。晋文公登上有莘(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西北,此处再向北就是城濮)的废城观看军容(检阅军队),说:“年少的和年长的,排列有序,合于礼,可以使用了。”就命令砍伐山上的树木,用于修理制作兵器。

        四月初二,晋国列阵在莘北(即城濮),下军佐胥臣率下军抵挡陈、蔡之师,陈、蔡属楚国右师。楚令尹子玉(成得臣)以若敖六卒(一百八十乘)将中军,说:“今日必灭晋国了。”司马子西(鬬<dòu>宜申)将左师,子上(鬬勃)将右师。胥臣将马都蒙上虎皮,先攻陈、蔡。陈、蔡两军奔逃,这样楚军的右师先溃散了。上军将狐毛派出二旆(pèi,即两支前锋)击退楚军的溃兵。下军将栾枝让车子拖着树枝(造成扬尘)假装逃走(上文砍树枝更可能是在此发挥作用),楚师追击(这支楚师应该是楚中军),中军将原轸、中军佐郤溱率领中军的公族将其拦腰截击。狐毛、狐偃(分别)率领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可能主要由申、息的军队组成),楚军左师也溃散了。楚师败绩。子玉及时下令收兵(主要是楚中军,即若敖六卒),得以不败(三军溃散两军,只有中军保全,是大崩)。

        旗开得胜的晋军原地休整三天,悠哉悠哉地吃完楚军留下的粮食,养足了精神,到四月初六(癸酉)起程回国。这仗打的,怎么一个“爽”字了得!

          (五) 

          “楚杀其大夫得臣。”

        鲁僖公二十八年,夏季,楚成王杀了其令尹成得臣(子玉)。

        当初,楚国的令尹子玉(成得臣)自己制作了镶玉的马冠马鞅,还没来得及使用。作战之前,梦见黄河河神对他说:“送给我,我赐给你孟诸(宋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的水草地。”子玉没有送去(估计要送的话也只能通过祭祀把玉沉到河里送给河神了)。他儿子大心和子西(子玉同族)派荣黄劝谏,子玉不听。荣季(荣黄)说:“死而有利于国家,尚且还要去做,何况一块美玉呢?和国家比起来这不过是粪土罢了。如果可以使军队成功,有什么可惜的?”子玉仍然不肯。荣黄出来告诉两人说:“不是神明让令尹失败,令尹不以百姓的事情为重,实在是自取失败啊。”

         子玉失败之后,楚成王派使臣对子玉说:申、息的子弟大多伤亡了,大夫如果回来,怎么向申、息两地的父老交代呢?子西、孙伯(儿子大心)对使臣说:得臣(子玉)本来要自杀的,我们两个阻拦他说:不要自杀,国君还准备杀你呢。’”两人如此复楚成使者,是想让子玉去接受楚成王的处罚到达连穀gǔ,申方城之外某处,现不可考)时楚成王没有赦免的命令,子玉自杀了。子玉,名叫成得臣,芈(mǐ)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后裔,楚国第六任令尹(公元前637年-公元前632年),因打了胜仗而当上令尹,却因打了败仗而失去令尹,包括性命。子西也自杀,自缢()时绳子断了,所以没死成,估计是死的决心不大吧。

       晋文公听说子玉自杀的消息以后,喜形于色,说:“不再有人来为害于我了。蒍(wěi)吕臣做令尹,为他自己而已,不在民众。”蒍吕臣(叔伯)正是反对子玉担任令尹的那位。楚国一个令尹的死,就让晋文公表现得如此幸灾乐祸,晋文公再会伪装,还是在这种时候露出其“不仁”之心态!也体现出其惧怕楚国的不自信心理!

          (六)

           “卫侯出奔楚。”

        鲁僖公二十八年,夏季,卫成公逃到了楚国。

        今年的国际社会,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卫成公就是愁家之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春秋左氏传》说:卫成公听说楚军失败,很恐惧,就从襄牛逃奔到楚国,后来又辗转到了陈国。尽管如此,他还是挺关注国际形势,听到晋文公在践土大会诸侯及周襄王,就派遣元咺(元咺的先人食采邑于元,即今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因以为氏,)事奉叔武(卫成公姬郑的弟弟)去接受盟约(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现在的卫成公,可以称作“惶惶如丧家之犬”吧。不过,卫成公的故事还长着呢,让今后我们慢慢讲来。

          (七)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陈侯如会。”

