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本加速植发市场变革,机构如何跟上?熙朵:技术创新

这是美业观察的第723期内容;新朋友请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mygc360关注。

行业前沿

兼具医疗刚需和消费升级的植发市场,随着消费者教育提速、需求增大、技术更迭,被更多人看好。资本进入后,植发行业打破原来小而分散的格局,开始出现一批知名品牌的规模企业,如之前报道的《年增长超200%成第一植发连锁,雍禾植发凭什么?》《美业双11复盘(2)|科发源如何拿下双11植发板块第一名?》

相比发展多年、“派系”众多、竞争惨烈的医美,植发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并有两个特点:(1)主要客户是男性,不能照搬医美,营销要创新,如建立“直男营销”体系;(2)植发技术主要靠微创新,依托医生研发特色技术并申请专利,才能建立技术竞争壁垒。

熙朵医疗美容机构(以下简称“熙朵”)联合创始人李美瑛女士,是国内最早一批毛发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据介绍,早期植发行业因为市场教育欠缺、市场规模小,从事的机构和医生并不多,很多机构在初期并未形成品牌,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科室租赁”。

那么,植发行业的技术演变是什么?技术研究方向围绕哪些消费热点?面对植发市场竞争加剧,熙朵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又该如何为自己发声?李美瑛为我们讲述了她的看法。

文 / 美业观察   尚佳琪  发自北京

▷ 熙朵医疗美容机构创立于2012年,总部设在北京,是一家全国连锁植发品牌,经营毛发移植、艺术植发、头皮管理、光电注射等项目。熙朵定位轻奢,主要客群为35岁以上高端男性,曾接待过不少明星政要,目前在北京、天津、青岛、西安等地有8家店,另有7家筹备中。

熙朵医疗美容的单店数据

面积:1000~2000平

医生:2~3人

月流量:80~100人

费用:普通医生2~3万,明星医生15万

▷ 作为仅有6年时间的年轻植发品牌,面对发展时间更长的老品牌,熙朵突围的角度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医生。“熙朵是新品牌老团队,在植发行业里是为数不多的医生创业机构,李会民医生和所带领的原始医生团队,在植发行业从业多年,拥有较高声望。较长一段时间里,熙朵主要打造李会民院长的医生IP。”李美瑛说。

国内首批植发医生

▷ 李会民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硕士,从事植发行业约20年,先后探索出多种植发技术。“可以说,李会民医生是中国现代毛发移植的开拓者和见证者,他的从业经历和中国现代毛发移植发展相吻合。”李美瑛介绍。

李会民医生

▷ 据介绍,90年代末,北京新极点医疗美容外科季鹰博士与美国富兰克林·梅森美容外科系统,一起在北京伊美尔健翔医院成立了专业毛发移植中心,李会民等中方代表成为第一批中国毛发移植专科医生。在这期间,因技术不够成熟,市场教育也不充足,植发项目鲜有人知,消费者画像是留学海归和高端人士。植发市场小,植发医生也少,医院也很少单独设科,“科室租赁”是行业早期状态。

▷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信息环境改变,植发行业的前景初露端倪,一些专业的植发品牌开始诞生。另一方面,一些年轻男女对美有了更多要求,新的消费热点也倒逼技术创新。

▷ 李会民诞生了创立自有品牌的愿望,2012年创立熙朵。据了解,熙朵营销投入不高,主要客群来源有:李会民医生IP、生美和美发渠道。

深耕技术创新

▷ 技术是植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据介绍,中国的毛发整形外科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尚处于萌芽阶段,当时使用大孔径环钻提取微型的毛发皮片植发技术。技术先天缺陷使移植后效果呈“稻草样”外观,技术无法令消费者满意,植发行业发展缓慢。

