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一百零三:人算不如天算,鲁僖公精于算计的人生

        鲁僖公先生挂掉了,其肉体早已腐朽,而其精于算计的精神不朽!用现代的话说,鲁僖公是一位精致的得己主义者!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了,鲁国出现了短暂的国君之争,用两年的时间,以损耗两位国君、两位公子的代价,实现了鲁国政权的更替。用生命换时间,代价有点大,但时间还算短,没有给鲁国造成更大的动荡和损失。鲁国公子般和鲁闵公均处于庄公弟庆父的控制下,先后在位2个月和2年死了,最终公子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这就是鲁僖公。古人有一种谥法,专门用于给国君和有影响的大臣命名死后的谥号,按谥法,鲁僖公姬申谥“僖”,意思是:小心畏忌。综观鲁僖公的一生,确实符合这个谥号。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鲁僖在“小心畏忌”形态掩盖下,还有那一颗精于算计的心,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人算不如天算。

        一是小心畏忌度人生。鲁僖公的一生,都处在强势力量的压迫之下,所以,其人生必然是“小心畏忌”,否则会很快“自取灭亡”的。鲁僖公刚上台时,内外势力都很强大,国内有叔叔公子季友,拥有绝对权势,完全可以一言兴君,也可以一言废君。国外有老丈人齐桓公,那可是诸侯“老大”,连楚国都让他三分,更何况当时的鲁国。于是,鲁僖公就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来压力,变得小心谨慎,畏首畏尾,把自己的心思深深地隐藏起来,这一熬就是16年,把当年的懵懂少年生生地打磨成了老道世故者,这个过程,客观上也免除了鲁国民众许多折腾之苦。公元前642年,鲁僖公十六年,强势叔叔公子季友死了,鲁僖公已经完全掌握国政,紧接着,公元前643年,强大的老丈人齐桓公也死了,这时候的鲁僖公,没有性格压抑后的反弹,没有明显的个性张扬,面对继之而起的春秋第二霸宋襄公、南方强大的楚成王、春秋第三霸晋文公,他始终保持了“小心畏忌”的性格习惯,谁强大就向谁服软,谁有用就向谁讨好,这一性格,一直保持到了人生的终点。

        二是精于算计为利益。鲁僖公的精于算计,修成于叔叔公子季父擅权专政时期,他能够利用“三桓”(鲁国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和众臣(如臧文仲)势力相互牵制,为自己争取到为君者的基本利益。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宋襄公争霸,公元前638年被楚国打败,梦想彻底破灭。这五六年中,精于算计的鲁僖公干了三件事,一是趁着没有霸主,攻打邻居邾国,占领土地捞实惠。二是与楚国等诸侯会盟于齐国,看好楚国的实力和潜在的“老大”实力,尽早楚国套近乎。三是与卫、莒结盟,对抗齐国,争夺东方的控制权。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晋楚在中原的争霸斗争完全白热化。卫国是鲁楚的坚定盟友,也是晋文公打击的重点对象,当时鲁、楚都派兵帮助卫国防守,但还是敌不过晋军,向“楚”或随“晋”的“站队”问题,是决定鲁国命运的关键问题,直到决战前,晋楚的胜负之数依然不明朗。怎么办?精于算计的鲁僖公玩了一手让人拍案称奇的绝活,找个替罪羊。于是,鲁僖公杀了鲁国驻守卫国的大将公子买,然后两边去表态。派人对晋国说:公子买违背军命私自带兵助楚,和国君无关,所以杀了他表明鲁国对晋国没有敌意。又派人对楚国说:公子买作战不力,没有好好帮助楚国守卫卫国,所以杀了他。凭着这一手,在当时诸侯尽皆参战、损失惨重的时候,鲁国安然作壁上观,竟然毫发无损!城濮大战,晋、齐、秦、宋联军大败楚、卫、陈、蔡联军,晋文公全胜,一战确立霸权。鲁国也机敏的参加了晋国主持的践土和温的会盟,堂而皇之成了战胜国,而且还成了晋文公的亲信,主持了狄泉之盟。鲁僖公三十一年,由于积极靠拢晋国,分得了战败国曹国国的土地(济西之田),捞足了油水。公元前627年,鲁僖公又亲自跑到齐国,主动恢复了两国的关系,这还是有向诸侯“老大”晋国示好的意思在里边。尽管说鲁僖公这样精于算计,为了国家争取到了不少利益,但为人也好、治国也罢,似乎不应该只有利益,除了利益,还应有“道义”的追求吧。

        三是不胜天算失道义。鲁僖公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利益,这在功利者看来,鲁僖公有令人赞叹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机敏诡异的应对能力,一度几乎使鲁国发生质的飞跃,其功劳已经可以与晋文公重耳相提并论,是鲁国的明君。而事实情况是,鲁僖公之后,国际公信力进一步下降,鲁国国内“三桓”的势力进一步壮大,鲁国的国力进一步衰弱。常言道,人算不如天算。鲁僖公再精于算计,也胜不过天算。一是算计得到了小利,却丢失了道义。鲁僖公所做的事情,短期内、表面上看,是有利于鲁国的,比如让“跑得快”的臧文仲分得更多的济西之田(因此,把给臧文仲建议的重邑宾馆工作人员从仆役提拔到鲁国大夫的位置,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但这种为利益而不顾道义的做法,对鲁国“仁义之邦”的国际形象是一种极大的损害,这是功利者所看不到的,也是鲁国逐渐衰弱的文化原因。二是算计保存了自己,却培养了分裂鲁国的“三桓”。鲁僖公算计一生,都始终没有超出其母“成风”把他托付给公子季友时的层次,即只要能当国君即可,君权及与之相关的国家未来被放在其次。在鲁僖公时期,是“三桓”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鲁僖公为保君位,对其实行“绥靖政策”,为后任的鲁国国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也埋下了鲁国灭亡的隐患,终有“三桓分鲁”。三是精于算计,却没有算到阳寿已尽。鲁僖公还在积极谋遍布局,通过处理好与齐国的关系来加强与当时的诸侯老大晋国的联系,却没有想到从齐国回来就死在了夫人的小寝,被史家和当世讥讽。

        鲁僖公的人生,是小心畏忌的一生,是精于算计的一生,也是不胜天算的一生。人算不如天算,这是“道”。人算聚焦当前,天算反映长远,谁也逃不出此法则,所以,“人算”一定要顺应此“道”,努力向“天算”靠拢。要符合“天算”之道,关键是要克服私欲,廓然大公。人生短短几十年,国运也区区几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而已。象鲁僖公这样不顾道义而去追求利益的活法,也是一种普遍的活法,但对国家长远利益确实不利,其精神追求和生命层次也不怎么高。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莒国篇
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
春秋公羊传译注(上册)7
95个成语拼成的齐国史(春秋篇)|文史宴
中国古代历史(春秋之晋楚争霸时期一)
鲁僖公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