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三百一拾五:杨家将,北宋永兴军路的赤胆忠臣

北宋时期,划分全国为“路”,相当于省级行政区。永兴军路治所在长安城,辖京兆府(长安)、邠州(bīn,今陕西彬县)、耀州、华州(今陕西华阴)、同州(今陕西大荔)、商州、坊州(今陕西黄陵)、鄜州(fū,今陕西富县)、丹州(今陕西宜川)、延安府、解州(今山西运城)、陕州(今河南陕县)、虢州(guó,今河南灵宝)等20个府州军,今陕西省的大部分领土都在永兴军路的管辖之下,为今天陕西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永兴军因地处北宋与西夏、辽及后来的金国边境,长期地保家卫国战争,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将领,也形成了一批在政界、军界和社会各界影响很大的“武将世家”,尚武世家中“将门出将”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如诗书之家“相门出相”一样。

两宋(北宋、南宋)时期,“将门出将”的典型的代表有世人熟悉的“杨家将”,还有世人不熟悉的“折家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杨家将”,一门“三世为将”,其代表人物是出身将门的杨业及其子杨延昭、其孙杨文广。

除了大名鼎鼎的麟州“杨家将”外,北宋时期,麟州东部的府州(今陕西府谷),还有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折家将”。这个家族从唐末五代开始直到北宋,以府州为其家族的世袭封地,子弟多为“武艺娴熟、跃马弯弓”的英雄,一门“八代为将”,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折家将”集团。

民间传说中“杨家将”的许多故事,实际上是由“折家将”的事迹演义出来的。由于折家与杨家为世交,折家第二代猛将折德庡(yǐ)还将自己的女儿折赛花嫁给杨业为妻,这就是“杨家将”故事中著名的人物佘(shé)太君。两家的精诚合作,为保卫北宋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业是麟州(今陕西神木)人,归永兴军路管辖,初名继业,为北汉(五代十国之一)和北宋两朝的名将。他能骑善射,屡立战功,人称“无敌”。公元980年,契丹大批骑兵闯入雁门(今山西代县),杨业闻讯后,立即带领数千骑兵从小路绕道雁门以北,然后从北后发动猛攻,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杨业业此战深得潘美协助。真实的潘美并非各种戏剧中描写的那样,是奸臣,很龌龊。杨业因此战之功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镇戍边疆的主将大多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阅毕后,从不多问,封好奏章交给杨业,以示对其信任。

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三月,北宋兵分东、西、中三路,发动了著名的“雍熙北伐”,旨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任西路军副师,主师为潘美。辽军首先大败东路军,然后迅速西转,准备消灭另两路宋军。宋太宗赵光义闻讯,急令中、西两路军火速班师。中路军尚未深入敌境,所以幸运地撤回到定州防区,但西路军已经深入云、朔等敌占区,来不及全身而退。

西路军只能边战边撤,同时还要承担掩护云、应、寰(huán)、朔四州百姓内迁的任务,可以说任务艰巨。这时,辽军已攻陷寰州。危急之际,既富有御辽经验,又熟悉代北地形的杨业向主帅潘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杨业认为:“如今辽军锐气正盛,不应与其正面作战。为了完成朝廷赋予的迁移数州民众的任务,应从大石(今山西繁峙西北)出军攻应州,迫使敌主力前去营救。当辽军被吸引到应州一带时,便命令诸州军民迅速从雁门山中石碣谷南撤;同时,我军利用石碣谷有利地形,埋伏3000勉强弩手,再配合以骑兵支援,就可以顺利完成本军承担的任务。”

这个建议,无疑是杨业根据长期对辽作战经验作出的有胆有识的正确方案。然而,当时西路军的监军王侁(shēn)却提出了异议:“你们领数成精兵,竟如此怯懦。应当直接从雁门北川中出师,鼓行而攻马邑(即寰州)。”军中另一员武将刘文裕也赞成王侁的方案。建议被否决后,政治上不太成熟、性格又直率的杨业遂对众人说:“不能这样做,则必败无疑!”这种“自是他非”的话,直接与王侁站在了对立面上。

王侁听到此话,便指责杨业道:“你素号‘无敌’,如今遇敌竟然惧怕不前,是不是还想有别的打算?”此话出自监军之口,杨业就有了贪生或通敌之嫌。杨业气愤难当,遂挺身表白:“我非怕死,而是时势不利,如此硬打只能白白葬送士卒性命,于事无补。你现在责备我不能死国,那就为诸位先死。”

杨业的话虽充满了意气,但对他本人和所部将士并非义举。杨业引领所部人马出阵,明知不可为而勉强为之。临行前,他流泪请求主帅潘美在退路必经的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埋伏接应。当杨业向兵力战绝对优势的辽军发动进攻时,其余宋军都坚守不出,这是何等悲状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宋朝的官僚作风,终于摧折了国之栋梁。

杨业冲入敌阵后,过了半天时间不见返回,监军王侁率先撤退,擅自领一部分军队离开预定的埋伏地。主帅潘美眼见无法制止监军的行动,又怕得罪监军,也跟着世故了一次,便带兵南撤。二人当然明白,杨业此次出战,必败无疑,但他们不仅没有赶去增援友军,反而立即率军逃逸。北宋的精锐军队如此,北宋王朝的官僚如此,这个王朝还有什么希望?!

