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一百一拾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加速了燕国灭亡

秦国灭亡了韩、赵、魏这三个“三晋”兄弟国家之后,秦国边界以长安为中心,向外扩展千里(500公里),展望天下,主要对手只剩一半,从北向南,依次为燕、齐、楚三国。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也即第四个要灭亡的国家,就是北方的燕国

春秋以前,燕国是小国、弱国;战国以来,国运转盛,国力大增,特别是燕昭王即位后,变法图强,燕国成了大国、强国。燕国可谓是“环勃海”地区,几乎将原本强大的齐国灭掉,如果真的灭掉了齐国,那么燕国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环勃海”国家。


燕国以如此的实力,与遥远的秦国抗衡,最终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但是,这世上有两个字“恐惧”!公元前236年,秦军连克赵国九城,与赵国相邻的燕国立即有了“唇亡齿寒”的感觉,这时在秦国为质的燕太子丹,在“恐惧”的驱使下,逃出秦国,奔回燕国,名为救燕,实际给燕国带来了更大的“恐惧”。

“恐惧”让这位自称是了解秦国的燕太子丹做出一个决定:派燕国壮士荆轲去行刺秦王政。寄家国安危于一勇士之身,这就是燕国的图存救亡之道,多少有点单薄,有点无耐,有点轻率、有点沧桑。不过,正因为如此,历史才记住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荆轲本是卫国人,燕人称这为荆卿。他自幼读书击剑,有勇有谋;长大周游列国,广交朋友。他好酒,在燕国时,每日与高渐离和狗屠两位至交在街市上畅饮,每至酒酣耳热,情之所至,高渐离击筑,荆轲或豪情欢歌,或怅然悲泣。燕国处士田光觉得荆轲是不同凡响之人,便与之结为好友。

燕太子丹逃回国后,向田光请教救亡图存对策。田光也悲观地认为,燕国弱小,不是秦国的对手,而诸侯畏惧强秦,不敢联合抗秦,燕国不妨走一步奇着,派遣一位勇士出使秦国,设法胁迫秦王归还侵占的燕国土地,若秦王不答应,就刺杀他,并把好友荆轲推荐给了太子丹。

太子丹亲自去请荆轲,荆轲起初推辞。估计荆轲也明白,秦王政没亲政前的9年,秦国照样攻城略地,打得各怀鬼胎的诸侯国无还手之力,刺杀秦王政,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太子丹执着于此办法,对家国一片忠诚,荆轲便慨然应允。于是,太子丹便尊荆轲为上卿,以豪宅、佳肴、珍宝、美女供奉荆轲。凡荆轲出行,太子丹都为他备好车马等所需用具,可谓是礼遇有加,只为了让荆轲去赴汤蹈火。

秦王政十九年,即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国,俘虏赵王。接着,大军又到达燕国南界,准备渡易水攻燕,燕国下下震动。情势危机,“恐惧”袭来,没有自信的燕国太子丹敦促荆轲尽快赴秦。荆轲痛快答应,但请求两样东西:一是燕国督亢的地图;二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当即答应了地图之事,但人头之事却有不忍。

荆轲知道太子丹的顾虑,于是亲自面见樊於期(原为秦将,因得罪秦王而投奔燕国),只说了一句话:“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樊於期便自刎而死,献上了自己的人头,期望通过荆轲得报血海深仇。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赵国工匠徐夫人锻造的匕首,据说价值百金,锋利无比,又以毒药淬之,可以见血封喉。匕首被藏在地图之中,以便携带入秦宫。随行的还有燕国勇士秦舞阳以及敢死之士20余人,另有价值千金的财物,供荆轲打通关节。

荆轲到了秦国,贿赂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劝秦王政说:“燕国君臣愿意做您的子民,供您驱使,为表诚心,还派人送来了樊於期的人头。”秦王政十分高兴,决定身着朝服,摆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樊於期的人头匣,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奉命晋见。当走到秦宫王位台阶下时,心理素质较差的秦舞阳被威严的朝仪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秦国君臣产生了怀疑。

