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一百六十九:谋以息民,国乃有节

公元前564年,鲁襄公九年,鸡年(乙酉年)。这一年,宋国的大火国际知名,被写入不记载外国灾异之事的鲁国国史《春秋》;鲁襄公不甘寂寞的奶奶穆姜被老爹鲁成公软禁在东宫十年后终于在寂寞中死去;“唯强是从”的郑国,继续玩着言而无信的把戏,游戏在晋楚两国之间,饱受着两个超级大国的倾轧和摧残。统治者玩的是文字和战争游戏,而老百姓则赔上的是身家性命和终生的幸福。这一时期的国际社会,基本上由晋国来主导,其中有很多现在和历史的原因,但有一点是最根本的,这就是晋国的统治者晋悼公及其统治集团心中有“民”。尽管战争不断,但晋悼公还是注意“息民”。晋悼公计议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办法(“谋所以息民”)。著名晋国大夫魏绛请求赐民以恩惠,把积聚的财物拿出来借给百姓。从晋悼公以下,如果有积聚的财物,全都拿了出来。国内没有不流通的财物,也没有困乏的百姓;公家不禁止百姓牟利,也没有贪婪的百姓。祈祷用财币代替牺牲,招待宾客只用一种牲畜,新的器物不添制,车马服饰只要够用就行了。这些措施推行一年多,国家才有了法度(“行之期年,国乃有节”)。悠悠峥嵘岁月,只有“民本思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人类社会孜孜地追求,古今皆如此。

        “九年,春,宋灾。夏,季孙宿如晋。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楚子伐郑。”

       孔子老先生用75字记载今年5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晋国伐郑,同盟于戏,郑国无信,在盟书中玩文字游戏。 

           (一)

            “九年,春,宋灾。”

        鲁襄公九年,春季,宋国发生火灾。

        《春秋》记载宋国火灾,是因为宋国来报告这事,《春秋穀梁传》,因为孔子的先祖在宋国,这就更牵强了点。估计宋国这次的火灾比较奇特,灾害损失也比较大。“天火曰灾”,找不到火灾发生的原因,只能看成是老天爷的干的,是上天对宋国的惩罚了。国君的正寝宫、宗庙、朝庭这些重要地方发生火灾,就是“灾”,而不重要之处发生火灾,则称为“火”。

            (二)

           “夏,季孙宿如晋。”

        鲁襄公九年,夏季,鲁国大夫季孙宿到晋国去。

        季文子(季孙行父)死后,儿子季武子(季孙宿)接任鲁国的执政大臣(卿)。这次季武子到晋国去,是对去年底晋国大夫范宣子(士匄)访问鲁国的回访问。那次访问,创造了艺术外交的巅峰。

 

          (三)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

        鲁襄公九年,夏季,五月二十九日,鲁成宣公夫人穆姜死了。秋季,八月二十三日国安葬了我们的小君穆姜。

        穆姜是鲁宣公夫人,鲁成公母,鲁襄公祖母。公元前575年,穆姜因为搅入鲁国“三桓”之间的权利之争,鲁成公和季孙行父、仲孙蔑联合起来,关在了东宫(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五十七)。十年生死两茫然,穆姜最终死在了东宫。

        鲁国现在的国君是穆姜年幼(12岁)的孙子鲁襄公,有名无权,大权掌握在“三桓”之一的季武子手中,所以,鲁国能够给予穆姜的哀荣也不会太盛,所以早早的安葬了事。按“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还不足三月安葬,礼数不够,有点太快了。

 

          (四)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鲁襄公九年,冬季,鲁襄公会合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齐世子光诸侯进攻郑国。十一月初十,(诸侯和郑国)在戏地结盟。

        《春秋左氏传》描述的作战情况是:十月十一日(庚午),季武子(季孙宿)、齐国的崔杼(崔武子)、宋国的皇郧跟随荀罃(yīng,知武子,中军将)、士匄(范宣子,中军佐)进攻鄟门(zhuān,这是指郑国都城东门)。卫国的北宫括、曹国人、邾国人跟随荀偃(中行偃)、韩起(上军佐)进攻师之梁门(郑国都城城门),滕国人、薛国人跟随栾黡(yǎn,栾桓子,下军将)、士鲂(下军佐)进攻北门,杞国人、郳国人跟随赵武(新军将)、魏绛(亦书魏降,魏昭子,魏庄子,新军佐)砍伐路边的栗树。十五日(甲戌),军队驻扎在汜水边上(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西南),于是传令诸侯说:“修理作战工具,备好干粮,送回老的小的,让有病的人住在虎牢。虎牢已经是晋国的“中转站”和“补给站”了。这里《春秋左氏传》忘了说莒子干什么去了。

        郑国一看诸侯们这阵式,知道这次晋国是“动真格”了。于是“顺风倒”战略发挥作用,与诸侯们在戏地结盟,背楚顺晋。戏地,又称为戏童,位于嵩山东北,今河南郑州市的巩义市东南,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交界处,依山命名,当地有戏童山,今名五指岭。