       鲁僖公二十八年,夏季,五月十六日,鲁僖公与晋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子(叔武)、莒兹丕公会盟于践土。

        从以上阵容来看,此次由晋文公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原国家都很给面子,基本都到了。对中原诸侯国来说,参加此次会议,算是脱离“蛮夷”、回归“正统”,齐桓公死后国际社会倒向楚国的局面“一旦而变”,这世界变化快,反应慢的会被无情淘汰。这样的场面远远大于公元前681年齐桓公的“甄之会”(详见【闲话春秋】之六十四。只有许国没有来人,不是反应迟钝,就是交楚太深。当然,卫成公也没来,这是因为他还在出居(流亡)期间,来的是他弟弟叔武,所以称卫子。另外,一向很少得到出场机会的莒子,从此年开始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晋文公组织的各次政治活动,成为这个时期国际社会的积极分子。陈穆公也赶来参加此次国际会议,大概路上耽搁了,没有赶上结盟仪式。《春秋穀梁传》说,“陈侯如会”,如会,表示是盟会以外的,是到会听命的(“陈侯如会。如会,外乎会也,于会受命也。”)。这也有可能,因为陈、蔡两国在“城濮之战”中还是楚国的左师呢,这弯儿转得太急,陈穆公还没缓过神儿来呢!

        晋文公为了此次国际会议,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搞基地设施建设,为国际会议建设了专门的场馆,特别是为周襄王建造了专门的宫室,准备把周天子也请来参加国际会议,见证诸侯结盟。四月二十七日,晋文公到达衡雍(郑地,又叫河雍、垣雍,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西北,该处此时位于黄河以南二十二里,晋国军队在践土郑地,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偏东、新乡市原阳县西南、焦作市武陟县东南,此处位于衡雍西南,此时更在黄河以南。至明朝天顺年间即两千年之后,黄河自武陟向东改道,践土、衡雍就都到了黄河以北)建造了一座王宫,这座王宫的规模,据《仪礼·观礼》要求:诸侯觐jìn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大概是边长为220米的方形宫室吧。二是搞好统一战线,该打的打,如曹、卫,该抚的抚,如郑国,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城濮前的三月,郑伯(郑文公)带着军队到楚国助战。郑国之所以帮助楚国攻击晋国,郑文公惧怕楚国失败,不单是因为以前的亲楚政策,当时的国际社会亲楚是一种常态,鲁国、陈国、蔡国都亲楚,更多的是因为当年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时郑国的无礼。公子重耳流亡路线是狄、卫、齐、曹、宋、郑、楚、秦,受到礼遇的是狄、齐、宋、楚、秦,对晋文公无礼的是卫、曹、郑,此时卫、曹已遭到猛烈的报复,郑国岂能不感到害怕?所以郑国背叛晋国帮助楚国。但不管怎么说郑文公因楚师失败而惧怕,派遣子人九郑厉公弟、郑文公的叔叔语<字子人>的后人,难道是子人的第九个儿子?所以叫子人九?古人的名字好绕啊,将就着看吧)前去和晋国讲和。先是晋国大夫栾枝郑国和郑文公订立盟约,相当于外长级别的协商。五月初九,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正式结盟,这是国家领导人的正式签约。还是郑文公脑筋急转弯反应快,比卫文公快一步,比许僖公快N。三是广泛开展新闻宣传,特别是晋文公的丰功伟绩宣传,为会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五月初十日先搞了一个向周襄王献楚俘的隆重仪式,把楚国的战俘献给周襄王:驷马披甲的战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郑文公作为周襄王的出席,用的是周平王时的礼仪。周平王时,郑武公为即卿士。此时,周襄王也找到了当天子的感觉,他们各复旧职,要郑文公戎服辅王,以受楚捷四是搞了一个盛大的策封方伯仪式,同时设国宴招待与会的各国领导人。五月十二日,周襄王设宴招待以醴(lǐ,麦芽甜酒,酒精度数很低),特别允许晋文公可以向自己回敬酒。这是晋文公第二次受到礼遇,用这套程序接待。上次是在公元前635年护送周襄王回朝并杀作乱的王子带之后(详见【闲话春秋】之九十四。周襄王命令尹氏公元前718年周桓王曾派伊氏和武氏协助曲沃庄伯,一百多年后这个家族还在为周王室服务)和王子虎是首次登场,可能是周庄王之子、周襄王的庶弟,任周卿士,又称太宰文公、王叔文公,王叔是氏,文是谥)、内史叔兴父内史是官名,兴是名,叔是字,又称内史兴,可能为夏朝有鬲氏之后用策书正式任命晋文公为诸侯的领袖,《周礼》九命作伯用周王室的员(两卿士一大夫)来任命晋文公,表示对他的荣宠,并赐给他大辂古时天子所乘之车,次一点的是次辂,辂都是木头做的,按照包装材质不同,分五种辂,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此处大辂,推测为金辂车、戎辂车(战车)以及相应的服装仪仗,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黑黍加香草酿造的酒一卣yǒu,勇士三百人,说:天子对叔父说:恭敬地服从天子的命令,以安抚四方诸侯,惩治王朝的邪恶。’”晋文公再三辞谢,然后接受命令,说:“重耳谨再拜叩头,接受和宣扬天子的盛大赏赐和命令。接受了策书就离开了王宫,并先后三次朝见周王。五是举行由王室见证的盛况空前的会盟。五月二十六日,王子虎和诸侯在周天子的庭院里(晋文公践土为周襄王修的宫室)盟誓,约定说:“大家共同辅助王室,不要互相伤害!谁要违背盟约,就要受到神的诛杀,使他军队颠覆,不能享有国家,直到他的玄孙,不论老小。”君子认为这次结盟是守信用的,称道晋国在这城濮之战中能够坚守道德底线。王子虎代表的是周襄王来光临诸侯结盟,不与诸侯共同歃血,所以不能与诸侯同列记载。

