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一百六十八:小国无信,兵乱日至

        公元前565年,鲁襄公八年,猴年(丙申年)。这一年,鲁国和晋国继续保持着“蜜”一般的关系,鲁襄公带着执政大臣季武子出访晋国长达半年之久,而年底晋国大夫回访时,两国又搞了一场高雅的诗意外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外交艺术巅峰。与晋鲁之间的诗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国当国者子驷的一系列愚蠢政治举动:为了讨好晋国,郑国毫无征兆、毫无厘头地讨伐蔡国,结果惹恼了罩着蔡国的大佬楚国,当楚国找上门来算帐时,郑国又毫无诚信地背叛晋国顺服楚国,从而招致了今后几年晋国、楚国轮番对郑国的讨伐。郑国大夫子展在劝说郑国不要归顺楚国时说:“小国无信,兵乱日至。”意思是,小国用来事奉大国的,是信用。小国没有信用,战争和祸乱会每天都有,极易招致灭亡。郑国子驷所奉行“晋来跟晋,楚来随楚”的权宜之计,就是一种不讲信誉的表现,把郑国和郑国老百姓带入了战争的泥沼。

       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夏,葬郑僖公。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季孙宿会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公至自晋。莒人伐我东鄙。秋九月,大雩。冬,楚公子贞帅师伐郑。晋侯使士匄来聘。”

       孔子老先生用73字记载今年9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郑人侵蔡”,郑国很“欠揍”地挑起了晋楚以郑国为阵地的较量。

           (一)

            “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

        鲁襄公八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襄公到晋国去朝见。

        今年11岁的鲁襄公,继位8年时间来,这是第3次去晋国朝见了。这次去朝见还是为了领任务:听取晋国所要求贡献的财币数目。晋国能给鲁国提供什么样的保护暂且不论,鲁国能给晋国多少贡赋是必须说明白的。财币山西,名不虚传,历史悠久,春秋已然。

            (二)

           “夏,葬郑僖公。”

        鲁襄公八年,夏季,郑国安葬了郑僖公。

      郑国的公子们因为子驷弑杀了郑僖公,谋划杀死子驷(公子騑)。但子驷却先下手为强。夏季,四月十二日(庚辰),假造罪名,杀了子狐、子熙、子侯、子丁。大夫孙击、孙恶逃亡到卫国去了。

       这时候的郑国,当国的子罕(公子喜)已经死了,即位的郑简公才6岁,由子驷当国,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众公子败下阵来,死散逃亡。尽管如此,郑国国内“亲楚派”和“亲晋派”的政治力量却还势均力敌。这让“亲楚”的子驷也无法改变郑国当前现状。 

          (三)

          “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

        鲁襄公八年,夏季,郑国入侵蔡国,俘获了蔡国公子燮(xiè)。

       四月二十二日(庚寅),郑国的司马子国(公子发)、大夫子耳(公孙辄<zhé>)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子良之子)。郑国人都高兴,唯独子产(公孙侨,子国之子)不随声附和,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再大的祸患了。楚国人前来讨伐,能够不顺从他们吗?顺从楚国,晋国的军队必然来到。晋、楚两国进攻郑国,从今以后郑国至少四五年内不得安宁。”子国对他发怒说:“你知道什么!国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执政的卿(子驷)在那里,小孩子说这些话,将要被杀的!”

        实在看不明白郑国当国者子驷这招棋的意图。蔡国与郑国无怨无仇的,晋国也没有命令郑国去找蔡国的麻烦,而蔡国现在是楚国的势力范围,号称“亲楚派”子驷命令无故兴兵讨伐蔡国,既不能得到晋国的欢心,又惹恼了强大的楚国,莫名其妙地给自己国家拉了一大堆仇恨,看来这位子驷真的不具备“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遇上这样的人,郑国和郑国百姓只能自求福啦!