战败后的杨业率领残部一边撤退,一边拼死抵抗,从中午坚持到暮色降临,终于来到约定的陈家谷。可是,等待杨业的,不是友军的强力支援,而是空荡荡的山谷,另加一份空落落的心。看到这一幕,杨业禁不住悲从心头起,这就是所谓战友、同胞!

悲愤交加的杨业进行了人生最后的拼搏。他再次率领手下将士力战追兵,据说,此时,他身边仅有百余人。杨业不愿意看到追随自己多年的部属无谓送死(此时才想起,似乎有点晚!),就对众人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不必与我同死。如果你们能死里逃生,就可以将实际情况报告给天子。”

杨业的部下听了此番话,都感动得留下热泪,竟无一人肯离去,最终,全部阵亡,包括随杨业出征的大儿子。杨业在身受数十处创伤的情况下,被对方俘虏。之后,他为证清白,绝食自杀。杨业的死讯传来,宋太宗大为感动,下诏褒扬杨业忠烈气节。杨业的六个儿子分别被赐以官职,以“杨家将”的品牌,在以后的抗辽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青史上留下了“杨家将”的感人传说。

“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名叫杨延昭,本名延朗,杨业第六子。为人沉默寡言,儿时即深受父亲熏陶,喜好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此儿类我!”于是,杨业每次出征,都将杨延昭带在身边。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杨延昭以祖荫被任命为供奉官,算是靠父祖为官而做了官,是典型的“官二代”。

“官二代”杨延昭,可不比一般的官宦子弟。他是经过战阵锻炼的,具有骁勇善战的军事品格。“雍熙北伐”时,杨业率西路军攻打应、朔时,杨延昭担任先锋,与辽军战于朔州城下。激战中,神勇无比的杨延昭手臂被乱箭射穿,但他毫不在意,反而更加英勇地与敌撕杀。

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辽军扰边。在边军的急攻之下,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城小无备,人人危惧。率军守卫遂城的杨延昭则泰然自若,从容组织城中丁壮日夜固守。适逢天气寒冷,他令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既坚固又光滑。辽军攻城不克,遂引兵溃去;宋军乘势追击,缴获大量器甲。这种胜利,在宋辽之战中不多见。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军大举南下,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境内。杨延昭上书宋真宗,建议趁辽军孤军深入,人马疲惫之际,择机歼敌。然而,建议如泥牛入海,音信全无。面对有利的战场形势,杨延昭果断率部进抵辽境,攻破古城,歼敌甚众,大胜而还。此战与后来辽军先锋萧挞凛被射杀等一起,促成了宋辽著名的“澶渊之盟”。

 

杨延昭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既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又能主动推功于属下,所以,人乐为用,使“杨家将”更加威名远播。杨延昭守边20余年,不仅深受军民爱戴,而且也为辽国所敬畏,中原人称呼他的“杨六郎”,最早还是从辽国人那里传过来的。

“杨家将”中的第三代“杨门虎将”杨文广,是杨业的孙子、杨延昭的儿子。范仲淹宣抚陕西期间,曾与杨文广有过交谈,发现他很具军事才能,遂将其置于麾下。宋英宗治平年间,朝廷选拔宿卫将领。北第5位皇帝宋英宗赵曙道:“杨文广乃名将之后,而且有功劳!”皇帝发话了,于是,杨文广被提为将领,参加了北宋对西夏的防御作用。

杨文广算是北宋的“官三代”,但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承载起“杨家将”的威名。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陕西经略使韩琦奏请修建城堡,以保护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北边境的居民,防范西夏入侵,朝廷准奏。七月,韩琦将这一重要任务交给杨文广,让他在筚篥(bì lì)筑城,控制要道。

 

此前,宋军也想在北宋和西夏边境修城堡,但西夏兵都会成功地破坏修城工程,毕竟,让北宋轻松修城,就等于是断了西夏内侵之路。杨文广深知这一点,他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是扬言和做出要在喷珠筑城的样子,然后率部急奔筚篥,黄昏时分到达目的地,连夜修建城寨,构筑好防御工事,做好抵抗西夏破坏的军事准备。

次日清早,当扑空的西夏骑兵明白过来,终于赶到筚篥时,看到宋军不仅占据了有利地势,而且作好了迎战准备,只好无耐地撤退。杨文广不仅防住了西夏军队的破坏,使修城工作得以继续,而且还乘西夏军撤退之机,遣将出击,大败西夏军,斩获甚众。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他们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颂。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父子,在北宋中期就已经闻名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称赞道:“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民间在传诵故事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情节,形成了我们现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演义和传说。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哪里去了?原来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
杨六郎的儿子到底是谁
宋朝之谜:“杨家将”中真实人物都有谁?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我们都被故事骗了,这才是真的
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难怪北宋灭亡时,他们没有出来救国
北宋灭亡时,为何杨家将不来救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