        至此,本届国际会议圆满结束。晋文公回到晋国仅仅四年,经此一战一会,便霸业成功。看来,十九年的流亡生涯是“厚积”,一朝的城濮之战是“薄发”!所以说,凡事不要急,打好基础很重要。待时而动,比误打误撞要智慧得多。

          (八)

          “公朝于王所。”

        鲁僖公二十八年,夏季,鲁僖公到周襄王的住处朝觐天子。

        春秋开始,鲁国历代国君都没有朝觐天子行为,反而周王室天子总是派人聘问鲁开始的几位国君,到周襄王时代,周王室也懒得派人聘问鲁国国君了,周鲁两家便各自过活,不相往来了。这次践土之盟,鲁僖公就便就近到周襄王的住处(王所)朝觐天子,给周天王面子,做顺水人情的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位朝觐天子的鲁国国君。这是《春秋》记载的首次鲁国国君朝觐天子。

          (九)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卫元咺出奔晋。”

        鲁僖公二十八年,卫成公姬郑从楚国回到了卫国继续当国君。卫国大夫元咺(xuān)逃到晋国。

卫成公能够回国,是国际会议期间,卫子(叔武)和大夫元咺在晋文公面前替卫成公说好话求情的结果。

        有人在卫成公面前毁谤元咺说:他已立了叔武做国君了。元咺的儿子角跟随卫成公,卫成公派人杀了他。元咺并没有因此而废弃卫成公的命令,还是奉事夷叔回国摄政。卫成公因为晋文公兵临城下,请求讲和被拒绝,想投奔楚国又被国人赶出来,临走前委托元咺事奉叔武摄政,元咺将自己的儿子元角放在卫成公身边为质,城濮之战后卫成公还是去了楚国,随即又去了陈国,派叔武与元咺前往践土参盟,叔武与元咺还没从践土回来,元咺的儿子元角就被杀了。六月,晋国人卫成公从陈国回国。甯níng,宁)武子和卫国官吏、大族等在宛濮今河南新乡市长垣县西南)结盟,说:“上天降祸卫国,君臣不和谐。”主要是成公欲与楚国亲近便国人不想,所以不和,卫国才遭到这样的灾难。现在天意保佑我国,让大家放弃成见而互相听从。没有留下的人,谁来守卫国家?没有跟随君王的人,谁去保卫那些牧牛养马的人?由于不和协,因此乞求在大神面前明白宣誓,以求天意保佑。从今天订立盟约之后,在外的人不要仗恃自己的功劳,留下的人不要害怕有罪。谁要违背盟约,祸害就降临到他头上。神明和先君在上,对违约的人加以惩罚诛杀。国内的人们知道了这盟约,才没有二心。

