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一百九拾五:长安是“商业圣地”,尽显大汉雄风,但为什么商业仍然被列入“士农工商”的最末流?

 

汉王朝都城长安,是当时华夏大地上“最富庶”和“最繁华”的地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安城具备了两个条件:一是物质的权大丰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二是“丝绸之路”的开通,让西域各国的商人纷纷来到长安。

史书上记载,汉兴70多年来(汉武帝初期),若不是遇上水旱之灾,百姓则人给家足,京师长安和各地粮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以至于许多存放多年的粮食腐败而不能食用,长安金库中积攒的铜钱达万万(即亿),以至于穿铜钱的绳子因年月长久而腐朽了。

西汉时,在长安城最早设立的商业市场是西市,它建于汉朝第二任皇帝汉惠帝刘盈时,后来又设立了东市。为了适应商业贸易的需要,此后官府共设立了九市,长安的商业就集中在这九个市场。

为了便于管理,市场周围还设有墙垣(yuán),“凡四里为一市”。市场内有管理市场事务的官署治所——市楼,管理市场的官吏可以登上市楼俯察市场。

当时,主管市场事务的官员称市令长,下属有市令丞、市掾(yuàn,管理市场的官员)、市门卒、市啬夫(sè,市场小官吏)等。他们负责维护市场秩序、征收市税、管理商品的价格和商人市籍,以及按时启闭市门等事务。市内还有商人们贮藏货物的仓库,时人称之为“廛(chán)”。

开市时,商人们便将货物从仓库中取出,按照出售商品的种类集中排列,因此,商肆又称“市列”“市肆”,列肆之间的人行道称为“隧”。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两都赋》中描写长安市场的盛况时说:“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反映了市隧之中人拥车挤的热闹场面。

一时间,长安城了商贾所趋的“商业圣地”,各地商人带着本地各种特产,从四面八方来到长安,外国商人也带来了异域奇珍,可谓应有尽有。身居汉代的长安闹市,不仅会看到市场上的陈列的玳瑁(dài mào)、珠玑、旄(máo)羽之类的地方特产,还会看到高级丝织品、毛皮制品、精美好的漆器和金属制品等奢侈品,还有各种生产原料和生产工具。

东西九市,不仅仅是商业区,而且也是手工业区。不仅有城市居民必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日常生活用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而且是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聚集地,一如今天西安著名的“回坊”街市。手工业同商业结合,正是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长安及其近郊,财富集中,高官巨贾众多。据历史记载,卖丹药的王君房、卖豆豉(chǐ)的樊少翁等都成为资产巨万的豪富,卖油的、卖酱的、卖熟肉的富户也不在少数。可见长安消费市场之广大,商业贸易之繁华。

随着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除了长安九市之外,逐渐又在长安周围形成了一些小市,特别是五陵原上的长陵(汉高祖刘邦)、阳陵(汉景帝刘启)、茂陵(汉武帝刘彻)、平陵(汉昭帝刘弗陵)等皇室陵墓附近,都已聚成小市,因为这里有专门的陵邑,人口众多。西汉时期的五陵原,是著名的富人聚居区和商业区。后来,“五陵少年”便成为纨绔子弟的代称。

西汉时期长安商业的繁荣,为大汉雄风增添了一笔浓重的色彩。但无论商业如何发达,在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下,商业在“士农工商”的排序中仍然处在最后一位,也是最让统治者瞧不起的行业,这种状况是何等之矛盾,也限制了以后中国社会的更全面发展。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长安城里有夜市吗?
如果穿越回大唐长安,你会惊讶地发现,号称...
古代坊市制存在千年,到唐朝时,有何变化?
唐长安城居然没有临街商肆,为什么?
唐朝的长安城有多繁华?
《长安十二时辰》商业篇:传统商业在长安城百花齐放,该有的都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