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因赋

《病因赋》原文: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

     

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暑有动静之异。受湿有内外之分。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论,郁有六名。疟犯暑风,更兼痰食。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霍乱,脾寒伤食所致。痞满,脾倦积湿而成。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咳嗽者,肺气之不清。嗳气皆由于痰火。咽酸尽为乎食停。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喘急有虚有实。痉症有阴有阳。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五劳六极,皆是火烁乎天真。吐血出于胃腑。衄血本乎肺经。痰涎血,属于脾脏。咯唾血,属于肾经。牙宣者,阳明之热极。舌衄者,少阴之火生。腹中窄狭,而痰火各别。胸中烦热,而虚实可分。惊悸,痰迷恐惧所致。健忘,血少忧郁而成。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便浊有赤白之异。汗出有自盗之名。九种心疼,痛在胃脘。七般疝气,病在厥阴。胁痛有两边之别。头风有左右之分。腰痛肾虚而或闪挫。腹痛寒气而或食停。痿症不足与湿热。痹症寒湿与风乘。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五般黄疸,湿热熏蒸而成。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大便秘乃血液燥结。小便闭乃气滞不行。痔疾、肠风湿热所致。发斑、瘾疹风热所成。耳聋者肾虚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齿疼乃胃热虫蛀、喉痹乃火动痰生。鼻塞者肺气之不利。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带下沙淋由于湿热。崩漏下血为损任冲。胎孕不安治有二理。产后发热原有七因。

     

兹有七十四种之病,略举其概而赋云。欲知其备,后论详明。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百病皆生于六气

六气者,风、热、湿、火、燥、寒也。《原病式》①云;“诸暴强直②、支痛③,緛戾④、里急、筋缩,皆属于风。足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⑤、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痈疽疡疹、瘤气⑥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⑦鼽衄⑧、血溢、血泄⑨、淋秘⑩、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⑾,皆属于热。少阴君火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足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诸热瞀瘛、暴瘖、冒眛、躁扰、狂越⑿、骂詈惊骇、胕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⒀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⒁溢食不下、目眛不明、暴注、瞤瘛⒂、暴病暴死,皆属于火。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⒃,皆属于燥。手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癥(病去丙换征)瘕、□(病去丙换颓)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⒄;皆属于寒。足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①《原病式》:即《素间玄机原病式》。是刘河间根据《素问》及王大仆注摘辑。

②暴:突然。强直: 肌肉僵硬,屈转不便。

③支痛:筋肉拘挛,不柔作痛,须忍痛支持。

④緛:ruǎn(音软)。当缩字讲。戾:是乖戾。緛戾:是说筋缩里急、乖戾失常。

⑤暴注:突然暴泻。下迫:腹痛下坠、窘迫急痛。

⑥瘤气:也叫赤瘤丹。

⑦窒:zhì(音至)。鼻窒:鼻塞不通。

⑧鼽:qiú(音裘)。鼻流清涕。衄:在这是鼻孔流血。

⑨血溢:血从上窍而出。血泄:血从大小便而出。

⑩淋:小便淋涩。秘:大便秘结。

⑾蔑:miè(音灭)。污:wū(音乌)。衄蔑血污:是衄出黑血。

⑿瞀瘛:miaoqì(音冒气)。神昏抽搐。      瘖:yin1(音音)。暴瘖:骤然声哑说不出话来。                冒眛:昏愦的意思。        躁扰:烦热躁动,扰乱不宁。        狂越:精神错乱,言行失常。

⒀禁栗: 口噤战栗。 

⒁涌:东西向上升。

⒂瞤(音闰)。瞤瘛:肌肉跳动抽搐。

⒃皴:cūn(音村)。皴揭:皮肤启裂。

⒄厥逆禁固: 四肢逆冷,屈伸不便。

 

风有风寒、风热。风寒者,发散祛风,则风自解。风仍贿,疏散热郁,则风自平。热有虚热、实热、热郁。虚仍贿补之,实仍贿泄之,郁仍贿散之。湿有寒湿、风湿、湿热、湿气。寒湿者热药燥之,风湿者风药胜之,湿仍贿寒药清利之,湿气者气药通畅之。寒有内寒、外寒、虚寒。内寒者温中为急,外寒者发表为先,虚寒者壮阳兼固本。燥有热燥、寒燥、风燥。热燥者清热,寒燥者温经,风燥者祛风,亦必以养血润燥之药为君。

 

诸症莫逃乎四因

四因者,气、血、痰、食也。丹溪①治病:用四君汤以治气,四物汤以治血,二陈汤以治痰,平胃散以治食,多用此四方为主,更参以郁法治之,故药不繁,而多中于病。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古籍---《医学传心录》(三)病因
解读经典有注音 熟知此篇,不独医人,亦不为庸医所害。
一见能医 清·朱时进 百病皆生于六气
百病皆生于六气
中医养生咨询 黄元御的六气辨证学说(黄元御先生著 黄小云先生解)
黄元御的六气辨证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