        卫成公早于约定的日期先进入卫国(因为不信叔武)。甯武子在卫成公之前,长牂(zāng)把守城门,以为他是国君的使者,和他同乘一辆车进入。公子颛(zhuān)犬、华仲作为前驱,叔武正要洗发,听说国君来到,很高兴,用手抓着头发跑出来,前驱却把他射死了。卫成公知道他没有罪,把死者的头枕在自己的大腿上而哭他。颛犬逃跑,卫成公派人把他杀死了。元咺便逃亡到晋国,对晋文公说卫成公急国回国为君,让人杀了叔武,等等。

    《春秋公羊传》见对此事的描述是:“晋文公驱逐卫侯而立叔武,叔武推辞,晋国要立另人,而叔武怕立了别人卫成公就不能回国了,于是同意立自己,然后去参加了践土之会,并运作让卫成公回国。卫成公得以返回,却说:‘叔武篡我。’意思是叔武有意篡夺了他的国君之位。大夫元咺为叔武争辩说:‘叔武无罪。’但卫成公不信,最终杀了叔武。元咺就逃到晋国去了。”

    这里再说一下卫国著名的大夫“宁武子”,也写成甯(níng,宁)武子,名俞,又称甯俞,孔子评价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愚不可及那时并无贬义,意思是大智若愚。 

          (十)

          “陈侯款卒。”

       鲁僖公二十八年,夏季六月,陈穆公死了。

       陈穆公可能是被吓死的吧。如此风云际会的国际社会,情势瞬息万变,陈穆公没有站好队,结盟又迟到,估计焦虑过度,忧虑成疾,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抑郁”了,便一命乌呼。

        陈穆公,妫款,陈宣公的儿子,公元前647年-公元前632年在位16年。陈穆公的继任者陈共公,即他的儿子妫(guī)朔。

          (十一)

          “秋,杞伯姬来。”

        鲁僖公二十八年,秋季,杞伯姬来鲁国。

        杞伯姬是鲁庄公的长女,鲁僖公的大姐,公元前669年出嫁到杞国,至今37年了,应该有五十多岁了。一般父母在,嫁出田的女儿回来叫归宁,即看望尚健在的父母。鲁庄公已经死了,估计杞伯姬是来归宁鲁僖公之母成风的。不知成风是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如果是亲生母亲的话,按杞伯姬的年龄推算,成风今年应该在七十岁左右了。

          (十二)

          “公子遂如齐。”

        鲁僖公二十八年,秋季,鲁国公子遂去齐国。

        鲁僖公又恢复了齐桓公时代凡会盟必派人或亲自入齐的惯例。难道是和以往一样,再共叙一下两国传统的睦邻友好关系?不管怎么,两国开始往来就是和平的迹象!估计新上台的齐国国君齐昭公也调整了齐孝公时候的内政外交政策。

          (十三)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人、秦人于温。”

       鲁僖公二十八年,冬季,鲁僖公和晋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公、郑文公、陈共公、莒兹丕公、邾文公、秦穆公在温地举行正式会晤。

        晋文公召开此次国际会议,主题是商量出兵攻打不顺服的国家,目标是哪个呢?卫国?许国?楚国?陈共公继位尚未改元,所以称子,这是老规矩。莒子和邾子因是子爵,故称子。秦国是首次参与中原结盟,所有排序在最后,而且称人,史料称来的是秦穆公。温地,就是下面天王狩猎的河阳(河阳,晋地,在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晋文公这是第二次以诸侯霸主即“大哥”的身份把名义上的“大哥大”周天子周襄王召请到诸侯会盟的温地来了,尽管晋文公有实力,但这事做的却不合道理。

       此次会议有三项议程:第一项是审判卫成公;第二项是朝觐周襄王;第三项是讨伐不臣之国。大会主持人是晋文公,特邀周王朝天子周襄王出席会议。

            (十四)

          “天王狩于河阳。”

        鲁僖公二十八年,周襄王在河阳狩猎。

       说天王在河阳狩猎,是美化周天王的行动,好象是周襄王来这里打猎“偶遇”了诸侯的结盟似的,替天子避讳,因为周天王是不参加诸侯会盟了,离开京师成周(洛阳)参加诸侯的会盟是非礼的。这次是周襄王第二次被诸侯召请前来。第一次是在践土之盟。《春秋左氏传》记载仲尼(孔子)说:“以臣召君,是不能作为榜样的。”(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这是对晋文公如此做法的明确批评。

        周天子无德无能,所以只能看诸侯,特别是霸主的脸色行事。明着是尊重周王,其实是仰人鼻息,天子当到这份儿上,也是够了!