这时,荆轲回头看一眼秦舞阳,微微一笑,然后走上前向秦王政谢罪说:“请大王宽恕身后这个没有见过大世面而有失礼节的随从。”秦王政点点头,下令献上地图。荆轲从容地展开地图,当地图快展到尽头时,突然地图中出现了一把锋利的匕首。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猛刺,因秦王政惊骤起身而未能刺中;一刺不中,荆轲再次向秦王政胸口刺去,秦王政挣断了袖子,转身躲到屏风后边;荆轲拿着匕首追过去,秦王政便绕着宫殿朝堂中的大铜柱子逃跑。“突袭战”变成了“持久战”,秦王政情势好转,荆轲却危在旦夕。此处,产生了一个成语“图穷匕现”。

按照秦国规矩,大臣上殿不得带武器,宫殿守卫没有秦王的命令不得上殿。因此,面对突发事件,群臣手无寸铁,武士不得上殿,危机时刻,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拿手中的药包砸向荆轲。这一举动分散了荆轲的注意力,在他扬手打飞药包的同时,秦王政拔出佩带的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虽然倒地,仍然使出最后的力气将匕首向抛秦王政,秦王政往右一闪,匕首从耳边飞过,刺向铜柱。荆轲苦笑道:“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大王退还燕国的土地的。”这时候,待卫武士一起赶上殿来,乱剑砍死了荆轲。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被武士所杀。

秦王政怒了!他下令增兵讨伐燕国;燕国麻烦了!急忙与代(赵国灭亡后赵王的兄长所建)合兵抵抗秦国。此时筹划,为时已晚。王翦在易水西岸大破燕代联军,乘胜进逼燕都蓟城,即今天北京西南。秦王政二十一年,即公元前226年,蓟城失陷,燕王喜与太子丹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率数千精税追击,再破燕军。燕国以如此广大的疆域、数十倍于秦军的人数,在“恐惧”中居然不敌数千人的秦军。

“恐惧”之下,人性之恶尽显。为求自保,燕王喜不是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底抗,而是采纳了代王嘉的计策,主动取太子丹的首级献给秦国,希望以人头换和平,妄想获得一线生机。但燕王喜没搞清楚,秦王政要的不是燕太子丹的人头,而是燕国的全部。秦王政没有因得到太子丹的人头而停止进攻辽东,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派大将王贲,就是三年前水淹魏国都城大梁的那位,率领重兵,挥师北进,先后攻下辽东和代,俘虏了燕王喜和代王嘉。燕国和“假”赵同时灭亡。

“战国七雄”中,燕国第四个灭亡。燕国本来是有实力和战略纵深与秦国对抗的,当时号称强大的齐国,也被燕国压缩到今天胶东半鸟上很小的区域。退一万步讲,即使燕国一时打不过“运势正旺”的秦国,但以其辽阔的疆域和不弱的实力,只要组织得力,完全可以与秦国打“持久战”,拖住秦军,拖跨秦国。但很不幸的是,燕国在与秦国的对抗中,在“恐惧”的驱使下,自乱了阵脚。

从太子丹开始,燕国在战略选择上就出现了严重错误。燕国对付强秦的办法不是发挥自身优势,快速动员和组织力量应对危机,而是将家国生存之希望寄于荆轲一勇士之身,这种决策,真是不知其所以。试想,即使荆轲逼秦王政还回失地,或者刺杀秦王政成功,秦国还是原来的秦国,实力没有丝毫损伤,会有新秦王出来收拾燕国,而燕国可就不是原来的燕国了,自己给自己拉的仇恨就够自己受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不仅没有给燕国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加速了燕国灭亡。荆轲的精神可嘉,方法欠佳,用强使他自取灭亡。秦国也是以强秦临弱燕,攻城略地,但秦王朝建立后,二世而亡,燕国壮士在其中出力不少,作用巨大,亦然是用强使其自取灭亡。

凡事有道,不可强取。一时取得,莫之能守。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荆轲刺秦”行动前,易水边的荆轲在等待谁?
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为何还要送死?太子丹:多亏我的阳谋
何争鸣:多谢你成全,我的猪队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时期秦国是怎么灭燕国的?
双语《陆地诗词》(86):咏荆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