          (四)

          “季孙宿会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

        鲁襄公八年,夏季,鲁国大夫季孙宿与晋悼公、郑简公、齐国人(高厚)、宋国人(向戌)、卫国人(甯<níng>殖,甯惠子)、邾国人(邾国大夫)在邢丘举行了正式会见。

       邢丘,是晋地,即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东部。五月初七,晋悼公组织此次国际会议,主要是规定国与国之间朝聘的财礼数字,是一次“移风易俗”的国际会议。因为是专业会议,所以没有让诸侯参加,而是请诸侯国的大夫们代劳。6岁的郑简公是唯一一位参加会议的外国“元首”,目的是借参加此次国际会议,向晋国贡献入侵蔡国获得的战利品,讨好晋国。11岁的鲁襄公尽管此时也在晋国,但却是鲁国大夫季孙宿参加会议,《春秋穀梁传》说“见鲁之失正也,公在而大夫会也。”(可见鲁国乱政了,鲁襄公在,却是大夫参加会。)

        (五)

          “公至自晋。”

        鲁襄公八年,夏季,鲁襄公从晋国回到鲁国。

       鲁襄公正月去晋国朝见,这时候已经五月,才回到鲁国,朝见时间够长的,国内的事情也不需要处理吗?下边可以看到,莒国人已经打了家门口来了,这鲁国君臣还优哉游哉地在外晃悠。鲁襄公回国后“告庙”时,可以报告祖先的是晋国规定的贡赋数目,别无所获。

          (六)

          “莒人伐我东鄙。”

        鲁襄公八年,夏季,莒国讨伐鲁国的东部边境。

       莒国是来与鲁国划定疆界的。莒国灭了鄫国后,边界就与鲁国接壤了,而鲁国在莒国灭亡鄫国之时,乘机把东部边界向原鄫国领土上扩展了那么一点点!现在莒国讨伐鲁国,就是为了此事而来。

          (七)

          “秋九月,大雩。”

         鲁襄公八年,秋季,九月,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

         求雨得雨的祭祀才叫“雩(yú)”。求雨不得的,则为“旱”。鲁襄公五年曾“大雩”。

          (八)

          “冬,楚公子贞帅师伐郑。”

        鲁襄公八年,冬季,楚国令尹公子贞帅师讨伐郑国。

        郑国的命运,很不幸被子产言中。郑国无故入侵蔡国,把蔡国后边强大的楚国军队招来了。楚国正好借这个机会找郑国算帐,顺便向北挑战晋国的底线。

楚国大兵压境,郑国内部分裂。子驷、子国、子耳要顺从楚国,子孔(公子嘉,穆公子)、子蟜(jiǎo,公孙虿<chài >,子游子)、子展(公孙舍之,子罕子)要等待晋国救援。子驷说:“《周诗》有这样的话:‘等待黄河澄清,人的寿命能有几何?占卜太多,等于为自己结成网罗(人寿促而河清迟,喻晋之不可待)。’跟很多人商量,主意太多,百姓多数不能跟从,事情更难成功。百姓危急了,姑且顺从楚国,以缓和百姓的苦难。晋国军队来到,我们又再顺从他。恭恭敬敬地供给财货,以等待别人前来,这是小国所应当做的。用牺牲玉帛,在两国(晋、楚)的边境上等待,以等待强有力的国家来保护百姓。敌人不为祸害,百姓不疲劳困乏,不也是可以的吗?”子展说:“小国用来事奉大国的是信用。小国没有信用,战争和祸乱会每天都有,很快就要灭亡了。与晋国五次盟会建立的信用,如今却打算背弃,虽然楚国救援我国,因背信于晋而得到楚,有什么用?楚国的亲近对我国不会有好结果,他们是想把我国作他们的边郡县邑,不能顺从子驷他们。不如等待晋国救援。晋国的国君正当贤明的时候,四个军完备无缺,八个卿和睦无间,必然不会丢弃郑国(晋国的四军,上、中、下、新军。每军有两位卿,共八位。荀罃将中军,士匄佐之;荀偃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黡将下军,士鲂佐之;赵武将新军,魏绛佐之。)。楚军距离我们遥远,粮食将要吃完了,一定会很快回去,怕什么?舍之(子展名)听说:仗恃不如讲信用。完缮守备以使楚军疲惫,依靠信用以等待晋军,不也是可以的吗?”子驷(公子騑)说:“《诗》说:‘出主意的人很多,因此不能有所成就(谋夫孔多,是用不集。《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旻》)’。发言的人挤满庭院,谁敢承担过错?好象一个人一边走路一边还和路人商量,因此一无所得。”请顺从楚国,我子騑来承担责任。”于是郑国就和楚国讲和了。