            (十五)

          “壬申,公朝于王所。”

        鲁僖公二十八年,冬季,十月初十,鲁僖公到周襄王在温地的住所朝见。

        “温之会”第二项议题是诸侯朝觐(jìn)天子。这次温之会,晋文公召请周襄王前来,并且带领诸侯朝觐他,名义上是请周襄王打猎。这次朝王者比较多,有齐、晋、秦、卫、陈、蔡等(排名不分先后)。不来不行啊,有“老大”晋文公召集着,谁不来,卫国和曹国就是倒子,而且都把天子也挪到河阳了。鲁僖公一年之内两朝见天子,不朝则已,要朝则再。“温之会”的第一项议题是审判卫成公。经过诸侯审判的卫成公,还要囚送到京师名,义上交给周天王处置。

          (十六)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鲁僖公二十八年,冬季,晋国人拘捕了卫成公,把他带到京城。卫国大夫元咺从晋国回到了卫国。

        温之会的第一项议题是审判卫成公和元咺的诉讼案。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到底谁杀了叔武。前边说过了,晋国大夫元咺逃奔晋后,向晋文公控诉了叔武被杀之事。甯(níng)武子作为卫成公的诉讼人,鍼(qián)庄子作为卫成公的代理人,士荣作为卫成公的答辩人。经过诸侯陪审团合议,晋文公大法官裁决,卫成公败诉。作为诸侯“老大”的晋文公,执行审判结果时,杀了卫国大夫士荣,砍掉了鍼庄子的双脚,合议庭认为甯武子忠诚而赦免了他。最后,法庭决定逮捕卫成公,把他送到京师,关在牢房里。甯武子负责给卫成公送衣食。卫国大夫元咺回到卫国,拥立公子瑕为国君。“老大”晋文公,直接就把卫国的事也安排妥当了,当然,从另一面看,这是赤裸裸的干涉和操纵他国事务。

          (十七)

          “诸侯遂围许。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鲁僖公二十八年, 冬季,诸侯包围了许国。曹共公襄被放回曹国,也和诸侯一起包围许国。

        十一月十二日,参加“温之会”的诸侯包围了许国,国际会议上商量出兵攻打不顺服的国家之迷底揭晓——许国。这是温之会的第三项议题。以前顺从楚国的诸侯国中,郑国派子人九与晋国讲和,已经认清了谁才是中原真正的“老大”,接受了批评,纠正了错误,站好了队列,顺从了晋国。受到猛烈打击的卫国以叔武践土受盟而从晋,陈国以陈侯如会而从晋,唯独许国冥顽不化,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周襄王无论是在践土,还是在河阳,距离许国都不远,许国国君也不来朝觐,这已经不公仅是轻视周天子和轻视晋国了,而是轻视参与会盟的诸侯国了。因此,诸侯们群起而伐之。但此次行动却无功而返。说晋文公霸业已成,有点志得意满,大有成就商汤、周武之功业的意思,一年用兵三次,军队没有时间修整,围许多时候士兵极疲劳,不能让许国臣服,只好罢兵。

        晋文公有重病,曹共公的侍从侯孺(,獳)贿赂晋文公的筮(shì)史,让他把得病的原因说成是由于灭了曹国。筮史就对晋文公说:“齐桓公主持会盟而封异姓的国家(指邢、卫,于齐为异姓;也可能指杞、鄫、徐,于周为异姓),现在君王主持会盟而灭同姓的国家。曹国的叔振铎,是文王的儿子,与晋同为姬姓;先君唐叔,是武王的儿子。而且会合诸侯而灭掉兄弟之国,这是不符合礼仪的。曹国和卫国一样得到君王复国的诺言,但是不能一同复国,这是不讲信用的。罪过相同而惩罚不同,这是不符合刑律的。礼仪是为了推动道义,信用是用于保护礼仪,刑律是用来纠正邪恶。丢开了这三项,君王准备做什么呢?”晋文公听了很高兴,恢复了曹共公的君位,曹共公就在许国和诸侯会盟,积极参与到围许的军事行动中来。这回可是长记性了,也灵醒了!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国史话·第一辑 晋文霸业(六)山雨欲来
95个成语拼成的齐国史(春秋篇)|文史宴
四八、晋楚城濮之战
春秋公羊传译注(上册)5
春秋时代,晋、楚城濮之战中常见的谋略竟如此简单?
春秋战国诸侯20强,这些诸侯不弱于战国七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