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二百八拾六:百年十帝,一帝不如一帝,大唐帝国正在从都长安走向消亡

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在位43年、年寿71岁的唐玄宗李隆基,迫于战乱形势,让位于太子李享。6年后,77岁的“太上皇”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在郁郁寡欢中死于长安,葬于金粟山(今陕西富平)之泰陵。

从唐玄宗“禅位”开始,到公元859年唐宣宗李忱因追求长生不老而狂吃“丹”药被毒死,前后100年的时间里,唐长安城正好见证了10位皇帝执掌大唐权柄的过程。这10人中,没有一位有雄才大略,没有一人可挽救王朝颓势。唐玄宗之后,百年十帝,“一帝不如一帝”,唐帝国逐渐变得不可救药。

一、唐肃宗李亨(公元711-762年)。公元756年即位,在位7年,唐朝第七位皇帝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3子。“安史之乱”时,与逃往西蜀的父亲在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分道扬镳,在西北的灵武被拥立为帝。李亨虽然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但放任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致使“安史之乱”久久未平。

公元762年,在位6年的李亨,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得不追随父亲唐玄宗而去。这一年,5月3日,父亲李隆基死,5月16日,儿子李享亡。深陷内忧外困的大唐帝国,必须在同一年的同一个月办两场丧事。李亨才德致此,可谓不忠,亦为不孝。李亨死时,时年52岁,葬于武将山(在今陕西礼泉)的建陵。

二、唐代宗李豫(公元726-779年)。公元 762年即位,在位17年,唐朝第八位皇帝。 李豫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李亨称帝后的第三年,即公元758年,32岁的李豫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中,被父亲委以重任,以“天下兵马元帅”的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爷爷和父亲在同年同月病死后,李豫被宦官李辅国、陈元振拥立,在灵柩前即位。

李豫继位的第二年,即公元763年,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被平定,这可被看作不世之功。但因平叛而过度回撤西部军队,致使西线空虚,吐蕃乘机内犯,攻陷都城长安,李豫东逃陕州(今河南陕县)。虽然郭子仪仅用15天即收复长安,但都城陷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历史对唐代宗李豫的评价是“平乱守成,中才之主。”唐代宗在位期间,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李豫死于公元779年,时年54岁,葬于檀山(今陕西富平)的元陵。 

三、唐德宗李适(kuò,公元742-805年)。 公元779年即位,在位25年,唐朝第九位皇帝。李适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公元762年,父亲李豫继位后,“天下兵马元帅”这一“有名有实”的名号就给了李适,这样一来,虽然活仍然是郭子仪他们在扛,但名义上是李适平定了“安史之乱”,这为他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公元764年,22岁的李适被立为太子。

公元779年,父亲李豫生病不到十天就死了,37岁的李适顺利即位。李适在位初期,曾根据宰相李泌的建议,北和回纥南绥南诏西结大食天竺,联合“国际”力量打击吐蕃,成功地扭转了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孙子唐宪宗李纯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在内政上,李适姑息藩镇,藩镇势力日渐强大,多地发生节度使拥兵自重的状况。李适还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

公元783年,为了平定藩镇叛乱,反而导致“泾师之变”,都城长安被叛军占领,李适西逃奉天(今陕西乾县),这又一次极大地损伤了大唐帝国的元气。“泾师之变”后,李适开始变得疑心很重,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公元805年正月,李适病死,时年64岁,葬于嵯峨山(今陕西泾阳)的崇陵。

四、唐顺宗李诵(公元761-806年)。公元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唐朝第10位皇帝。李诵19岁被立为太子,做了26年太子,他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的混乱和烽火,也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倍尝了储君生活的压抑,心理极端忧郁和压抑,身体状况也很不乐观。即位前一年,公元804年,李诵竟然中风了,即今天说的脑溢血。

李适最操心就是儿子李诵的身体。公元805年正月初一,李唐帝国的诸王、亲戚都前来宫中向李适祝贺,唯独太子李诵因病无法前来,李适因而流泪哀叹,从此患病,正月二十三日便病死了。李诵确实身体很差,在位八个月便“禅位”给儿子李纯,做了“太上皇”。公元806年病死,时年46岁,葬于金瓮山(今陕西富平)的丰陵。 

五、唐宪宗李纯(公元778-820年)。公元805年即位,在位15年李纯是唐顺宗李诵长子。唐朝第11位皇帝。公元805年这一年,对李纯来讲,他是不幸的,因为爷爷李适去世、父亲李诵中风;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当年被立为太子,当年又做了皇帝。

李纯继位前期,以杜黄裳、裴度、李绛等贤良为相,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他的年号)削藩的巨大成果,使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他任上基本结束,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李纯继位后期,踞功自傲,罢除贤相裴度,重用宦官奸臣,政治日见衰败。他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药。著名的法门寺“骨指舍利”迎送到长安就发生在他身上。刑部侍郎韩愈上疏诤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公元819年,李纯开始服用长生丹药,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第二年,便不明不白地死了,据说被郭子仪的孙女、郭妃指使宦官所杀,时年仅43岁,葬于金帜山(今陕西蒲城)的景陵。 

六、唐穆宗李恒(公元795-824年)。公元820年即位,在位5年。李恒是唐宪宗李纯第三子。唐朝第12位皇帝。公元812年,18岁的李恒被立为太子。但唐宪宗李纯所依赖的宦官集团却分为两派,梁守谦、王守澄一派拥护太子李恒,但吐突承璀一派始终在策划立李恽(yùn)为太子。唐宪李纯在这件事情上的暧昧态度,也为后来的唐王朝混乱埋下了伏笔。