郑国派王子伯骈(pián)向晋国报告,以郑简公的口气说:“君王命令敝邑:‘整修你们的战车,使你们的车兵徒兵保持戒备,以讨伐动乱。’蔡国人不顺从,敝邑的人不敢贪图安逸,收尽我国的军队,以讨伐蔡国,俘虏了司马燮,奉献于邢丘的盟会上。现在楚国前来付伐,说:‘你们为什么对蔡国用兵?’焚烧我国郊外的小堡,侵略我国的城郭。敝邑的大众,夫妻男女,顾不得休息而互相救援。国家将要倾覆,没有地方可以控告。百姓死去和逃亡的,不是父兄,就是子弟。人人忧愁悲痛,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保护。百姓知道毫无办法,只好接受楚国的盟约。我和我的几个臣子不能禁止,不敢不报告。”

知武子(荀罃<yīng >)派行人子员回答说:“君王受到楚国讨伐的命令,也不派一个使者来告诉我,反而立刻屈服于楚国。君王的愿望,谁敢反对?寡君(晋悼公)准备率领诸侯和你们在城下相见。请君王考虑一下。”

        郑国当国者子驷的政治智慧确实很低劣,所以结果都被子产和子展言中。如此当国者,郑国百姓遭罪了!

          (九)

          “晋侯使士匄来聘。”

        鲁襄公八年,冬季,晋国派大夫士匄(gài)来鲁国聘问。

晋国范宣子(士匄,中军佐)来鲁国聘问,同时拜谢鲁襄公的朝见,报告将出兵郑国。襄公设享礼招待他,范宣子赋《摽有梅》这首诗(《诗经·国风·召南》),摽(biāo),是“落”的意思。梅花盛极则花落。诗人以此比喻美女美极就会衰老,帅哥最好及时追求。范宣子想让鲁国及时决定与晋国共同讨伐郑国。季武子(季孙宿,为相礼)说:“哪里敢不及时啊!现在用草木来比喻,寡君(鲁襄公)之于君王(晋悼公),不过是作为草木散发出来的气味而已。高高兴兴地接受命令,有什么时间早晚?”季武子赋《角弓》这首诗(《诗经·小雅·桑扈之什》),取其兄弟婚姻,无相远之意。客人将要退出,季武子赋《彤弓》这首诗(《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取其天子赐有功诸侯之诗,欲使晋悼公继承晋文公霸业,再从周天王那里接受一次红色的弓(彤弓)。范宣子说:“城濮这一战(公元前632年),我们的先君晋文公在衡雍奉献战功,在襄王那里接受了红色的弓,作为子孙的宝藏。我士匄是先君官员的后代,岂敢不接受您的命令?”君子认为范宣子懂得礼仪。

春秋时期的外交活动,能不能搞得再高雅和别致一些呢?政治是艺术、外交是艺术,在此达到巅峰,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8襄公八年
《春秋左传全译》(卷九 襄公一)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左传·文公》精选译注
赵盾与晋灵公之间的明争暗斗
襄公八年 小国外交 金乎信乎 文雅谈判
襄公二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