郑国人害怕,就派人求和。荀偃(中行偃,上军将)说:“对郑国实际包围,以等待楚国人救援,和他们作战。不这样,就没有真正的讲和。”这是担心郑国又玩“两面派”,不能真正顺服。知罃(荀罃,中军将)说:“答应他们结盟然后退兵,用这样的办法引诱楚国人进攻郑国,使楚国人疲劳。我们把四军分为三部分,加上诸侯的精锐部队,以迎击前来的军队,对我们来说并不困乏,而楚军就不能持久了。这样,还是比打仗好。暴露白骨以图一时之快,不能用这样的办法和敌人争胜。还有很多大事需要解决,君子用智,小人用力,这是先王的训示。”诸侯都不想打仗,于是就允许郑国讲和。

        十一月初十日(按历法推算,十二月无己亥,但十一月有己亥),一起在戏地结盟,这是由于郑国顺服了。准备结盟,郑国的六卿公子騑(子驷)、公子发(子国)、公子嘉(子孔)、公孙辄(子耳)、公孙虿(子蟜,公子偃子游之子)、公孙舍之(子展,公子喜子罕之子)以及他们的大夫、卿的嫡子,都跟随7岁的郑简公赴会。晋国的士庄子(士弱)制作盟书,说:“从今天已经盟誓以后,郑国如果对晋国不唯命是听或者有别的想法,就像这份盟书所记载的一样。”公子騑快步走上前,说:“上天降祸郑国,让我国夹于两个大国之间。大国不赐给我们友好的话语,反而发动战乱以要挟我们结盟,让我们的鬼神不能得到祭祀,百姓不能享受土地上的出产,男人女人都辛苦瘦弱,没有地方可以诉说。从今天已经盟誓以后,郑国如果不服从既合于礼仪而且有强大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国家,反而敢有其他想法,也像这份盟书所记载的一样。”荀偃说:“修改这篇盟辞!”公孙舍之说:“已经把盟约报告神灵了。如果可以修改,大国也可以背叛了。”知罃对荀偃说:“我们实在不合于道德,反而用盟约来要挟别人,这难道合于礼仪吗?不合礼仪,用什么主持盟会?姑且结盟而退兵,修养德行、休整军队然后再来,最终必然得到郑国,何必一定在今天?我们不合于道德,百姓将会丢弃我们,岂只是郑国?如果能够休养民力和睦民心,远方的人将会来顺服,有什么要依靠郑国呢?”于是就结盟然后回国。

        一次盟会,两份盟书。晋国和郑国在制定盟书时,双方按各自的诉求表述盟书,玩的是文字游戏,显然不是一次“统一思想”的会盟。郑国顺服的是“既合于礼仪而且有强大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国家”,而不是晋国。

          (五)

          “楚子伐郑。”

        鲁襄公九年,冬季,楚共王讨伐郑国。

由于郑国与晋国带领的一帮中原兄弟结了盟,形式上背叛了楚国,所以楚共王进攻郑国,郑国“当国者”子驷(公子騑)打算和楚国讲和,子孔(公子嘉)、子蟜(jiǎo,公孙虿chài)说:“和大国结盟,嘴里的血没有干就违背了它,行吗?”子驷(公子騑)、子展(公孙舍之)说:“我们的盟誓本来就说‘唯有跟从强大的国家’,现在楚国军队来到,晋国不救援我国,那么楚国就是强大的国家了。盟誓的话,难道敢违背?而且在要挟之下举行的盟誓没有诚信可言,神灵不会降临,神灵所降临的只是有诚信的盟会。信,是言语的凭证,善良的主体,所以神灵降临。明察一切的神灵认为在要挟下举行的盟会不洁净,违背它是可以的。”晋国和郑国一个会盟,两种表述,两份盟约,对郑国没有任何约束力,于是郑国就和楚国讲和。公子罢戎进入郑国结盟,一起在中分(郑国都城中的地名)盟誓。楚庄王夫人(楚共王之母)死,楚共王没有能安定郑国就回国了。

晋悼公计议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办法。魏绛请求赐予恩惠,把积聚的财物拿出来借给百姓。从晋侯以下,如果有积聚的财物,全都拿了出来。国内没有不流通的财物,也没有困乏的百姓;公家不禁止百姓牟利,也没有贪婪的百姓。祈祷用财币代替牺牲,招待宾客只用一种牲畜,新的器物不添制,车马服饰只要够用就行了。这些措施推行一年多,国家才有了法度。三次出兵而楚国不能和晋国争雄,郑国才真正顺服。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2襄公二年
《春秋左传全译》(卷九 襄公一)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新解春秋五霸第五霸——少年霸主晋悼公(下)悼公复霸
《左传·文公》精选译注
赵盾与晋灵公之间的明争暗斗
襄公九年 火灾天道 穆姜辩《易 》秦楚攻晋 郑国两盟 国乃有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