李恒之所以顺利登基,主要是因为他是唐宪宗李纯与郭妃(郭子仪的孙女)所生。郭妃不论后宫还是朝堂,都形成了极强的势力。李纯暴死,郭妃集团主导了一切,李恒登基后,唐宪宗元和朝的宦官除了依附太子李恒(唐穆宗)的以外,都尽数被诛灭。

唐穆宗李恒在位期间“宴乐过多,畋(tián)游无度”,“不留意天下之务”。任用的宰相萧俛(miǎn)段文昌又无远见,认为藩镇已平,应当消兵。结果,不久之后,河朔三镇叛乱又起,四处躲藏的军士纷纷归附三镇,老爹李纯辛辛苦苦为唐帝国安宁打下的基业,让不肖之子李恒几年便折腾回了从前的藩镇割据状态。

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并企求长生不老,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和父亲李纯一样,服长生丹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葬于尧山(今陕西蒲城)的光陵。 

七、唐敬宗李湛(公元809-826年)。公元824年即位,在位不到3年。 李湛是唐穆宗李恒的长子。唐朝第13位皇帝。公元822年,16岁的李湛被立为太子。李湛继位后,荒淫程度比他父亲李恒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罪状如下:游宴无度,荒于国政;宠信宦官,贪图安逸;击球玩乐,留恋女色;不问朝政,迷信道士,企图长生不老。

公元826年12月,李湛夜猎还宫,纵情饮酒,后入室更衣时,殿上蜡烛忽然熄灭,在黑暗之中,被宦官刘克明等人合谋杀死,终年18岁。唐帝国君王中,除末代亡国之君唐哀帝李拀(chù,17岁死)外,唐敬宗李湛是享年最短的一位,葬于庄陵(今陕西三原)。庄陵不象唐朝其他皇陵以山为陵,而是平地起冢。 

八、唐文宗李昂(公元809-840年)。公元827年即位,在位14年。李昂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二子。唐朝第14位皇帝。李昂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皇帝。当时,宦官刘克明等人杀死他哥哥唐敬宗李湛后,伪造遗旨,欲迎他叔叔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但宦官内部也不团结,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自己为帝。对李昂来讲,这个皇帝之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昂在位初年励精求治,出宫女三千,放五坊鹰犬,减省冗员,致力于复兴王朝,在唐朝中后期诸帝中颇为勤政。但他虽能勤勉且宵衣旰(gàn)食,但当时宦官专权,他自身缺乏治国才干,只能算是宦官的傀儡,终了也无法消除国家的祸患。公元835年,他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企图诛灭宦官,但密谋泄露,李训等被杀,李昂也在“甘露之变”后被软禁,宦官集团对朝臣进行的大屠杀,使朝堂为之一空。公元840年,抑郁成疾的李昂,带着无限的惆怅死去,时年32岁,葬于天乳山(在今陕西富平)的章陵。

九、唐武宗李炎(公元814-846年)。公元840年即位,在位6年。李炎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唐朝第15位皇帝。唐文帝李昂还没死时,18岁的异母弟弟李炎就被宦官立为“皇太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并登上朝堂接见百官。李昂闻知也无可奈何,群臣更是没人敢反对。尽管如此,李炎在唐帝国晚期还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

李炎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特别著名的就是“唐武宗灭佛”。武宗崇信道教,公元845年,即唐武宗会昌五年,他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这段唐朝后期较为平稳的一段时间,被史学家称为“会昌中兴”。

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吃丹药而死,成为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唐朝皇帝,时年33岁,葬于端陵(在今陕西三原)。端陵不是以山为陵,而是积土成陵。

十、唐宣宗李忱(chén,公元810-859年)。公元846年即位,在位13年。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是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弟,是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父。唐朝第16位皇帝。当年没有争上太子,没能当上皇帝,23年后,终于如愿以偿了。

李忱上位,还是因为宦官。唐武宗李炎病危,宦官马元贽等认为李忱容易控制,便立他为“皇太叔”,当天,李炎死去,他便被拥立为帝。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欢读《贞观政要》。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的权力,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今天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青海西宁一带),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收复了大片失地,唐朝国势有所起色。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大中”是唐宣宗李忱的年号。

李忱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所以直至50年后唐帝国灭亡,老百姓仍思咏他,称其为“小太宗”。李忱最终还是犯了老祖宗爱吃长生药的毛病,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葬于仲山(在今陕西泾阳)的贞陵。

唐玄宗之后,唐帝国100年间10位皇帝,接手的是“安史之乱”后的烂摊子:国内藩镇割剧,宦官当权;国外吐蕃压境,蚕食疆土,可谓是内忧外患。但李唐王朝的这些不肖子孙们,面对残破的山河,没有危机和忧患意识,一个个都资质平平且了无韬略,而且还迷信鬼神,希求长生,致使大唐帝国与其统治者一样,暮气沉沉,气息奄奄。

这100年中,虽有“元和中兴”、“会昌中兴”,至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时,大唐帝国之运势看似振兴有望,但实为回光反照。整个大唐帝国已经是沉疴瘀塞,积重难返,加上后来唐宣帝李忱的3个儿子“唐懿宗李温、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和孙子“唐哀帝李拀”更无能和更不靠谱,所以,大唐帝国彻底没救了,又勉强支撑了50年,便彻底从都城长安消失了。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 李纯中兴之君 可惜信方士 好进奉 而不善其终
大唐帝国世系图(附武周)
唐朝的历史其实很简单
唐风集市逐渐升温,辞海带你认识唐朝帝王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
纪录片《大明宫》解说词1-5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