▷ 90年代末,FUT、FUE技术被引进中国,这也是目前被国际认同两大植发技术。FUT主要是采用切取头皮瓣的方式来提取毛囊,因其提取毛囊后会在毛囊提取部位用针缝回伤口,会留下一条线形的细小疤痕,FUT植发技术也因此备受诟病。目前,市场上采用单一FUT技术的机构已经很少了。

▷ FUE通俗的讲就是“不开刀”,相比传统的毛发移植手术方法,FUE术后不会留下疤痕,恢复时间进一步缩短。目前,大多数机构都是采用的FUE的技术。 “FUE技术引进中国后,技术发展和衍变就开始多样化,每家机构在FUE技术基础上,开始致力于研发自己的特色技术专利,形成壁垒。”FUE技术提升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毛囊成活率和孔径大小。据介绍,熙朵申请专利的FUE无痕植发技术,提取的毛囊孔径数据是0.4~0.6mm,比常见0.8~1.2mm孔径更小。

▷ 不过,一味研究毛囊孔径的价值也有限,还应该考虑:是否方便清洗、麻药的疼痛度、是否剃头、取发的部位、种植次数以及自然度 “每个人的头皮、毛囊情况不同,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治疗。”例如,大面积脱发人群、女性头发稀疏发质细软、毛囊不充足患者、发量整体稀疏脱发患者、植发失败者、面部毛发移植等,相应技术都需要持续改进。

▷ 近年来,除了治疗秃发的主要目标群体,纯粹为了美的植发群体也开始增长,他们关注的是植眉、发际线、头发加密、艺术胡须、艺术鬓角等。据悉,熙朵营收占比中,男性大面积秃发治疗占70%,艺术植发等占30%,艺术植发占比在逐年增加。

植发医生的培养

▷ 技术的操作与传承需要医生,在消费医疗行业里,医生永远是稀缺资源。据介绍,植发手术不仅对医生提取毛囊的速度和技术要求颇高,对于医生的体力也考验巨大,每台手术平均时间为4~6个小时,手术好坏对医生依赖性极大。

 毛发医生队伍因为毛发市场的晚熟也才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国内医学院没有开设专业的毛发移植专业,培养一个主刀医生最快也得需要一年时间,这还是建立在医生本身有不错的底子的情况下。”李美瑛说。

 目前熙朵有12位植发主刀医生,培养中有5-6人。“半年内只能做医助,从毛囊结构、头皮结构的基础教育做起,半年后才可以实操100~200个毛囊,逐渐增减毛囊单位,一年后才可以独立主刀。”李美瑛解释到,这也是朵熙扩张速度有限的原因,医生资源短缺在植发行业里同样是难题。

 李美瑛另一个身份是国内最早的毛发移植设备代理商。她介绍,2008年植发机器人的概念就有了,但直到今天,植发机器人仍然取代不了医生的手,提取速度和提取的精细度与密度达不到现在的手术要求。

 为了解决医生短缺问题,熙朵设立了医生孵化学院,由李会民医生亲自培训,同步配合门店扩张。

植发市场才刚开始

▷ 李美瑛感慨,这两年突飞猛进的植发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毛发医生速成,不规范机构出现等。“毛发移植手术不像其他医美项目,几周甚至当场就能看到手术效果,植发手术有长达一年的恢复期,这给了不规范机构浑水摸鱼的空间。”

▷ 好的方面是,资本进入植发行业后,通过大量营销向消费者提供正确的植发知识。到今天为止,毛发移植行业仍然还在教育阶段,未来市场增长空间还非常大。市场竞争仅仅只是开始,行业的医生资源、技术发展、品牌塑造也都还在路上。“未来的3-5年,谁能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还是要靠技术,这是最核心的。”李美瑛总结。

本文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德“四高一低”成为植发行业的标准
低价手术背后的真相
更名大麦微针植发,消费者就会将科发源记在心上吗?
中德减龄植发,你植了吗? 你想减龄5岁 10岁 还是15岁?
风暴眼|雍禾医疗增收不增利 植发主业陷多重困境
治愈秃顶的方法离我们不远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