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 |《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拍电影从来不是一件需要卖房子去做的事儿

“当然希望票房大卖,但是市场很残酷,我也不会太盲目乐观,认为自己拍了一部老少皆宜、能够逗乐所有人的作品。”即使是说起初次执导的影片《不成问题的问题》,梅峰仍是慢条斯理的。

提起梅峰,老师、娄烨御用编剧,跟在他名字后面的词很固定;而这一现象,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之后,或将被打破。编而优则导,梅峰并不是电影圈的新新人类,却是导演圈的新进入者。不同的是,这个新进入者,一开始便站在了高点上。

 

这部改编自老舍先生短篇小说的电影,虽还未正式登陆院线,却已经是硕果累累: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范伟亦凭借该片摘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桂冠。然而被问及获奖带来的影响时,梅峰却坦言,“改变没有,就是参加电影节占用了不少时间。”

的确,这回答很“梅峰”。“如果穿上长衫,围上白围巾,手持两卷线装书,大概就像过去老先生的样子吧。”学生曾如此形容他。温文尔雅这个词似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他身上那种慢条斯理的感觉特别重,却奇迹般的让人静下来听他说话,这在浮躁的当下并不常见。

再现40年代经典,

跨越时间长河的“职场教科书”

《不成问题的问题》聚焦的是40年代重庆的一座农场,场主丁务源八面玲珑,对雇主交代的事情处理的头头是道,然而却因农场常年亏损面临“下岗”,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至于为什么选择《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可以说是湮没在老舍众多代表作中的短篇小说改编,梅峰显然有着自己的思考。

“老舍1943年的作品如何能够心领神会、穿越时空地与观众进行交流呢?”这是梅峰首先考虑的。事实证明,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式职场关系,人情社会下的衍生品,跨越大半个世纪仍和现代社会相通,有着极为深刻的讽刺意义。

丁务源所代表的“背靠官僚系统”的职业经理人、秦妙斋所代表的流氓艺术家以及尤大兴所代表的海龟知识分子,在今天仍然是职场常态,这一切都让它不仅仅是“40年代陈旧的故事”,而是极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的寓言故事,这一点正是梅峰一再强调的“社会观察”。

“很担心做不好会变成行业的笑话”,梅峰的挑战并不小,首当其冲的便是改编困境。一方面,相比于小说的议论式开头、法官判词式的丁务源白描以及三个主要人物出场的衔接,如何转换成电影语言,难度不言而喻;另一方面,纯粹的男性故事很容易让人感觉“就是那点事儿”。

 

“如果女性人物作为一个叙事元素介入的话,会有那种情感上的微妙感以及女性在家庭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的微妙感。”于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梅峰加入了女性人物、大户人家的股东小姐,但这也就意味着如何将以上人物完全融合到这场职场风波中,又能契合原著的精神将是最大的考验。

有幸娱乐独角兽率先观看了这场电影,发现女性人物的加入不仅将开头判词般的白描带来的影视化困难的问题化解于无形,让故事圆润自成一体,也让影片从单一的农场情景的疲劳感中跳出来有了更加多元的场景,当然女性在推动故事发展的微妙作用也让人深思。

“拍电影从来不是一件崇高到

需要卖房子去做的事儿“

相比编剧时代“天天关在屋子里写剧本”,初次执导带给梅峰的挑战更大。“电影是从你开始动念头要做、到后续的所有的事情都意味着是一整套的资本运作,不是一冲动就能去做的。”学校举行的“新学院派导演计划”正是他终于等到的契机。

当然,这也意味着,他需要全面的参与到电影制作中,首先要做的便是演员的选择。“剧本选好后,就第一时间和范伟沟通了。其实在演员的照片对比着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范伟是非常合适的,尤其是老舍先生开场的那个白描,活生生就是范伟。”梅峰透露。

“范老师说我们的这个戏是一锤子的买卖,毕竟再也没有一部影片可以从头到尾让他做第一男主。”他对范伟的满意溢于言表,甚至还不忘开玩笑,或许也就正是导演对演员最大的认可。

 

为了找到理想的拍摄地点,梅峰也曾历时三个月在重庆山区和农场中寻找取景地,同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盖了民国时期的办公楼。或许这些在现在动辄几亿投资的商业大片中并不少见甚至不值一提,但是作为一部文艺片,他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在开机前,摄影以及美术很长时间都不太知道这个电影的调性是什么,也难找到一种到现场就有用的场面调度的方法。”梅峰坦言。于是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观看各种老电影,经典电影。

