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成才须经历的三个境界

晚清学者王国维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了三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大境界,笔者认为,中医成才必须要经历三个境界,在此援引“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参禅三重境界试论之。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

中医师在初临证时往往根据教科书的证候分类、寒热虚实和阴虚阳虚来分证治疗。“对号入座”是初级中医师常见的辨证论治套路,以为药方背得熟悉,就会开方治病了。有了几个偶然治愈的案例就觉得任何病都不在话下,读方三年谓天下无病可治,这是“看山是山”的境界。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

当病看得多了,有时觉得诊断没错、方子也没问题,但是疗效不能如意。经过反复琢磨调整思路,效果立显,原来书本的东西不能照搬,就开始否定书本或者经典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否定实际上也是一种进步,进入第二境界后迷茫,是认识螺旋上升的必经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山不是山”,即行医三年,谓天下无方可用。

第三境界:见山还是山

疾病在变化,治法也要随之而变化。只有掌握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才会更有把握。这时由辨证的“对号入座”转变为“圆机活法”,疗效也会随之提高。这时回归书本,发现我们自己摸索的东西,大多数时候没有古人的思路严谨周全,基本的方子一定要用好才会少走弯路。这就是“见山还是山”。但这时,已经不是“选”方,而是在“用”方了。

医学是一门探索生命之秘的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果敢坚忍、不屈不挠,才能体会到不同于常人的境界。如果浅尝辄止,遇难而退,而欲掌握高明的医术,那是不可能的。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至高境界是融会贯通《伤寒论》
中医的境界
仲景中医:《伤寒论》的三境界
【李建民】理解方剂与组方(一)
中医治病如上战场,三十六计都得用
中药配方的高境界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