后来,《小城之春》给了他灵感。于是,在整场电影中,除了奠定黑白电影的基调外,还在拍摄方式上契合着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为其打造了不同的视感:丁务源出现的镜头都是四平八稳的,意在契合其性格中八面玲珑、“不成问题”的特色;秦妙斋的镜头是动态的,也符合了其以外来人的身份却让农场陷入鸡飞狗跳的状态;而尤大兴的镜头是灰暗的,同时加入了大量山、水、天地等宏观场面。

 

“电影看似都呈现了,其实它潜在的暗流就是韵律,一个电影是不是能够有效把情感传递给观众,把情绪渲染出来,这个韵律是特别核心的东西。”影片始终是以一种客观疏离的状态去讲故事,没有一个镜头特写,这也是梅峰思考后的选择。

“电影是一个资本运作的过程,借钱是正常的,只是电影做到什么程度才敢开口借钱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次执导,梅峰也遇到了资金难题;只是如今的梅峰,说起来这事儿显然语气轻松,很明显他对自己交上的答卷很满意。

以至于到后来,梅峰调侃道:“电影也就拍到最多借钱而已,拍电影永远不是一件需要去卖房子、或者去银行做抵押的事儿,它永远不是一件崇高到让创作者去这样做的事情。”

其实近年来的市场上不乏这样的人,或许是“野心”使然,或许是“噱头”使然,只是,能够理直气壮说出这句话的,大概只有梅峰。从事电影教育20年,编剧生涯塑造了大量经典,如今首部导演作品亦是好评如潮,谁又能说梅峰不爱电影呢?

梅峰其人:

“宁静又炽烈,清醒又温柔”的“梅先生”

无论是担任编剧时电影中那种极致炽热,还是《不成问题》中冷静克制的疏离感,在梅峰的操作下都分外动人。然而现实中的梅峰,既不是炽热的,也不是克制的,温文尔雅,这个词仿佛更像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宁静又炽烈,清醒又温柔”是他的学生用来形容他的话,见到他本人,娱乐独角兽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见到梅峰,是在2017年西湖IP大会上,彼时他是台上的论坛嘉宾,专注睿智;之后记者更是在电梯中偶遇了他,深灰色的西装外套,金丝边眼镜,斜挎着包,“书卷气“是第一印象。当记者表明身份向他问好时,他面带微笑的回应“感谢你对我电影的支持”,而这句话后来也出现在了采访、观影的各个环节,始终谦恭。

 

而无论是论坛上的交流还是和记者的交流中,他始终保持全神贯注,不时专注地看向说话人;轮到他发言的时候,语速并不快,配合手部动作,讲到好笑的地方会微笑,讲到严肃的地方会深思,像极了在课堂中的老师,或许这和其本职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一点还体现在他对市场的看法上。当记者追问对于市场现象的看法时,梅峰并没有那种读书人的书生意气,也没有像某些业内人士一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大胆批判,而是冷静、克制、辩证。

“作为创作者,不想对影视界表现出来的任何现象有什么评价和态度,毕竟各做各的,做出来的效果如何也是个人的事儿。”他看起来并不锐利,更没有天下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我感觉年轻人在行业里的状况还是有点透支,有100分的能力可能已经被150、160 的去使用。”回归到老师身份,他对年轻人的现状并不满意,但是对于热钱涌入、产业膨胀带来的问题,他又表示或许这也是一种社会层面的学习吧。

“做自己合适做的事情”,这是梅峰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始终对世界温柔,对社会现象冷静辩证。但是他的内心仍是炽烈的,期望着这部作品能够跨越艺术圈、文化圈去和观众产生更多的交流,“这对我很重要,我不太去追求艺术是一个和普通人没关系的事情。”

如今,《不成问题的问题》定档11月21日,艺术最终仍然会交由市场来做出评判。“市场给出的答案,票房,是电影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仅仅是一个环节。”对于这个1000万的盘子究竟收效如何,梅峰用了“不会太过紧张”、“不会盲目乐观”等词语来形容,一如既往的慢条斯理、冷静克制。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成问题的问题》:任何问题,都可以不是问题
范伟封帝之作来了,会和《相爱相亲》一样被冷落吗?
范伟封帝的电影拍摄取景地,竟是在重庆北碚?
这部电影让范伟拿了两个影帝,苦等一年终将上映
整整一年,我天天盼着它能上映
《不成问题的问题》 若说对人性的讽刺,这部电影比《驴得水》更值得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